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4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心梗)患者窦性心律震荡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24小时动态心电监测的170例心梗患者和116例正常人室性早搏(室早)后的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值及平均值,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心梗患者室早后的TO值明显高于对照组、鸭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和P〈0.01),TO和/或TS异常组死亡率明显高于TO和鸭均正常组(P〈0.001)。结论:心梗后患者窦性心律震荡现象减弱或消失时,其猝死的发生率增高,及时检测心梗患者室早后的TO和TS值,对发生猝死的高危患者的检出、危险度分层以及对其进行干预治疗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一种临床比较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可合并全身脏器功能及形态改变,多伴有心电图异常。本研究对61例SAH患者手术前后心电图进行了对比观察,分析其心电图异常的特点,探讨其发生机制。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我院神经外科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住院SAH患者93例,对其中61例资料完整患者手术前后的心电图进行分析,男50例,女11例,年龄21~75岁,平均年龄43岁。颅内动脉瘤出血17例(其中开颅动脉瘤夹闭术8例,介入栓塞术9例),脑动脉畸形破裂出血29例(其中开颅血管畸形切除术9例,介入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针刀结合手法复位治疗对颈椎病患者椎动脉血液动力学及X线影像学的影响,探讨针刀治疗颈椎病的机理。方法:1.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测患者双侧椎动脉针刀治疗前后收缩峰值血流速度(VP),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的变化:2.用X线开口位平片检测针刀治疗前后患者的寰椎轴线与枢椎齿突轴线差值,枢椎齿突与侧块差值的减少程度和颈椎X线平片显示双边影、双突影或椎间隙变窄、骨质增生、颈椎曲度变直、韧带钙化、椎间孔变化来评估疗效。结果:1.CDFI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左右椎动脉的VP、Vm均有显著提高(P< 0.01),RI有了明显降低(P<0.05);2.X线影像学治疗前后寰椎轴线与枢椎齿突轴线差值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枢椎齿突与侧块差值也具有显著性,(P<0.05)。因此,无论是颈椎生理曲度、双边影、双突影、还是齿突、棘突偏歪等病理改变均有了显著改善。结论:椎动脉血液动力学状况明显改善及X线影像学治疗前后的改变,消除或减轻神经、椎动脉受到的压迫、牵拉、扭曲等刺激,纠正了颈椎的力平衡失调,这是治疗颈椎病的主要机理之一。我们认为,针刀结合手法是治疗该病的一种值得推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针刀结合手法复位治疗对颈椎病患者椎动脉血液动力学及X线影像学的影响,探讨针刀治疗颈椎病的机理。方法:1.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测患者双侧椎动脉针刀治疗前后收缩峰值血流速度(VP),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的变化;2.用X线开口位平片检测针刀治疗前后患者的寰椎轴线与枢椎齿突轴线差值,枢椎齿突与侧块差值的减少程度和颈椎X线平片显示双边影、双突影或椎间隙变窄、骨质增生、颈椎曲度变直、韧带钙化、椎间孔变化来评估疗效。结果:1.CDFI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左右椎动脉的VP、Vm均有显著提高(P〈0.01),RI有了明显降低(P〈0.05);2.X线影像学治疗前后寰椎轴线与枢椎齿突轴线差值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枢椎齿突与侧块差值也具有显著性,(P〈0.05)。因此,无论是颈椎生理曲度、双边影、双突影、还是齿突、棘突偏歪等病理改变均有了显著改善。结论:椎动脉血液动力学状况明显改善及X线影像学治疗前后的改变,消除或减轻神经、椎动脉受到的压迫、牵拉、扭曲等刺激,纠正了颈椎的力平衡失调,这是治疗颈椎病的主要机理之一。我们认为,针刀结合手法是治疗该病的一种值得推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院自2011年8月~2012年6月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前常规进行双下肢静脉检查,共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15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伤后数小时至术前2周的下肢骨折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运用经食管超声对微创外科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患者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进行评价,探讨超声在微创外科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门诊筛查选择适合经微创外科封堵术治疗的房间隔缺损患者50例,于术中及手术前后对患者进行经食管超声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分别测量左、右室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并对手术前后结果进行对照比较。结果术后左、右房室腔的径线与术前比较明显减小(P〈0.05),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RVEDV)、右心室每搏输出量(RVSV)、右心排血量(CO)均较封堵前明显减小,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每搏输出量(LVSV)及排血量(CO)均较封堵前增加,两者具有显著差异(P〈0.05)。而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RVESV)以及左室和右室射血分数无显著变化。术后肺动脉瓣上最大血流速度、三尖瓣口E峰流速、三尖瓣反流最大流速及肺动脉收缩压与术前比较均显著减小(P〈0.05),二尖瓣口E峰流速显著增大(P〈0.05)。结论经食管超声可及时反映微创外科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前后患者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变化,为临床评价手术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应用组织多普勒技术监测微创外科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前后右心室室壁的运动变化并结合相应的功能评价,探讨组织多普勒技术在微创外科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5d对65例选择进行微创外科继发孔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的患者进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组织多普勒频谱图测量右室侧壁基底部(三尖瓣环处)、中间部以及室间隔基底部(三尖瓣环处)、中间部的室壁分别在收缩期、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的峰值速度,并应用组织多普勒M型技术对左室长轴切面室间隔中部的运动变化情况进行封堵前后对照比较。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右室侧壁及室间隔的收缩期室壁运动峰值速度(s′)、舒张晚期组织运动峰值速度(a′)均显著减低(P〈0.01);右室侧壁及室间隔中间部舒张早期运动峰值速度(e′)也较术前明显减低(P〈0.01);术后所有患者室间隔中部与左室后壁的同向运动现象均得到明显改善或消失。结论组织多普勒技术能够准确评价微创外科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右室壁的运动变化,可为临床评价手术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运动试验中变时性功能检测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68例冠脉造影者在平板运动试验中变时性功能指标的变化进行测量,将冠脉造影阳性(冠心病组)与冠脉造影正常组、冠心病组中ST段压低者与ST段压低伴变时性功能不良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冠心病患者运动后最大心率、变时性指数以及运动后心率恢复明显低于冠脉正常组(P<0.05和P<0.01), ST段压低伴变时性功能不良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均比ST段压低明显增高(P<0.05和P<0.01).结论 平板运动试验中变时性功能变化的观察与分析,是诊断冠心病的一种新的、有价值的无创性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对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房缺)定量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选择经胸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房缺,并经介入或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36例,以术中所见为确诊标准,分析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定量诊断房缺在判断缺损部位、数目和大小等方面的作用.结果:36例房缺患者中,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多孔房缺4例,与手术结果比,多孔房缺漏诊3例,单孔房缺32例;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多孔房缺7例,与手术结果相比无漏诊,单孔房缺29例.结论: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较经胸超声心动图在房缺的定量诊断方面更有优越性,在定量诊断缺损大小、部位及其与周围解剖结构的关系方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的准确率更接近介入或手术测值.从而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TTE)在引导Amplatzer封堵器介入封堵房间隔缺损(ASD)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6例先天性心脏病Ⅱ孔中央型ASD患者,经右心导管在TTE和X线实时引导下置入Amplat—zer封堵器,观察封堵器腰部卡于房缺处、左右心房面的两伞平行、稳定地夹于房间隔两侧,同时TTE检测无残余分流和周围结构的功能障碍。结果106例Ⅱ孔中央型ASD患者,4例封堵失败,101例一次性封堵成功。术后24h、1、5、6个月随访复查TTE,均无残余分流和其他并发症。结论TTE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ASD中作用显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