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2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药内服配合保留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以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溃疡性结肠炎患者5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痊愈30例,好转22例,总有效率为100%。结论: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结肠镜检查及病理检查,结合临床表现有助于明确诊断。溃疡性结肠炎疾病类型多以慢性复发型,给予中药内服配合保留灌肠可以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2.
赵文博  冯群虎 《新中医》2021,53(5):135-139
目的:观察益气通腑散穴位贴敷对腹腔镜直肠癌直肠低位前切除术(Dixon)术后患者胃肠功能及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将67例接受腹腔镜直肠癌Dixon术患者采用随机双盲法分成2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予益气通腑散穴位贴敷,对照组予安慰剂穴位贴敷,观察比较2组胃肠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免疫球蛋白(IgA、IgG、IgM)、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胃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胃管引流量较对照组少(P<0.05);治疗后,2组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免疫球蛋白、血清Alb及PA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通腑散穴位敷贴能促进腹腔镜直肠癌Dixon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改善营养状况、增强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基于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对比传统机械性肠道准备(MBP)方法,研究“通腑和下法”中药复方灌肠在环状混合痔外剥内扎围术期的应用。【方法】 将60例拟行择期环状混合痔外剥内扎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试验组在术前2 d开始口服“通腑和下法”中药复方(小承气汤加减),对照组术前1 d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3 L,观察2种不同灌肠法患者的肠道准备依从性积分及术前首次排便时间差、排便次数和肠道清洁情况,术后试验组患者每日给予上述中药复方15 mL保留灌肠,对照组给予0.9%生理盐水15 mL保留灌肠,观察2组患者的术前临床指标情况、肠道清洁情况、术后首次排气天数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术前临床指标:试验组患者的肛门坠胀评分、肠道准备依从性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前首次排便时间差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前排便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肠道清洁情况:试验组的优秀率和优良率分别为90.0%(27/30)和100.0%(30/30),对照组分别为86.7%(26/30)和100.0%(30/3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首次排气天数:试验组为(3.87±1.37)d,对照组为(3.60±1.36)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并发症情况:试验组患者的肛缘水肿、肛门坠胀、排便困难等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3%(1/30)、13.3%(4/30)和6.7%(2/3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6/30)、43.3%(13/30)和30.0%(9/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ERAS理念指导下对混合痔围术期患者进行中药复方灌肠治疗,能有效增强患者的舒适感,减少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最终达到了加速康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混合痔围术期使用小承气汤灌肠对患者术后便秘情况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的湿热下注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围术期处理和骶麻下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治疗,治疗组术前使用小承气汤保留灌肠,对照组术前使用生理盐水灌肠。观察2组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及术前术后便秘患者症状自评量表(PAC-SYM)评分、排便时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中文版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PAC-QOL)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的安全性。【结果】(1)治疗组患者术后首次排便时间为(38.12 ± 7.58)h,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2.40 ± 9.46)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首次排便时间在 24~48 h 内者占 92.0%(46/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4.0%(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3 d,2组患者PAC-SYM各维度评分、VAS评分及其总分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但治疗组PAC-SYM的粪便性状和腹部症状评分、VAS评分及其总分的升高幅度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术后7 d,2组患者PAC-SYM各维度评分、VAS评分及其总分均较术后3 d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的降低幅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或P<0.01)。(3)术后7 d,治疗组患者PAC-QOL评分略低于术前,而对照组略高于术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对PAC-QOL评分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4)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情况发生,且患者的血、尿、大便常规和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均无明显异常改变。【结论】 混合痔围术期使用小承气汤灌肠,可有效优化患者术后首次排便情况,提高患者术后排便舒适度及恢复期生活质量,临床应用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中医治疗便秘相比西药具有远期疗效好、不良反应小等优势,但治疗机制的研究却并不完善。研究中医药治疗便秘的具体机制,应参照中医理论建立科学合理的中医证型动物模型。现有研究多以“病-证结合”的方法复制中医证型动物模型,通过文献总结发现存在用药剂量、造模时间、造模流程叙述不清,甚至模型运用不合理的问题。为归纳探索中医证型便秘模型的造模方法,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归纳阐述脾虚型便秘、血虚型便秘、阳虚型便秘、津亏型便秘的现有造模方法,造模流程以及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参苓白术散加减联合脐灸法治疗脾虚型肠息肉摘除术后伴肠道功能紊乱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2例行电子结肠镜检查及结直肠息肉摘除术,术后伴有肠道功能紊乱,中医证型为脾虚型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2组患者均给予调整饮食及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酪酸梭菌活菌胶囊口服治疗,治疗组给予参苓白术散加减方口服联合脐灸法治疗,疗程为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量化积分、生活质量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的首次止泻时间及治疗后1个月随访的复发情况,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治疗2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100.0%(31/31),对照组为83.9(26/31);组间比较(秩和检验),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治疗后,2组患者的主要证候积分、次要证候积分及证候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3)治疗后,2组患者SF-36量表的躯体疼痛、精力、健康变化等维度积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 或 P<0.01),且治疗组的提高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4)治疗组患者的首次止泻时间为(5.04 ± 0.81)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79 ± 1.3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疗程结束1个月后随访,治疗组的复发率为9.7%(3/3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4.5%(2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研究期间,2组患者均未出现身体麻木、眩晕、头痛等不良反应或过敏反应情况,患者的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心率、血压)和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均无异常变化。【结论】 参苓白术散加减联合脐灸法治疗脾虚型肠息肉摘除术后伴肠道功能紊乱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和防治复发。  相似文献   
7.
外剥内扎术中药坐浴治疗混合痔90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彦峰  冯群虎 《陕西中医》2008,29(2):186-187
目的:评价外剥内扎术配合中药薰洗坐浴治疗混合痔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的分析90例采用外剥内扎术配合中药薰洗坐浴治疗混合痔的临床资料。结果:90例全部治愈,无肛门狭窄及变形等后遗症发生。结论:外剥内扎术配合中药薰洗坐浴治疗混合痔,可有效减轻、消除术后伤口肿痛,患者术后恢复快,疗程短。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除湿活血方熏洗结合针灸对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70例肛瘘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组40例患者术后采用除湿活血中药(苦参、黄柏、马齿苋、丹参、冰片)熏洗联合针灸进行治疗,而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高锰酸钾坐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和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数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除湿活血中药熏洗结合针灸的方法对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一次性切开引流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一次性切开引流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结果:92例全部治愈,创面愈合时间18~32天,平均26天.结论:一次性切开引流根治术操作简单,创伤小,疗效好,缩短了疗程,提高了疗效,减少了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