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2篇
医药卫生   25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和胃降逆方对卵清蛋白联合酸灌注诱导的非糜烂性反流病大鼠食管黏膜中特异性激活蛋白激酶2(specific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2,PAR2)、P物质(substance P,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等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5只和实验组25只。实验组采用腹腔注射卵清蛋白致敏剂诱导内脏高敏感,24小时后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和胃降逆方(高、中、低)剂量组、奥美拉唑组,每组5只。和胃降逆方(高、中、低)剂量组及奥美拉唑组分别给予相应的和胃降逆方水溶液及奥美拉唑水溶液灌胃,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均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干预2周后,悬尾实验评价大鼠内脏高敏感。验证成模后,联合弱酸灌注诱导非糜烂性反流病大鼠模型,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大鼠食管黏膜病理学变化,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大鼠食管黏膜PAR2、SP、CGRP蛋白表达,免疫荧光双标技术观察食管黏膜中与PAR2、SP、CGRP激活相关的肥大细胞(mast cell,MC)及辣椒素受体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1,TRPV1)蛋白的共表达。结果 (1)悬尾实验不动时间比较: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不动时间显著减少(P0.01);与模型组相比,和胃降逆方中剂量组、奥美拉唑组大鼠不动时间明显增多(P0.01),和胃降逆方低剂量组大鼠不动时间增多(P0.05)。(2) 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PAR2、SP、CGRP表达比较: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食管黏膜的PAR2、CGRP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 0. 01),SP蛋白表达升高明显(P 0. 05);与模型组相比,各用药组PAR2的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1),各用药组SP的蛋白表达下降明显(P0.05),各用药组CGRP的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1)。(3) MC与TRPV1共表达比较: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食管黏膜的MC与TRPV1的共表达有一定程度的增多;与模型组相比,各用药组MC与TRPV1的共表达均不明显。结论和胃降逆方可通过降低PAR2、SP、CGRP的表达,改善非糜烂反流病大鼠的病理变化及内脏高敏感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葛根芩连汤对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肠黏膜上皮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并通过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信号通路探究其治疗UC的作用机制。方法 48只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吡啶组(0.3 g·kg-1)及葛根芩连汤高、中、低剂量组(2.84,1.42,0.71 g·kg-1)。采用3%葡聚糖硫酸钠(DSS)溶液构建UC小鼠模型,葛根芩连汤和柳氮磺吡啶于造模后第8天灌胃给药,连续7 d,正常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处理。末次给药后取结肠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IHC)观察结肠组织紧密连接(TJ)蛋白,如闭合蛋白(Occludin),闭锁连接蛋白-1(ZO-1)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结肠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MMP-9 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中磷酸化(p)-p38 MAPK,p38 MAPK和MMP-9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显著下降(P<0.01),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显著升高(P<0.01),结肠黏膜上皮破损并可见黏膜和黏膜下层炎细胞浸润明显,Occludin,ZO-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TNF-α,IL-1β,MMP-9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p-p38 MAPK和MMP-9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柳氮磺吡啶组、葛根芩连汤各剂量组小鼠体质量和DAI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P<0.01),结肠组织损坏明显改善,Occludin,ZO-1蛋白明显增多(P<0.05,P<0.01),TNF-α,IL-1β,MMP-9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下降(P<0.01),p-p38 MAPK和MMP-9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1),其中葛根芩连汤各组中以中剂量组的变化最为明显。结论 葛根芩连汤能够通过抑制MMP-9和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的表达,阻断p38 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增加TJ蛋白的表达,从而修复肠道黏膜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3.
溃疡性结肠炎是结肠黏膜连续性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目前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清楚,也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时间医学是研究生物体与时间关系以应用到医学领域的一门学科,其主要研究对象是生物的时间节律,这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排便时间规律相契合。因此,本文分别从中医、西医两个角度,挖掘时间医学对溃疡性结肠炎排便时间规律的认识及启示,探索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氧化应激的角度,观察苓桂术甘汤与茵陈蒿汤合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的干预效应,并通过Nrf2/ARE信号通路探讨合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合方组(6.93 g·kg~(-1)),苓桂术甘汤组(3.465 g·kg~(-1)),茵陈蒿汤组(3.465 g·kg~(-1)),莱菔硫烷组(0.5 mg·kg~(-1)),采用高脂饲料法建立NASH模型;高脂饲料饲养8周并同时给药,取材检测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以及血脂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C)水平,取部分肝组织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与逆转录PCR(RT-PCR)法测定肝脏细胞质接头蛋白1(Kelch-like ECH-associated protein 1,Keap1),核因子E2-关联因子2(nuclear factor E2-related factor 2,Nrf2),醌氧化还原酶1(quinone oxidoreductase-1,NQO1),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蛋白与mRNA表达水平。