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1篇
  2022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通过检测胃溃疡寒证模型大鼠体内能量代谢、物质代谢、脂代谢相关酶的含量,考察高良姜、大高良姜、红豆蔻的黄酮类成分对其表达的影响,以阐述其寒热属性及对胃溃疡寒证模型大鼠能量代谢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知母水煎液和15%冰乙酸灌胃造胃溃疡寒证模型。以干姜姜辣素为阳性对照,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模型组、高良姜高低剂量组、大高良姜高低剂量组、红豆蔻高低剂量组,给药2 d,留取血清、肝组织、胃组织,观察大鼠胃组织病理学变化,通过测定Na+-K+-ATP酶、Ca2+-Mg2+-ATP酶水平考察其黄酮类成分对胃溃疡寒证模型大鼠能量代谢的影响,测定琥珀酸脱氢酶(SDH)、肝糖原水平考察对物质代谢的影响,测定游离脂肪酸(FFA)、脂蛋白脂酶(LIPD)、肝脂酶(LIPC)水平考察对脂代谢的影响。同时测定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中Na+-K+-ATP酶、Ca2+-Mg2+-ATP酶、SDH,以及FFA、LIPD、LIPC、SOD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肝糖原水平和血清中MDA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能显著升高肝组织中Ca2+-Mg2+-ATP酶及血清中FFA、SDH水平(P<0.05,P<0.01);除大高良姜低剂量组、红豆蔻低剂量组外,其余给药组能显著升高肝组织中Na+-K+-ATP酶(P<0.05,P<0.01);除大高良姜高低剂量组、红豆蔻低剂量组外,其余给药组能显著升高血清SOD水平(P<0.05,P<0.01);除高良姜低剂量组、大高良姜低剂量组外,其余给药组能显著升高LIPD、LIPC水平(P<0.05,P<0.01);给药组能显著降低肝糖原水平,以及血清MDA水平(P<0.05,P<0.01)。结论:3味山姜属中药黄酮类成分能够促进能量代谢、物质代谢、脂代谢,可初步判断3味山姜属中药黄酮类成分温热属性,也说明其可调节胃溃疡寒证大鼠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脂代谢紊乱,同时通过增强抗氧化能力而发挥抗溃疡作用。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临床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多数患者没有明确病因。初诊时激素首选,短期有效率为80%,但长期有效率仅为13%~15%[1]。大约有10%的儿童和80%的成人患者在减激素期间病情反复,病程迁延达1年以上,成为慢性ITP。慢性ITP的传统治疗主要包括脾切除、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抗D免疫球蛋白、达那唑、长春新碱、免疫抑制剂等。其中脾切除是激素无效或依赖患者的首选方法,持续有效率达66%[2],然而许多年轻患者主观上不能接受切脾,而老年患  相似文献   
3.
[病例] 女,78岁.一生无月经来潮,女性体征正常,曾行子宫双附件彩超检查示子宫、输卵管及卵巢均发育正常.20岁结婚,分别于21、23、25、28、30、33岁行阴道分娩第1~6胎,均为女儿.6次妊娠中均有恶心、呕吐等早孕反应,仅在产程中及产后1~2 d有少量阴道出血,产后无月经来潮.6个女儿均发育正常,皆有月经来潮.西医诊断为原发性闭经,中医诊断为暗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清火栀麦片联合重组人白介素-2治疗慢性期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慢性期布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其中对照组42例,给予利福平0.6 g,1次/d;多西环素0.1 g,2次/d;6周为1个疗程。观察组48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重组人白介素-240万IU,皮下注射,3次/周,6周为1个疗程,同时加用清火栀麦片,4粒/次,3次/d,治疗6周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近期治愈率为37.5%,基本治愈率为33.3%,好转率为20.8%,无效率为8.4%;而对照组患者近期治愈率为21.3%,基本治愈率为16.7%,好转率为19.5%,无效率为42.5%,前者疗效明显好于后者,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治疗前,检测的血清IL-1β、IL-6、5-HT及TNF-α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组间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疗效比对照组好。结论:清火栀麦片联合重组人白介素-2治疗慢性期布病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1 病例资料 男,46岁,主因上腹部疼痛3 d,加重2 h急诊入院.于入院前3 d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呈钝痛,自服颠茄片后疼痛稍缓解,未在意.2 h前自觉腹痛加重,改变体位无缓解,无发热、腹胀、恶心、呕吐等不适.既往无胃溃疡、胆囊炎等病史.查体:急性病容,心肺(-),腹平软,无明显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未触及肿块,肝脾肋下未及,肝区无叩击痛,Murphysign征阴性,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行腹部立位平片检查未见液平及游离气体,腹部彩超提示肝胆胰脾双肾未见异常,腹腔内无游离液体.血白细胞4.6×109/L,淋巴细胞0.56,血红蛋白140 g/L,血小板126×109/L,超敏C反应蛋白3.5 mg/L;血淀粉酶88 U/L.  相似文献   
6.
