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9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Ilizarov骨搬运技术结合病灶截骨清创、置管冲洗治疗合并骨缺损的Cierny—MaderIV型慢性胫骨骨髓炎的疗效。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39例Cierny—Mader1V型慢性胫骨骨髓炎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33例,女6例;年龄8~54岁,平均33.8岁。清创并于病灶处截骨,采用2/3环外固定支架固定,于胫骨远或近干骺端截骨进行骨搬运,本组患者2处截骨11例,近端截骨21例,远端截骨7例,术后3~5d于截骨端起始进行骨搬运,速度为0.5~1.0mm/d,中后期根据骨折愈合及疼痛情况调整骨搬运速度,术后每2周摄x线片观察骨搬运情况,并及时调整。患者搬移时间为50~130d,平均62.4d。结果39例患者术后获11~49个月(平均21个月)随访。软组织缺损创面全部愈合,骨髓炎无复发。32例患者骨断端、延长区一期愈合,5例患者出现骨断端不愈合,2例患者出现骨延长区成骨不良,上述7例患者经二期植骨术后骨折愈合。5例患者发生对合不良,其中4例经及时调整后对合良好;1例无法调整,行断端植骨术后愈合。7例患者出现踝关节跖屈畸形,背伸障碍,其中5例予以功能锻炼后好转;2例功能锻炼效果不佳,拒绝手术松解,残留踝关节功能障碍。9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针道感染,其中1例因感染重予以拔除克氏针,局部麻醉下更换克氏针好转;其余均经加强换药好转。结论Ilizarov骨搬运技术结合病灶断端大段截骨可有效治疗Cierny—Mader Ⅳ型慢性胫骨骨髓炎。但由于多种并发症的存在,应在充分了解Ilizamv技术的基础上不断改进该技术,同时加强术后宣教和护理,定期随访,可大大降低并发症的发牛。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后路半椎板切除全椎管减压、病灶清除、同种异体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0年3月~2013年10月,本院采用经后路半椎板切除全椎管减压、病灶清除、同种异体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结核患者32例。[结果]术后患者症状较前明显改善。术后VAS、ESR、CRP及Cobb’s角改善明显,JOA优良率为90.6%;ODI优良率为93.7%;术后1年X线片示融合率为90.6%。[结论]采用后路半椎板切除全椎管减压、病灶清除、同种异体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结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策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膜诱导技术分期治疗成人长骨慢性血源性骨髓炎(CHOM)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采用膜诱导技术分期手术治疗的22例四肢长骨CHOM患者资料。男18例,女4例;年龄16~56岁,平均31.8岁;病程0.6~42.0年,平均18.4年;Cierny-Mader解剖学分型:Ⅰ型4例,Ⅲ型6例,Ⅳ型12例。患者一期彻底清创后放置抗生素骨水泥填充骨缺损;感染控制后二期取出骨水泥,植骨修复骨缺损。随访观察骨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和比较一期手术前、二期手术前和末次随访时感染控制情况[包括局部红肿、流脓、疼痛等临床表现及血液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以评估疗效。结果一期清创后骨缺损的体积为54~176 cm^(3)(平均90.9 cm^(3))。所有患者术后获20~51个月(平均30.1个月)随访。均获骨缺损愈合,骨愈合时间4~11个月(平均6.6个月)。其中3例髂后上棘取骨处感染,1例供区疼痛,经对症处置后缓解。1例术后7个月摔倒,骨缺损部位骨折、钢板断裂,经再次手术后骨愈合。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伤口无红肿、流脓等症状,二期手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白细胞计数[(5.70±1.57)、(5.65±1.58)×10^(9)/L]、CRP[(7.56±2.57)、(7.25±3.83)mg/L]、ESR[(9.64±2.90)、(10.55±5.23)mm/h]均较一期术前[(8.24±2.18)×10^(9)/L、(49.54±19.56)mg/L、(42.68±13.77)mm/h]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期术前和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膜诱导技术分期治疗成人四肢长骨慢性血源性骨髓炎能够有效控制感染,实现骨缺损修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杨晓勇  刘刚  徐兰 《四川中医》2014,(2):155-157
目的:观察背俞穴走罐疗法对运动员运动疲劳后血清肌酸激酶(CK)的影响。方法:将运动员20人随机分为2组,每组10人。按照训练计划统一运动负荷,运动后观察治疗组采用背俞穴走罐疗法治疗,对照组休息30分钟,然后观察运动员运动后血清肌酸激酶(CK)的变化情况。结果:背俞穴走罐疗法治疗组运动员血清肌酸激酶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背俞穴走罐疗法能有效地降低运动疲劳后血清肌酸激酶的产生,为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恢复实践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肾移植术后受者的血清和尿液中BK病毒(BK virus,BKV)DNA拷贝数量的检测,探讨肾移植受者术后BK病毒的发病规律及其与临床转归的关系。方法对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术的80例患者进行血清和尿液中BK病毒DNA拷贝数量的检测,利用SV40大T抗原免疫组化染色,对接受移植肾穿刺活检的80例病理学标本进行回顾研究,对诊断BK病毒相关性肾病(BK virus associated nephropathy,BKAVN)患者进行随访及病史复习。结果 BK病毒血症发生率为8.75%,BK病毒尿症发生率为37.5%,BKAVN发生率为2.5%,术后尿和血BK病毒DNA拷贝的变化趋势一致,术后6~12个月是BK病毒感染高峰期。结论 BKV感染对肾移植的效果有重要的影响,一旦出现BKVAN极易导致移植肾功能丧失;对肾移植受者应该进行BKV早期监测,减少免疫抑制剂的剂量治疗BKVAN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作为麦考酚酸(MPA)的2-乙基酯类衍生物,吗替麦考酚酯(MMF)在体内经脱酯后转化成为活性成分MPA.长期的临床实践证明,MMF与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联合应用能够显著改善移植物的长期存活.  相似文献   
7.
