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44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补品充斥市场,各种宣传媒体大肆渲染,人们似乎已经接受了补品是“无病可以延年,有病能助康复”的观点,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在关心进补。于是有人引经据典地说:“胃喜为补”矣。“胃喜为补”,见于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虚劳门》治钟姓...  相似文献   
2.
华佗(?~208).又名■,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毫县)人。系我国东汉时期名医,为中医外科学鼻祖,一生颇具传奇色彩,民间有许多关于华佗的事迹代代流传。在范晔《后汉书·华佗列传》中说其“为人性恶。”据晋朝皇甫谧所著《针灸甲乙经》的序文中言及“华佗性恶矜技,终以戮死。”“性恶”者,清高孤傲之谓也;“矜技”者,以技为恃也。华佗之所以形成这种“性恶”的特殊性格.无疑有其客观而复杂的原因。就此问题,笔者从下列几点作一浅析。l时代背景华化生活在东汉末年,时值汉恒帝、灵帝、献帝时期,其间政治腐败,人祸天灾接题不断…  相似文献   
3.
《说文》曰:“灸.灼也。”说明灸疗就是烧灼的意思。在《素问·场液醪醴论》中日:“馋石针艾治其外。”指出灸疗与针刺同样都是通过刺激穴位、激发经络的功能而起作用,从而达到调节机体各器官组织功能的治疗目的。《索问·异法方宜论》载:“北方老.天地所闭藏之战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藏车生满病.其治宜灸规,故灸规者.亦从北方来。”《灵拒·经脉》曰:“”陷不则灸之。”《灵枢·官能》曰:“外所不为,灸之所直。”在《孟子·高娄篇》曰:“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之说.概而言之,灸疗具有调节阴阳之偏…  相似文献   
4.
《灵枢·终始》云:“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素问·五常政大论》亦载:“病在上,取之下,病在下,取之上。”此即“上病下治”和“下病上治”的理论依据。由于中医学视人体为一个以心为主宰,以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又有着密不可分的生理联系和病理影响,基于这个理论,还有“内病外治”、“外病内治”、“脏病治腑”、“腑病治脏”等治法。这些治法均是从整体高度把握病机的关键,以“治病必求  相似文献   
5.
<礼记·学记>云:"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相似文献   
6.
我校自1988年开设针炙医士专业以来,一直沿用针炙大学本科教材1983年版,这套教材对中专生而言,难度较大,其中理论  相似文献   
7.
一问一答     
3.如何理解“四肢为诸阳之本”和“四肢为诸阳之末”? 答:四末:有两种含义, 一指,四肢。如《灵枢·邪客篇》说:“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二指,手指、足趾。如《素问·疟论》说:“疟之且发也,阴阳之且移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高龄非糖尿病住院病人低血糖症前期的发生及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住院老年非糖尿病人无症状低血糖症前期者20例,空腹血糖正常者20例作为对照.了解所有这些患者的肝、肾、甲状腺功能,是否合并肿瘤、摄食情况及空腹C肽、皮质醇水平等.结果 Logistic 多原回归分析提示前白蛋白、C肽为影响高龄非糖尿病住院病人空腹血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空腹C肽、前白蛋白水平、进食方式与高龄非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偏低的发生有关,肝、肾、甲状腺功能等对其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中医取象比类术语翻译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取象比类,是中医学运用形象思维,根据被研究对象与已知对象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或相同,从而认为两者在其他方面也有可能相似或类同,并由此推导出被研究对象某些方面性状的逻辑方法,即类比法,属于认识自然的基础研究方法之一。如河中行舟有赖于一定的河水容量,水浅河枯...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