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5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脑泰方对大鼠血栓形成及凝血功能的影响,评价其抗血栓作用。方法:采用电刺激大颈静总动脉法,观察其抗血栓作用;测定其对正常大鼠PT、APTT、TT及Fib的影响,观察凝血功能;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其对大鼠血浆中6-K-PGF1α、TXB2含量的影响,观察血小板的释放功能。结果:脑泰方能明显延长血栓形成时间;升高大鼠血浆中6-K-PGF1α含量,降低血浆TXB2含量、维持TXB2/6-K-PGF1α比值平衡;对正常大鼠PT、APTT、TT、FIB的有一定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泰方具有一定的抗血栓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加味脑泰方对大鼠缺氧/复氧损伤海马神经元炎性通路SIRT1/NF-κB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原代分离、培养及鉴定SD大鼠胎鼠海马神经元,采用缺氧24 h、复氧2 h干预构建缺氧/复氧细胞模型。将培养的原代海马神经元随机分为正常组、空白血清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药物血清组和加味脑泰方药物血清组,待缺氧24h后,除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培养液外,其余各组分别给予相应体积分数10%药物血清或空白血清,继续复氧共孵育培养2h;采用MTT法检测海马神经元细胞活力,高内涵细胞成像分析系统检测海马神经元沉默信息调节蛋白1(SIRT1)、核因子-κB抑制蛋白(IκBα)、核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海马神经元细胞活力显著降低(P0.01),神经网络及树突、树突棘断裂或减少,细胞明显受损,且神经元内SIRT1、IκBα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NF-κB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药物血清组和加味脑泰方药物血清组海马神经元细胞活力明显增加(P0.05),神经网络、树突棘受损明显改善,且神经元内SIRT1、IκBα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NF-κB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结论加味脑泰方对缺氧/复氧损伤海马神经元内炎性相关信号通路SIRT1/NF-κB具有明显的调控作用,这可能是其保护缺氧/复氧损伤海马神经元继而抗血管性痴呆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脑梗死文献的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参照国际循证医学中心随机对照文献质量评价标准,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脑梗死文献的研究水平。方法采用计算机和手工相结合的方法检索1978年至2009年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中文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中医学文献索引、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MEDLINE等文献资料库,收集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脑梗死临床研究随机对照文献,研究了文献的数量、质量、干预措施等。结果共收集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脑梗死文献1 963篇,其中符合meta-分析要求的文献59篇,Jaded评分大于3分的高质量文献仅1篇;研究总有效率的文献52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8篇、空腹血糖14篇、糖化血红蛋白6篇、血脂11篇、血液流变学18篇;34篇文献使用了中药汤剂,中药使用频次在10次以上者依次为黄芪(28)、地龙(27)、丹参(21)、川芎(20)、生地(19)、当归(18)、水蛭(15)、麦冬(13)、葛根(12)、桃仁(12)、赤芍(11)、石菖蒲(10)。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较多,但采用随机对照和双盲试验者不多;有限证据显示糖尿病性脑梗死中医多责之于气阴亏虚、瘀血痰浊,中西医结合治疗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中风(AIS)瘀毒病机的分子机制及解毒化瘀方对凝血酶合并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1)用凝血酶合并缺氧损伤PC12细胞,模拟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体外细胞模型。(2)将细胞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解毒化瘀方含药血浆组和PD98059组(MEK抑制剂组),应用荧光定量实时RT-PCR方法检测MEK1、PAR-1及ERK1/2的mRNA表达,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ERK1/2、P-ERK1/2的蛋白表达。结果 PCR结果提示:模型组MEK1、PAR-1及ERK1/2的mRNA表达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1),解毒化瘀方组和PD98059组MEK1、PAR-1及ERK1/2的mRNA表达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免疫荧光结果提示:解毒化瘀方组和PD98059组ERK1/2、P-ERK1/2的蛋白表达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解毒化瘀方以凝血酶为作用的分子靶点,能够显著降低ERK1/2信号通路在缺血性中风体外细胞模型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脑泰方对脑梗死大鼠CD34的影响。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脑泰方组,每组10只。采用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通过免疫组化法测定脑组织微血管中的CD34,并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梗死面积的变化。结果脑泰方组的梗死面积显著缩小,CD34阳性率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且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泰方可通过升高脑组织微血管中的CD34,促进微血管生成,缩小梗死面积,从而发挥治疗和预防脑梗死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张仲景是瘀血学说的奠基人,他在总结汉代以前医学的基本理论与临床实践基础上,建立了血瘀证辨证施治体系,所创制的治瘀经方,至今临床疗效显著,应用广泛。本研究根据《伤寒杂病论》原文,结合现代相关研究文献报道,对张仲景瘀血学说的形成进行探讨,认为《黄帝内经》是其理论来源,《神农本草经》是其用药之源头,并对张仲景血瘀学说从病因病机、症候、治则治法、方药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因各种原因《金匮要略》授课时间在我校大幅度减少,若继续采用旧式统一的、传统的教学和考试形式,则脱离了教学现状.分专业教学是“因材施教”的灵活运用,本文根据不同专业对中医经典学习的不同教学目的、要求和侧重点,配合分等级考试,探讨《金匮要略》分层次教育模式的建立及其对中医药人才培养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脑泰方对大鼠血小板活化作用的影响,探讨其抗血栓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旋转玻璃球法测定血小板粘附率,采用比浊法测定ADP,ACA,COL诱导的大鼠血小板最大聚集率;采用血栓法观察脑泰方对大鼠血栓形成的影响。结果脑泰方能降低血小板粘附率;降低ADP,ACA,COL诱导的大鼠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减短大鼠体外血栓长度、减轻血栓湿重、干重。结论抗血小板活化、抗血栓形成是脑泰方预防、治疗脑梗死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金匮要略》的学科属性决定了其教学应是传统与现代教学模式的融合。湖南中医药大学《金匮要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历经10年建设,边建设边实践,通过实践来验证并改进教学模式,多维度线上资源与多元化线下课程有机融合为整体,教学实践初见成效。构建更科学与全面的形成性评价模式是下一步的重要建设任务。  相似文献   
10.
栝蒌薤白半夏汤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栝蒌薤白半夏汤主之”,具豁痰开结、通阳宣痹之功效。近年来,根据“异病同治”原理,运用该方加减治疗肺系疾病不仅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基础研究也证实其有抗菌,镇咳、祛痰,降低肺动脉高压等作用。笔者就该方治疗肺系疾病的概况做一文献综述。1临床应用1.1治疗慢支并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有胸阳肺气由盛转衰、痰浊水饮等实邪则由弱变强的病理特点,可形成肺气亏虚,胸阳不足,痰饮留弊,心脉瘀阻的病机,与胸痹“阳微阴弦”的特点相符[1]。魏氏[2]以此方配伍治疗48例慢性支气管炎、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