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肝衰竭是指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凝血功能障碍、黄疸、腹水和器官严重衰竭的临床证候群。解毒化瘀颗粒是毛德文教授依据肝衰竭"毒邪病因"学说提炼出治疗肝衰竭的有效方剂,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目前解毒化瘀颗粒对肝衰竭治疗的相关文献已较多,其对于肝衰竭作用机制已有深入的研究,但是却无一个系统的归纳总结。文章综述了近年来解毒化瘀颗粒用于肝衰竭方面的临床及药理作用机制,得出解毒化瘀颗粒治疗肝衰竭的作用机制包括:预防慢性乙型肝炎重症化、抑制肝细胞凋亡坏死、减轻肝内微循环障碍、纠正肝性脑病肠道微生态紊乱、促进肝细胞再生。从辨病论治的特点出发,结合现代药理研究,阐述解毒化瘀颗粒的作用机制,对作用靶点进行深入探讨,为今后解毒化瘀颗粒临床应用和深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文献分析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的中医药治疗NAFLD相关文献,建立中医药治疗NAFLD的方药数据库,统计每味药物使用频次,同时对所有药物的功效、性味进行分类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67篇,涉及方剂69首,药物179味,共计1038药次。179味药物中出现频数前5位者依次是丹参、泽泻、郁金、茯苓、山楂;按药物功效可分为18类,按频率排前3位的依次为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补虚药;药性频数统计中,前3位依次为寒、温、平;药味频数统计中,前3位依次为苦、辛、甘。结论:中医药治疗NAFLD总的治则是祛痰化瘀,同时兼顾肝脾同治,辨证施以健脾疏肝。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中医辨识调查广西汉壮两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特点,为指导慢性乙型肝炎的防治奠定基础。方法将2017年10月—2019年10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病科门诊、体检中心及住院部接诊的300例汉壮两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通过《中华体质分类与判定》量表计算标准分后,确定患者中医体质类型。结果共收集到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299份,其中壮族149份,汉族150份。慢性乙性型肝炎患者人群中各体质分布特点如下:湿热质、平和质、气郁质占的比重最高,其次是气虚质,阴虚质、瘀血质,而阳虚质、痰湿质、特禀质所占的比例最小。汉壮两族体质分布差异对比较,主要有湿热质、平气郁质、气虚质,壮族患者中湿热质高于汉族患者,汉族患者中气郁质、气虚质高于壮族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Ag(+)与HBeAg(-)慢性乙肝中医体质分布比较显示,HBeAg(+)慢性乙肝患者湿热质高于HBeAg(-)慢性乙肝患者,HBeAg(-)慢性乙肝患者气郁质、阴虚质高于HBeAg(+)慢性乙肝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西汉壮两族慢性乙肝患者中以湿热质、平和质、气郁体质最为多见。其中湿热质多见于壮族及HBeAg(+)慢性乙肝患者;气郁质、气虚质、阴虚质多见于汉族及HBeAg(-)慢性乙肝患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