[例1] 男,72岁.主因无痛性肉眼血尿5 d急诊入院.患者于5 d前无任何诱因突然出现血尿,无腹痛、腰痛及尿路刺激症状,尿色逐渐加重,在当地医院给予止血治疗症状无好转而急来我院.查血常规血红蛋白63 g/L,血小板及白细胞均正常.血凝四项分析: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180 s,凝血酶原时间(PT)>180 s,D-二聚体正常,纤维蛋白原含量正常.泌尿系统B超示:双肾盂分离(左侧1.0 cm,右侧1.3 cm)伴絮状回声(右侧为著),双侧输尿管扩张(右侧为著),膀胱腔内中强回声团(3.1 cm×2.7 cm),考虑凝血块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联合西药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对患者肺功能及外周血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抗结核及胸腔穿刺引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上给予血府逐瘀汤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胸水引流量、胸膜厚度、胸水胸痛消失时间、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VC%pred)、用力肺活量预计值百分比(FVC%pred)、肺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TLC%pred)、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细胞亚群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百分比以及安全性评价。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1.11%)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DC1/PBMC,DC2/PBMC及DC1/DC2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胸水引流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水消失时间、胸痛消失时间以及胸膜厚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C%pred、FVC%pred、TLC%pre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液瘀汤联合西药可提高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促进胸水吸收,降低胸膜肥厚,减少胸痛持续时间,改善肺功能,调控机体DC细胞亚群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布鲁氏菌病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表型、Th1/Th2细胞含量的检测及意义。方法选取诊治的布鲁氏菌病患者50例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人50例作为正常组。采用Real time-PCR测定2组Th1相关转录因子T细胞表达的T盒(T-bet)、GATA连接蛋白3(GATA-3)、维A酸相关核孤儿受体γt(RORγt)、叉头蛋白3(Foxp3)及Th1/Th2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mRNA含量。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TNF-α、IFN-γ、IL-6、IL-10蛋白表达及补体C3、C4含量。流式细胞术测定树突状细胞表型、Th1、Th2及T淋巴细胞亚群( CD4+T细胞、CD8+T细胞、NK细胞)含量。结果病例组外周血Th1细胞相关转录因子T-bet、RORγt、Foxp3及Th1细胞、Th1/Th2、TNF-α、IFN-γ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Th2细胞及IL-6、IL-10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病例组CD8+3、CD8+0、CD8+6阳性的树突状细胞比例、CD4+T细胞、NK细胞及补体C3、C4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CD8+T细胞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TNF-α、IFN-γ含量与CD4+T细胞、NK细胞、C3、C4含量呈正相关性( r值分别为2.879、3.214、3.255和2.978, P <0.05),与CD8+T细胞含量呈负相关性( r值分别为-3.146和-3.011, P <0.05)。 IL-6、IL-10含量与CD4+T细胞、NK细胞、C3、C4含量呈负相关性( r值分别为-2.124、-2.343、-3.423、-2.789、-2.993、-2.566、-3.758, P <0.05),与CD8+T细胞含量呈正相关性( r值分别为3.465、3.129, P <0.05)。结论布鲁氏菌病患者外周血成熟树突状细胞数目减少,同时Th1/Th2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失衡,且与机体天然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降低有关,这可能在布鲁氏菌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缺血性肝炎(Ischemic hepatitis,IH),又称休克肝(Shock liver)、缺氧性肝炎(Hypoxic hepatitis,HH),是继发于低血压或休克而出现的肝脏急性炎症病变[1],该病预后差,病死率高,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极其重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缺血性肝炎患者36例的临床特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