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4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西洋参干预胰岛素抵抗大鼠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西洋参干预胰岛素抵抗大鼠的化学成分。方法:以醇提取,用大孔树脂吸附,乙醇洗脱得总皂苷,再用硅胶柱色谱、及HPLC等现代分离技术与方法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及光谱数据确定其结构。结果:共分得3个化合物,经鉴定后分别证明为: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20-O-β-D-呋喃阿拉伯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基-达玛-24-稀-3β,12β,20S-三醇(Ⅰ)、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20-O-β-D吡喃葡萄糖基-达玛-24-稀-3β,12β,20S-三醇(Ⅱ)、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达玛-24-烯-3β,12β,20S-三醇(Ⅲ)。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乌腺金丝桃对抑郁症大鼠海马单胺类神经递质五羟色胺(5-HT)及五羟吲哚乙酸(5-HIAA)含量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孤养结合慢性不可预计性应激抑郁模型,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药物对单胺类神经递质5-HT及5-HIAA含量的影响。结果:乌腺金丝桃高剂量组(2.88g/kg)能显著提高大鼠慢性不可预计性应激抑郁模型的单胺类神经递质5-HT及5-HIAA的含量。结论:乌腺金丝桃具有一定的抗抑郁作用,其抗抑郁作用可能与增加海马单胺类神经递质5-HT及5-HIAA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探讨电针诱导 BMSCs分化为血管生长因子的机制研究。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传代大鼠BMSCs;流式细胞仪对BMSCs表面抗原(CD29)进行鉴定。将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BMSCs组、电针+BMSCs组,制备MIRI模型。假手术组只结扎不穿线;模型组、电针组采用心肌内直接注射生理盐水的方法;BMSCs组、电针+BMSCs组将BMSCs移植到梗死边缘区;分别在移植后3d、7d、14d三个时间点电镜下观察心肌超微细结构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组织VEGF、TGF-β1蛋白含量的变化;Western blot 法检测Ang-1、bFGF蛋白含量。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CD29阳性率高于90%,提示细胞纯度较高,均一性较好;电镜显示电针+BMSCs组心肌线粒体肿胀,内嵴部清晰,溶解现象减轻;免疫组化染色后VEGF、TGF-β1呈“棕黄色”即阳性表达,再灌注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各组各个时相点VEGF蛋白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电针+BMSCs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其他治疗组(P<0.05);随着时间延长,各治疗组TGF-β1蛋白呈现先高后低的趋势;与再灌注3d比较,7d、14d时TGF-β1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再灌注7d比较,14d时电针+BMSCs组TGF-β1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Western blot 检测结果显示随着时间延长,各治疗组Ang-1、bFGF蛋白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与再灌注3d、7d比较,14d时Ang-1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其中以电针+BMSCs组疗效更为显著(P<0.05)。结论:电针能够诱导BMSCs分化为血管生长因子,其机制可能与电针治疗促进BMSCs在心肌内生长增殖,明显改善MIRI心肌组织超微细结构损伤,上调VEGF、Ang-1、bFGF蛋白水平,动态调控TGF-β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
乌腺金丝桃抗抑郁作用的药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乌腺金丝桃的抗抑郁作用。方法:采用小鼠悬尾实验和小鼠强迫游泳实验观察小鼠不动时间,采用开场实验观察小鼠自主活动情况,以此研究乌腺金丝桃的抗抑郁作用。结果:在小鼠悬尾实验、小鼠强迫游泳实验中,乌腺金丝桃高剂量组均能明显缩短模型小鼠的不动时间,在开场实验中,乌腺金丝桃对小鼠自主活动无明显影响。结论:乌腺金丝桃有明显的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