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2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分析扩张术修复瘢痕性发秃并发症和失败原因及其防治措施。由于切口在瘢痕边缘、血运不良,注水间期短和量偏大,而至头皮张力大,均可使头皮裂开。自头皮改用全层泡合后,较行头皮和帽状腱膜两层缝合,扩张器外露明显降低。如果扩张时间过长或皮瓣转移时影响血运,造成织组缺血,影响头发生长。可至术区头发稀疏。出现扩张器外露时,可将扩张器内适量减压后,再将裂口修整、缝合牢固后再注水扩张。  相似文献   
2.
以猪作为动物模型,通过分层抽样,制作各向同性切片,在图像分析仪下对超薄皮瓣的血管密度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超薄皮瓣血管密度于术后第5天开始出现显著性变化。这种变化首先出现在超薄皮瓣存活部分的远端,之后渐至近端。这种变化在超薄皮瓣血运重建过程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猪作为动物模型,对带真皮下血管网超薄皮瓣的血运重建规律进行了探讨。以超薄皮瓣为实验组,保留真皮下血管网皮片为对照组,按自身配对原则随机分为6个组。通过荧光素显色,透明标本,组织学,明胶墨汁灌注过程中超薄皮瓣的染色情况等观察,发现超薄皮瓣的再血管化发生在术后第5天,至第7天新生血管通过塑形趋于成熟。它既发生在皮瓣与受床之间,又发生在皮瓣与创缘之间,而且由皮瓣成活部分远端渐至近端。  相似文献   
4.
雪旺氏细胞(SC)分泌多种神经营养因子促进周围神经再生,但SC分泌的各种蛋白质对周围神经再生的影响尚未完全阐明。为此,从成年大鼠瓦勒氏变性坐骨神经中分离出SC,经培养获得SC无血清条件培养液(SC-SFCM)。通过PM10超滤浓缩、Disc-PAGE和Biotrap电洗脱,从SC-SFCM中分离出D蛋白带,分子量在43~67Kd之间。经MTT检测,D带蛋白在25~50ng/ml浓度时对脊髓前角神经元表现出明显的体外成活作用。D蛋白带可能是一种有别于已知的SC源神经营养物质,其活性浓度达到了神经营养因子分子检测水平,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将超薄皮瓣设计在猪的腹部,按术后不同时间分成6个组。通过观察其色泽、肿胀、成活情况以及血流量测定,对超薄皮瓣的血流病理生理学进行了讨论。实验结果表明:①术后1天皮瓣处于“休克状态”,术后3天其血流量开始代偿性增加,5~7天达高峰,随后逐渐下降接近正常水平。②超薄皮瓣蒂部血流的有效供应范围是长:宽为1.5~2:1.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毫针配合铍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1组、治疗2组、治疗3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4组均采用TDP照射,治疗1组采用毫针配合铍针治疗,治疗2组采用单纯毫针治疗,治疗3组采用单纯铍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假毫针、铍针干预。比较4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VAS评分和腰腿痛JOA评分。结果治疗1组总有效率为100.0%,治疗2组为90.0%,治疗3组为85.0%,治疗4组为20.0%,4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组、治疗2组及治疗3组治疗后VAS评分及JOA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及JOA评分差值与治疗2组、治疗3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毫针配合铍针是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烧伤合并出血性坏死性肠炎报道较少。我科治疗1例报道于下: 患者陈清平,男,18岁,住院号517473。患者于1991年11月18日不幸被燃烧的松香引燃衣裤,致头、面、颈、胸、腹部及四肢烧伤,急诊收入住院。入院检查:患者  相似文献   
8.
9.
10.
自1981年Acland报道隐动脉皮瓣以来,临床应用渐广泛。隐动脉皮瓣具有质地好,较薄,有恒定较大的血管蒂,皮瓣可取面积大等优点。但是,在大面积供瓣以后,供瓣区常需要植皮,术后出现取皮及供受皮区外观不佳等缺点。我科应用皮肤扩张技术,在隐动脉皮瓣成形之前,先对供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