运动应激综合征是指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时,体力负荷超过了机体的潜力而发生的生理功能紊乱的病理现象。它是运动领域常见的运动性疾病。笔者在临床中根据运动者在运动生涯中常见的主述,辨证为劳倦过度、心神被扰、神不守舍、心肾不交、心脾两虚而致的"不寐",采取耳穴压丸来调整运动者脏腑阴阳失调、安神定智,以此促进运动者失眠、焦虑的症状改善和好转,同时结合心理疏导及时地展开治疗,取得了单纯依靠药物治疗所难以达到的恢复效果,起到了事半功倍之功。  相似文献   
8.
背景:以往关于器官移植免疫抑制和抗排斥反应的研究,多关注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及免疫抑制剂对T淋巴细胞的作用,树突状细胞作用尚不清楚,且对于免疫抑制剂对树突状细胞影响的表现及机制亦不尽相同。 目的:比较不同免疫抑制剂对树突状细胞共刺激分子表达及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免疫抑制作用机制。 方法:在诱导C57BL/6小鼠骨髓细胞定向分化为树突状细胞时分别加入20 μg/L雷帕霉素、0.04mg/L霉酚酸酯、10 μg/L他克莫司和1 mg/L环孢霉素A。 结果与结论: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各组CD40表达为:雷帕霉素<他克莫司<环孢霉素A<霉酚酸酯(P < 0.01);CD86表达分别为:雷帕霉素<他克莫司<环孢霉素A =霉酚酸酯(P < 0.01);CD80、CD11c及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的表达各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结果显示,各组树突状细胞共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表现为:雷帕霉素<霉酚酸酯<他克莫司=环孢霉素A (P < 0.05)。结果证实,雷帕霉素、他克莫司、环孢霉素A、霉酚酸酯均通过抑制树突状细胞共刺激分子CD40及CD86表达而发挥免疫抑制作用,以雷帕霉素最为显著;虽然以上药物对树突状细胞抗原递呈能力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的表达均无明显抑制性,但均能抑制树突状细胞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雷帕霉素的抑增殖能力最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9.
坐骨神经痛是临床常见病,表现为沿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的疼痛,即在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侧和足外侧的疼痛。笔者在临床中采用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该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术前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阳性的肾移植受者应用蛋白A免疫吸附联合利妥昔单抗(RTX)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7例中,行二次肾移植者5例,有多次妊娠史者2例.7例均行亲属活体供肾移植,供者均为男性.供、受者ABO血型相同,补体依赖细胞毒试验阴性,HLA抗原错配数2~5个.术前单纯PRAⅠ类抗体增高者2例,单纯PRAⅡ类抗体增高者2例,PRA Ⅰ、Ⅱ类抗体均增高者3例;IgG平均为13.4 g/L,IgA平均为1.78 g/L,IgM平均为1.47 g/L.术前行免疫吸附2~10次,平均为5次.当患者PRA或免疫球蛋白水平降至正常值及以下时进行移植,并于手术当天单次静脉输注RTX 600 mg,同时给予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或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术后采用他克莫司(或环孢素A)、霉酚酸酯及泼尼松预防排斥反应.监测患者血肌酐及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临床上考虑患者发生排斥反应时,行移植肾穿刺活检;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周测定患者外周血中CD19+和CD20+细胞百分比(仅检测3例).结果 免疫吸附及RTX治疗期间,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行免疫吸附后,7例患者的PRA Ⅰ、Ⅱ类抗体均有所下降,IgG、IgA和IgM的平均值也有所下降.术后患者移植肾功能恢复良好,未发生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其中3例分别在术后8、10和14 d出现急性排斥反应,治疗后均逆转.术前患者外周血中CD19+细胞分别为1.98%、4.64%和4.45%,CD20+细胞分别为15.15%、2.01%和1.15%;术后1周时,其外周血中CD19+细胞分别为0.39%、0.98%和0.11%,CD20+细胞分别为0.34%、0.15%和0.01%.术后1例发生肺部巨细胞病毒感染,治疗后好转,1例因肺部烟曲霉感染而死亡,死亡时肾功能正常.结论 对于术前PRA阳性者应用蛋白A免疫吸附及RTX治疗有一定效果,经处理后患者可接受肾移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