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9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普伐他汀对兔急性心肌缺血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组和普伐他汀组,每组各12只。制备冠脉灌流的兔左心室楔形心肌块的灌注模型,采用浮置玻璃微电极法同步记录楔形心肌块心内膜、心外膜心肌细胞跨膜动作电位和跨室壁心电图。观察各组缺血30 min和再灌注15 min时的QT间期和内、外膜心肌细胞跨膜动作电位时程以及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同时记录各组缺血和再灌注时室性心律失常的诱发率。结果①缺血状态下缺血再灌组较对照组TDR和心律失常的诱发率显著增加(均P〈0.01),普伐他汀组和缺血再灌组与对照组相比,TDR和心律失常的诱发率显著减少(均P〈0.05),对照组、缺血再灌组和普伐他汀组室性心律失常的诱发率分别为0/12、9/12、2/12。②再灌注状态下缺血再灌组和普伐他汀组TDR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普伐他汀可显著降低兔急性缺血心肌跨室壁复极离散度和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并能够改善缺血心肌的各项异常电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2.
1 临床资料 例1女,46岁,因"发作性心慌,胸闷1月余"于2003年7月20日9时入院.患者于2003年6月10日下午7时突发心慌,胸闷,心前区疼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入院.  相似文献   
3.
黄芪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肾病的疗效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黄芪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肾病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105例高血压肾病患者随机分为黄芪组、厄贝沙坦组和联合组各35例,分别给予黄芪、厄贝沙坦、厄贝沙坦+黄芪胶囊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比较各组的肾功能、24 h尿蛋白、尿微白蛋白、血清脂蛋白(a)以及胱抑素C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3组血压均控制良好,对高血压肾病的总有效率联合组为94%,黄芪组为83%,厄贝沙坦组为80%,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其余2组(P均0.05)。治疗后3组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好转(P0.05),联合组各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厄贝沙坦组及黄芪组(P均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黄芪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肾病疗效和安全性较好,可通过多种途径对高血压肾病患者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大量心肌细胞坏死不能再生,可引发心室重构和扩大,最终导致心力衰竭,成为心脏病致死的首要原因[1].目前冠脉再灌注治疗虽能挽救部分缺血心肌,但仍不能补充坏死心肌.因此,近年来干细胞移植治疗应运而生且发展迅速,虽然有不少问题有待深入研究,然而临床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康复综合疗法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血压波动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本院收治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康复综合疗法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康复综合疗法),各为50例。1个月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人体质量指数(BMI)、6min步行距离、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变化,及治疗期间高血压急性发作次数。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明显下降,6min步行距离、LVEF值明显增加(P均0.01);且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康复综合疗法组治疗后血压[(136.53±9.25)/(83.52±5.24)mmHg比(118.53±6.53)/(78.42±6.53)mmHg]、BMI[(23.43±3.12)kg/m~2比(20.53±2.24)kg/m~2]明显下降,6min步行距离[(325.12±65.39)m比(368.34±89.52)m]、LVEF[(55.34±4.22)%比(60.95±2.53)%]明显增加,高血压平均急性发作次数[(6.8±3.5)次比(3.2±1.2)次]明显减少(P均0.01)。结论:康复综合疗法在高血压患者中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够显著降低血压,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改善心功能,减少高血压急性发作次数,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心律失常的发病率及致死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尤其是猝死发生率的升高已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与重视。对于绝大多数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是基础和首选的治疗方法,也是临床应用最广泛、最普遍的方法。因此,正确认识及处理心律失常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临床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西药存在各种不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YL-1型穿刺针结合颅内压检测治疗颅内血肿的效果及其预后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上海市崇明县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90例颅内血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YL-1型穿刺针结合颅内压检测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手动锥颅血肿碎吸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的意识水平、瞳孔缩小时间、颅内血肿清除率以及预后情况.结果 治疗1周后,观察组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11.58±3.12)分]及颅内血肿清除率[(91.74±5.1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9.48±3.49)分、(71.06±4.72)%],而瞳孔恢复时间[(58.02±9.58)h]则显著少于对照组[(66.47±10.4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获得3~6个月随访,观察组预后良好率为82.22% (37/45),重残率为17.78%(8/45),对照组预后良好率为62.22%(28/45),重残率为37.78% (17/45),观察组预后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重残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YL-1型穿刺针结合颅内压监测治疗颅内血肿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食管心电图及其保护性起搏在阵发性心动过速急诊处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近十年来住院的阵发性心动过速的急诊病人在给予药物转复效果欠佳或临床诊断困难时,常规经食管记录心电图,对分析诊断为心律失常的患者给予指导治疗,并对心动过速终止后出现窦性停博者实施经食管电极保护性起搏。结果120例心动过速中房扑(AFL)15例,房性心动过速(AT)5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44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48例,室性心动过速(VT)8例,其中特发性室速(IVT)4例。经相应的药物或非药物措施(如超速抑制)即刻临床缓解100例,病状改善20例,实施保护性起搏5例。结论在阵发性心动过速的急诊处理中,食管心电图具有无创、简便易行的优点,可提高临床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肺血栓栓塞是指血栓从静脉或右侧心腔流入肺动脉及其分支,阻断组织血液供应所引起的病理和临床状态.我国目前缺乏肺栓塞准确的流行病学资料.随着对该病认识的提高和重视,该病的患病率和疾病构成比有显著增加的趋势,肺栓塞已成为一种公认的常见心血管疾病[1].近年来,急性大面积肺血栓栓塞在诊断和治疗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对该病的诊治进展作一个总的论述.  相似文献   
10.
松果体区瘤立体定向术下近距离内放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果体区恶性肿瘤的手术难度大,危险高.恶性松果体区瘤的治疗方案仍是目前国内外学者研究的一个热点.将影像学技术(CT,MR)和立体定向术引入近距离放疗,为脑深部肿瘤的组织间插植近距离内放疗提供了新的手段[1~4],本文探讨在MR指导下对松果体瘤进行颅脑立体定向术下单管插植近距离内放疗的方法学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