结果:给药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脂TC,TG,HDL-C,LDL-C及血清ALT,AST水平升高,肝脏脂肪变明显,肝脏Keap1表达量降低,Nrf2,NQO1,HO-1蛋白与mRNA表达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血脂TC,TG,HDL-C,LDL-C及血清ALT,AST水平有不同程度降低,肝脏病理学也有不同程度改善,除茵陈蒿汤组变化不明显外,各给药组大鼠肝脏Nrf2,NQO1,HO-1蛋白与mRNA表达量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P0.01);但对于Keap1的表达无明显作用。结论:苓桂术甘汤以及合方可能通过激活Nrf2/ARE信号通路,从而达到改善氧化应激,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虎杖苷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作用,并通过其调控蛋白激酶Cθ(PKCθ)/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通路信号对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效应的抑制作用探讨其治疗UC的作用机制。方法 32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虎杖苷组(0.045 g·kg-1)及柳氮磺吡啶组(0.5 g·kg-1)。采用3%葡聚糖硫酸钠(DSS)溶液给与小鼠自由饮水构建UC模型,虎杖苷和柳氮磺吡啶组于造模前0.5 h灌胃给药,连续7 d,正常组及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末次给药后取结肠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结肠黏膜固有层中Th17比例,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A(IL-17A)的表达。磁珠分选提取C57BL/6小鼠脾脏CD4+T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加入细胞刺激合剂刺激并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虎杖苷低、高剂量组。流式细胞术检测虎杖苷对Th17效应的影响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PKCθ和STAT3的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明显下降、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显著升高(P<0.01),结肠黏膜上皮破损并可见黏膜及黏膜下层炎细胞浸润明显,结肠黏膜固有层中Th17的比例显著升高(P<0.01),血清IL-17A的含量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虎杖苷和柳氮磺吡啶组体质量及DAI评分均有显著的改善(P<0.01),结肠组织损伤程度明显改善,结肠黏膜固有层中Th17的比例显著下降(P<0.01),血清中IL-17A的含量显著下降(P<0.01)。体外实验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Th17细胞比例显著增加(P<0.01),PKCθ和STAT3的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虎杖苷组Th17细胞比例显著下降(P<0.01),PKCθ和STAT3的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 虎杖苷能够抑制PKCθ以及STAT3的磷酸化表达,进而抑制Th17细胞分泌IL-17A,改善肠黏膜炎性病理,对UC起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健脾疏肝方采用超声药物透入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门诊及住院收治的NAFLD30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采用健脾疏肝方超声药物透入,对照组单纯采用超声离子透入,疗程3个月,随访3个月。观察患者体重指数、血清转氨酶(ALT、AST)、肝/脾CT值变化以及临床症状的改善。结果:无论单纯超声离子透入或者配合中药进行超声药物透入治疗均可有效改善NAFLD患者血清ALT、AST水平,降低患者肝/脾CT值,减轻患者脂肪肝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并可有效改善患者体重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缓解患者肝区疼痛、脘腹胀满、乏力等临床症状。结论:本方采用超声药物透入外治NAFLD有较好疗效,其远期疗效体现饮食、运动等综合治疗在NAFLD治疗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清肠温中方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IP10)的影响。方法:自由饮用4.5% DSS溶液7天制备UC模型,同时给予清肠温中方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及美沙拉嗪(莎尔福)进行灌胃干预,处死大鼠,取结肠组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结肠白介素-1α(IL-1α)、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NF-γ)的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P10的蛋白表达及分布。结果:与正常组相比,DSS诱导的UC大鼠结肠炎症因子(IL-1α、IL-1β、IL-6、TNF-α、INF-γ)和IP10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而经过7天的干预后,结肠炎症因子(IL-1α、IL-1β、IL-6、TNF-α、INF-γ)和IP10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p<0.05)。结论:清肠温中方能够通过抑制IP10的表达,下调结肠炎症因子(IL-1α、IL-1β、IL-6、TNF-α、INF-γ)的水平,从而抑制肠道抑制炎症、修复肠粘膜损伤,达到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正>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主办,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脾胃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承办的"第二十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广东省中西医结合、中医脾胃消化病年会"于2014年8月1—3日在广东省广州市召开。此次会议共收到全国各省市学术论文392篇,在大会进行专题报告及学术交流的论文54篇,参会  相似文献   
9.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主要部位是胃、十二指肠及食管下端。感染的组织是胃、十二指肠粘膜的单层柱状上皮。Hp感染引起的病变主要是慢性炎症和溃疡,还与几种恶性肿瘤的发生有密切关系。Hp感染引起的慢性炎症有慢性胃炎、慢性十二指肠炎和巴雷特食管炎(Barrett)等。一般Hp感染引起的胃炎开始是急性炎症,在粘膜层有充血、水肿及多数中性粒细胞浸润,随后发展为慢性胃炎,出现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急性炎症消退较快,慢性炎症消退较慢,可持续很长时间。Hp感染相关性慢性胃炎主要是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等。Hp在慢性浅表性胃炎的…  相似文献   
10.
失血性休克是创伤或大手术常遇见的临床危急情况,其病理生理变化表现为器官组织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量炎性介质释放[1],从而导致多器官损害。研究表明,机械通气本身可引起肺不张和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2-3],而失血性休克会不同程度的加重机械通气导致的肺损伤和呼吸功能障碍[3],严重者甚至出现术后呼吸衰竭或死亡。1失血性休克导致肺损伤的机制肺由于其特殊的解剖生理结构,是失血性休克后机体最易受到损害的靶器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