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1篇
  2022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种无创性动脉僵硬度(AS)指标对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危险因素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198例,根据脉搏波中心动脉脉压(CPP)是否持续>45mm Hg(1mm Hg=0.133kPa),分为AS增高组87例和对照组111例,随访、比较2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Cox回归分析与心血管病不良预后相关的独立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S增高组收缩压、舒张压明显升高(P<0.01)。在随访(52±12)个月,发生终点事件42例,其中主要终点20例,次要终点22例。AS增高组主要终点事件和所有终点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18.4%vs 3.6%,33.3%vs 11.7%,P=0.001)。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PP>45mm Hg(RR=3.86,95%CI:1.897.87,P=0.001)、颈总动脉斑块程度(RR=2.17,95%CI:1.387.87,P=0.001)、颈总动脉斑块程度(RR=2.17,95%CI:1.383.41,P=0.001)、冠状动脉病变程度(RR=1.70,95%CI:1.243.41,P=0.001)、冠状动脉病变程度(RR=1.70,95%CI:1.242.34,P=0.001)和脑血管病史(RR=3.26,95%CI:1.412.34,P=0.001)和脑血管病史(RR=3.26,95%CI:1.417.52,P=0.007)是与心血管预后相关的影响因素。结论 CPP>45mm Hg和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程度均是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因素。综合应用多种无创性AS指标对评估心血管病预后和指导三级预防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粥样斑块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IMT)及粥样斑块检出率与冠心病发病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114例具有至少一项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患者,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70例)和对照组(44例),测定所有病例的双侧CIMT、颈总动脉内径和颈总动脉粥样斑块情况。结果:两组间各项冠心病危险因素均无显著差异。超声结果显示,冠心病组CIMT、粥样斑块检出率均显著增高(P&lt;0.01),颈总动脉内径略增大,但差异不显著。CIMT≥0.8mm和检出粥样斑块为预测冠心病发病的独立指标(P&lt;0.01)。CIMT和粥样斑块检出率均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在控制了多项影响因素后,相关性仍显著。结论:CIMT增厚、粥样斑块检出为冠心病发病的独立预测因素,并且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动脉僵硬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脉僵硬度增加为心脑血管系统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降低动脉僵硬度对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非常重要.无创性评价动脉僵硬度的一些指标如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反射波增强指数(AI)等均能良好反映个体动脉僵硬程度.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是参与全身细胞外基质(ECM)降解的锌蛋白酶家族.临床研究资料表明,无论在健康人群中还是心血管疾病患者中,MMPs的表达及活性与动脉僵硬度增加均显著相关.MMPs可能成为降低动脉僵硬度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对心脑血管预后的影响。方法:198例有冠状动脉(冠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危险因素并行冠脉造影的患者,依据颈动脉超声检测将有无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为动脉粥样硬化组(AS组)(120例)和对照组(78例),随访、比较2组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应用Cox回归分析与心脑血管预后相关的独立因素。结果:基线时,AS组平均年龄大(P<0.001)、慢性肾病患者多(P<0.05)、冠心病患者多(P<0.001)、血清肌酐(Scr)水平高(P<0.05)、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平均值大(P<0.001)、颈总动脉内径(C-Di)较高(P<0.05)、服用他汀类药物患者较多(P  相似文献   
5.
6.
慢性肾病患者动脉僵硬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慢性肾病患者动脉僵硬度与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的相关性及对冠心病风险评估的意义.方法 203例具有至少一项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患者中,慢性肾病(67例)和对照组(136例)两组,分别测定动脉僵硬度指标并行冠脉造影和估价Gemini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结果 慢性肾病组年龄较大,肱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增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慢性肾病组动脉僵硬度增加、冠心病发病率和冠脉病变程度增高.在校正年龄和外周血压影响后,两组动脉僵硬度指标仍有显著差异.PWV>12和Aix@75>25为预测冠心病发病的独立指标(P<0.05).慢性肾病组中,PWV、Aix@75与冠心病发病率、冠脉病变严重度呈正相关(P<0.01).在控制了多项影响因素后,相关性仍显著.结论 慢性肾病患者动脉僵硬度与冠心病发病以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呈 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IMT)及粥样斑块检出率与冠心病发病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114例具有至少一项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患者,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70例)和对照组(44例),测定所有病例的双侧CIMT、颈总动脉内径和颈总动脉粥样斑块情况。结果:两组间各项冠心病危险因素均无显著差异。超声结果显示,冠心病组CIMT、粥样斑块检出率均显著增高(P&lt;0.01),颈总动脉内径略增大,但差异不显著。CIMT≥0.8mm和检出粥样斑块为预测冠心病发病的独立指标(P&lt;0.01)。CIMT和粥样斑块检出率均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在控制了多项影响因素后,相关性仍显著。结论:CIMT增厚、粥样斑块检出为冠心病发病的独立预测因素,并且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慢性肾病患者动脉僵硬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既往研究显示,大动脉病变与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密切相关.虽然大动脉结构和功能病理性改变的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已经证实心血管病死亡率和冠状动脉(冠脉)病变严重程度与大动脉僵硬度相关[1].心血管疾病(CVD)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慢性肾病(CKD)和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中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种大动脉僵硬度无创检测指标对冠心病发病的预测作用。方法选择205例具有冠心病危险因素的住院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36例)和对照组(69例)。完成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大小动脉弹性指数、脉搏波分析和颈总动脉超声4项检测。并采用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各因素与冠心病发病风险的关系;ROC曲线评估无创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平均年龄、男性比例、糖尿病患者比例、血清肌酐、受试当天左侧肱动脉收缩压和肱动脉脉压均增高(P0.05),PWV、增强压(AP)、中心动脉脉压(CPP)、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和颈总动脉内径均值明显升高(P0.05),两组大小动脉弹性指数、反射波增强指数、CPP/外周脉压(PP)均值无显著差异。在校正了年龄、性别、身高和受试时心率后,两组AP、CPP、CPP/PP、C-IMT均值明显增高(P0.05)。结论多种大动脉僵硬度指标与冠心病发病独立相关。logistic回归模型是较为理想的冠心病筛查工具,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VR)的诊疗技术在强迫障碍(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初步研究表明,这是一种有前途的辅助评估和治疗手段。本文从有效性和适宜性视角系统回顾了VR技术在OCD临床症状评估、认知功能评估和临床干预中应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