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3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正> 行气和胃疗胃痛案1 何某,男,42岁。1989年8月10日初诊。患者胃脘灼痛,泛酸嘈杂,口干纳呆,神疲,便秘。舌淡红苔黄白,脉弦数。证属气机失调,肝胃郁热。治宜疏肝理气,泄热和胃。  相似文献   
2.
<正> 已故老中医于锡潮(1900~1962)为旅大市金县名老中医之一,从事医疗实践40多年,对经典医籍有所造诣。临证处方,理法谨严,尤其擅长妇科,在医治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和若干疑难重症方面均有其独到之处,在长期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证经验,在当地群众中享有较高的威望。惜生前忙于诊务,无暇著述,至今遣案亦已大多散失。现从其不完整的医案方药中,探索于老的辨证特点、常用  相似文献   
3.
何宏邦,生于1919年,辽宁省复县人。现任辽宁省大连市中心医院主任中医师,大连大学医专教授。何老临证50余年,索古探今,继承发掘,治学严谨,学验俱丰,以擅调脾肾蜚声杏林,尤擅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卓著,屡起沉疴。现将何老临证经验,概要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4.
医德情感是医者在一定社会条件下根据一定医德要求进行医疗活动时产生的爱憎、好恶、信任、同情、愉快、痛苦等主观上的心理反映,是伴随医德认识出现的一种内心体验,也是激发和调控医德行为的枢纽。据《史记》记载,祖国医学在古时即有很多关于医德情感的论述,历代著名医家多以高尚的医德情感催化为高尚的医德行动,由之而使祖国医学形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何宏邦运用消法论治胃脘痛。胃失通降是胃脘痛的主要病机。故以消法为治,意求健运疏导,以通为安。其治疗要则是:郁结者疏之,食积者导之,湿阻者化之,血瘀者散之。  相似文献   
6.
胆汁返流性胃炎证治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胆汁返流性胃炎证治探微杨容青辽宁省大连市中医院(大连116013胆汁返流性胃炎,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从临床看,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中医诊治有较好的疗效。现将笔者对本病的证治略陈管见。1病机探讨胆汁返流性胃炎,系现代医学病名,但中医典籍不乏胆胃相关的论...  相似文献   
7.
简论兼象脉     
杨容青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5,23(11):2044-2045
中医脉诊,一般把病理脉分为28种.每一种都有各自不同的脉象特征,都有其所主之病.但由于疾病是复杂的,临床所见脉象往往不是单一出现,病脉多是几脉相合并见的"兼象脉".因此,深入探析"兼象脉"的兼合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是加深中医脉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胃脘痛系指胃脘近心窝处(剑突下)疼痛为主证的疾病。胃为六腑之一,胃的上口贲门部分为上脘,下口幽门部分为下脘,上下脘之间为中脘。其在体表部分是上自歧骨处之鸠尾,下至脐之神阙,同身寸为七寸。胃脘痛发作,主证均为上腹部近心窝处疼痛。以上下脘穴为直径作一圆周,在此范围内疼痛者病在胃,若痛在此圆周范围而连及胁下,则兼及于肝;若痛以上脘为主,及于鸠尾,则病在胃之上部;若痛以下脘为主及于水分、神阙,则病在胃之下部,并及于脾,久病不愈,甚则影响及肾。由于定位在胃脘,定性为痛,故称胃脘痛。  相似文献   
9.
<正> 李寿山是大连市著名老中医、主任中医师。李老法宗仲景,理法严谨,擅用经方治疗急难重病,疗效卓著,誉满杏林。吾随师临床侍诊,受益匪浅。现将李老临床遣方用药的特色,依自己肤浅所得,试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