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0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大川芎方对偏头痛模型大鼠行为学和硬脑膜炎症的影响.方法:以硝酸甘油致大鼠实验性偏头痛模型,观察大鼠5h内挠头次数、硬脑膜单位面积炎细胞数目和5个视野(×200)中肥大细胞数目.结果:大川芎方能显著减少偏头痛模型大鼠 5 h 内挠头次数,显著减少偏头痛模型大鼠硬脑膜单位面积炎细胞数目,明显减少硬脑膜5个视野中肥大细胞数目.结论:大川芎方能够减少偏头痛模型大鼠行为学异常和硬脑膜炎症,提示大川芎方有一定治疗偏头痛作用.  相似文献   
2.
由于中医的“整体观”和中药复方的复杂非线形特征,采用常规药理指标时中药复方的效应进行评价存在着局限性,而现代医学越来越多地采用系统生物学方法对疾病和药物效应进行研究,使得两个医学体系在整体观和方法学上逐渐走向沟通、互补和融合,为中药复方整体效应评价方法的创新提供了契机。通过研究本文提出了采用系统生物学的策略和方法,基于疾病和药物干预下的系统代谢网络的整体性和动态性的变化评价中药整体效应,从而揭示中医“证”的内涵,解释中药复方对疾病的治疗作用,以及指导中药的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3.
中医药的系统生物学研究——短暂的时尚还是长久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在一些关键科学问题上迄今难以形成突破,一个主要原因是对中医这一科学体系本身的特点——如疾病的整体性、动态性和各部分内在的相关性等方面缺乏应用性把握,在研究方式上基本沿袭了现代医学“分割式”还原分析的模式。系统生物学所采用的系统性研究策略和把握整体功能的目标为中医药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启示。从整体观出发,对人体和疾病开展具有系统性策略的还原分析性研究将是中医从传统医学走向未来医学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策略。中医药现代化不一定要采取近几个世纪现代科学发展所应用的“分割式”还原分析模式,而要在掌握系统信息的基础上分层次挖掘局部信息,走一条“自上而下”式的系统研究途径,实现从传统医学直接向未来医学的跨越。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大川芎丸方川芎和天麻不同配比对急性血瘀证大鼠模型血液流变学和家兔总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川芎、天麻比例为4:1,1:4,5:0,0:5和2.5:2.5的标准提取物(11.67、5.83、2.92 g生药/kg*d)灌胃给药,观察对急性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和家兔颈总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结果:川芎天麻比例为4:1、5:0和2.5:2.5对急性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和家兔颈总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作用均强于1:4和0:5,1:4略优于0:5,而4:1、5:0和2.5:2.5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川芎具有较强调节血液流变性和血流动力学的作用,天麻对此不具有直接作用,但通过合理配伍,天麻可以对川芎起到协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代谢组学是继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后系统生物学的又一重要分支,是一种新的整体性的分析技术,用于研究生物体系(细胞、组织或生物体)受外部刺激所产生的所有代谢产物变化的科学。目前,代谢组学研究已成为国内外新的研  相似文献   
6.
基于代谢网络变化的中药整体效应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由于中医的“整体观”和中药复方的复杂非线形特征,采用常规药理指标对中药复方的效应进行评价存在着局限性,而现代医学越来越多地采用系统生物学方法对疾病和药物效应进行研究.使得两个医学体系在整体观和方法学上逐渐走向沟通、互补和融合,为中药复方整体效应评价方法的创新提供了契机。通过研究本文提出了采用系统生物学的策略和方法,基于疾病和药物干预下的系统代谢网络的整体性和动态性的变化评价中药整体效应,从而揭示中医“证”的内涵,解释中药复方对疾病的治疗作用,以及指导中药的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7.
大肠癌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在欧美国家,大肠癌的病死率占所有肿瘤的第2位,也是全世界范围内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患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1],患病年龄也明显提前。由于早期无症状性大肠癌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漏诊误诊而延误治疗,以致患者就诊时病变已处于中晚期,疗效较差,预后不良[2]。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山豆根非生物碱部位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90只小鼠随机分成9组,设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甘利欣(40 mg·kg-1,ig)对照组和山豆根总成分、非生物碱成分分别以100,200和400 mg·kg-13个剂量组ig,每组10只.给药7d,分别于第7天灌胃后30 min尾静脉注射Con A 25 mg/kg以造成免疫肝损伤模型.于造模后第8小时摘眼球取血,称量肝脾,记录肝脾指数,检测血清ALT、AST以及肝组织匀浆中MDA、NO、SOD和GSH含量,HE染色切片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山豆根非生物碱成分能够明显降低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的肝脾指数(P<0.05);降低血清中ALT、AST含量(P<0.05)以及肝组织匀浆中MDA、NO含量(P<0.05);提高SOD、GSH含量(P<0.05);肝脏病理改变显著减轻(P<0.01).结论 山豆根非生物碱成分对免疫性肝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与山豆根总成分相近,稳定肝细胞膜正常结构,加强组织修复,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地龙酸性部位对小鼠过敏性哮喘模型的抗炎和抗过敏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以小鼠过敏性哮喘模型,探讨地龙酸性部位对过敏性哮喘的治疗作用,并为进一步精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卵蛋白(OVA)皮下注射致敏,雾化吸入激发的方法,建立哮喘特异性免疫治疗的小鼠模型。通过检测支气管灌洗液(BALF)中的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和ELISA法检测BALF中IgE,IL-4,IL-5,IL-13和IFN-γ,考察模型动物与过敏性哮喘相关的炎症细胞水平和免疫系统的Th1/Th2平衡,及药物对它们的影响。结果:较正常小鼠,过敏性哮喘模型小鼠BALF中的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 EOS)计数显著升高(P<0.01),IgE,IL-4,IL-5,IL-13水平显著升高(P<0.01)和IFN-γ显著降低(P<0.01)。地龙酸性部位组(S)和30%乙醇洗脱(S30)组有显著的抑制EOS计数升高(P<0.01),明显抑制IgE,IL-4,IL-5,IL-13水平升高(P<0.05),和显著抑制IFN-γ降低的作用(P<0.01)。结论:实验提示抑制EOS的分泌和调整Th1/Th2平衡可能是地龙治疗过敏性哮喘的机制之一,S 30在这上述指标上能够较好体现等剂量S的药效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衍生化GC/MS的方法分析尿液中内源性小分子代谢物, 结合主成分分析、最小二乘法等模式识别方法计算峰响应信号,冷应激前后正常大鼠尿液内源性代谢物在主成分分析图上产生显著分离,人参皂苷组则冷应激前后几乎无分离。利用单维统计对差异物质加以检验,发现其中与应激相关的代谢物如酪氨酸、色氨酸等物质的相对含量产生显著变化,据此推测机体对冷刺激的应答以及应激后自我调节的过程,而这些物质中绝大多数在人参皂苷组中变化的显著性降低或者已无显著性。本文从代谢物的角度证实冷应激对动物机体的影响、机体的自我恢复以及人参皂苷的抗应激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