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1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
正腰背痛最常发生在下腰部,研究显示,在美国一生中有过下腰痛的人多达70%~85%,一年内曾患过下腰痛的人约有15%~45%,而且有约12%~30%的人长期饱受下腰痛折磨~([1]),同时也对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2])。现代医学认为,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是脊柱退变性疾病发生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正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是脊柱退变性疾病发生的条件和基础,是造成腰背痛和坐骨神经痛的根本原因[1,2],目前,椎间盘压力的增加、营养供给的不足、炎性反应的发生以及遗传等因素被认为是导致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的主要原因[3],但关于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病因尚未明确,仍待研究。基因芯片(Gene Chip),属于计算机芯片的一种,在生物芯片(Biochip)中应用最广泛,同时技术也最成熟,其技术原理类似于Southern  相似文献   
3.
刁志君  姜宏  刘锦涛 《中国骨伤》2018,31(4):386-390
细胞自噬作为细胞的一种自我保护性机制,可通过降解自身衰老物质而维持细胞稳定,且可被高度诱导,自噬对细胞的降解能力会随年龄的增加而减弱。腰椎间盘突出后的重吸收现象是临床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有效的机制之一,退行性病变是腰椎间盘突出的主要原因之一,细胞自噬又广泛参与了腰椎间盘的退行性病变,并延缓了退行性病变的发生,同时细胞自噬可潜在性诱导重吸收现象的发生。细胞自噬的研究对椎间盘退行性病变以及腰椎间盘突出后的重吸收现象意义重大,对临床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具有指导意义,因此应重视细胞自噬在重吸收现象中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炎症反应导致椎间盘退变,是目前关于椎间盘退变发生机制的主流观点之一。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17、肿瘤坏死因子-α及其他炎症因子是导致椎间盘组织发生炎症反应的主要因素,在椎间盘退变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近年来关于这些炎症因子在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从分子生物的角度,探讨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PACAP)在胃溃疡小鼠穴位敏化过程中的表达、效应及机制。方法 将58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28)和模型组(n=30),模型组在胃窦小弯近幽门处注射60%冰乙酸到胃壁肌层近黏膜下层构建胃溃疡小鼠模型,对照组以相同方法注射同等剂量生理盐水。术后第6天,在小鼠尾静脉注射伊文思蓝(EB)染色液后观察其体表渗出点数量、分布范围和规律;机械痛及热痛阈值测量评估小鼠痛敏变化;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小鼠胃体组织病理学形态变化;蛋白印迹法和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穴位敏化后小鼠脊髓T9~T11节段内的背根节(DRG)神经元、体表支配区皮肤及该节段脊髓背角中PACAP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胃体组织破坏,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增加、炎性细胞浸润等病理学特征;模型组体表EB渗出点的数量明显增多,且主要分布在脊髓T6~L1段支配区域,其中以T9~T11区域最为集中;该区域敏化点机械痛阈值降低(P<0.01)。穴位敏化后,模型组脊髓T9~T11节段内的DRG神经元、体表支配区皮肤及该节段脊髓背角浅层中PACAP蛋白和阳...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探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CGRP)在慢性胃溃疡模型小鼠穴位敏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15只,将冰乙酸溶液于胃小弯近幽门处注射到胃壁肌层近黏膜下层构建慢性胃溃疡模型,随后在小鼠尾静脉上注射伊文思蓝,观察穴位敏化点的体表分布规律;HE染色法观察胃部组织在造模前后的病理形态变化;通过体表痛敏行为学实验,观察小鼠痛觉阈值的改变;蛋白质印迹法、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穴位敏化后脊髓、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 DRG)和皮肤中的CGRP表达。结果 通过向小鼠胃部注射冰乙酸可诱导其形成符合胃溃疡典型病理特征的动物模型;对照组EB渗出点较少,模型组EB渗出点分散于脊髓T1~T13节段支配区域,其中以T9~T11区域最为集中,且其伊文思蓝渗出点压痛阈较造模前显著降低(P<0.01)。穴位敏化后模型组的脊髓、DRG和皮肤中的CGRP蛋白和荧光蛋白阳性表达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离子通道动力学角度探讨胃溃疡小鼠体表穴位敏化与背根节(DRG)中、小型神经元电生理活动的关系及机制。方法: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32只、模型组34只(死亡2只)。模型组于胃小弯近幽门处注射冰乙酸到胃壁肌层近黏膜下层复制胃溃疡模型,造模后6 d小鼠尾静脉注射伊文思蓝(EB)染色液,观察体表渗出点数量、部位及分布规律;HE染色观察小鼠胃组织病理形态变化;离体电生理结合生物素ABC法观察脊髓胸(T)9-T11节段DRG中、小型神经元全细胞膜电流和内在兴奋性水平。结果:对照组EB渗出点不明显,模型组体表EB渗出点密集分布于脊髓T9-T11节段支配区域及胃脘部、“中脘”“滑肉门”附近皮肤。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胃组织黏膜下层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胃小凹结构被破坏,胃底腺扩张。脊髓T9-T11节段内的DRG中型神经元Ⅰ型放电增加、Ⅱ型放电减少,跨膜电流密度升高(P<0.01),基强度降低(P<0.05),放电频率及放电数目增加(P<0.01,P<0.000 1);DRG小型神经元Ⅰ、Ⅲ型放电减少,Ⅱ型放电增加,全细胞膜电流密度降低(P<0.01...  相似文献   
8.
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亚型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subfamily 1,TRPV1)通道是近些年研究最多、机制较为清楚的一类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其广泛表达于人体的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是一类与感受器敏化有关的生物活性物质,与穴位敏化时组织局部微理化环境的变化密切关联,被认为是启动级联反应的触发器,是研究外周痛觉受体激活致敏的生化调控的一个特别有用的模型。因此,本文以TRPV1通道为切入点,阐述其与穴位敏化现象的关系及研究进展,以期为阐明穴位敏化的科学内涵提供更多思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