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5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李婉玉 《北方药学》2021,18(1):73-74
目的:分析痛风患者治疗中,将痛风泰与家庭跟进式护理联合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迁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98例痛风患者为对象,依据住院号的奇偶性,将收治的对象分为A、B两组,各49例,B组仅采用痛风泰和常规护理措施,A组则以B组为基础实施家庭跟进式护理,对临床疗效及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情况予以评价.结果:A、B组在有效率和痛风缓解时间方面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A组干预后的血清炎症水平较B组低,且自我管理能力更强(P<0.05).结论:在联合干预方式下,其效果更为理想,值得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3.
HCV 和B 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进展有关。HCV 感染所致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的患者优先考虑抗病毒治疗。现行的肝脏参数推荐是否掩盖了HCV 合并非霍奇金淋巴瘤(HCV -NHL)的风险还不清楚。为了评价HCV -NHL 患者的肝脏疾病状态,来自德克萨斯大学Torres HA 等进行了研究。选取2008-2014年就诊于MD Anderson 肿瘤中心的HCV -NHL 患者,他们1年之内通过非侵入性纤维化标记、放射线或肝活组织检查被诊断为隐匿性肝病。这其中包括2008-2012年回顾性试验及2012-2014年前瞻性研究中的患者。结果显示,共入组89例HCV -NHL 患者。在NHL 诊断中,62%的患者为HCV 基因1型感染,62%的患者为弥漫性大B 细胞淋巴瘤,有90%可检测到HCV RNA。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只有18%的HCV -NHL 患者诊断为肝癌晚期,53例HCV 慢性感染者在被诊断为淋巴瘤前曾就诊于丙型肝炎专科医师。44%的患者没有推荐抗病毒治疗,这主要是由于发现HCV 时处于非疾病进展期。  相似文献   
4.
<正>【据《Hepatology》2014年7月报道】题:I型干扰素可以快速抑制HCV颗粒的产生(作者Meredith LW等)干扰素(IFNα)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已超过20年,其疗效与感染的病毒基因型相关。IFNα作用机制虽尚未完全清楚,但现在一般认为其靶向在HCV生命周期的多个阶段发挥作用,如抑制病毒的转录和翻译进而使被感染细胞内病毒RNA和蛋白降解。IFNα与受体结合后几分钟内就可诱导干扰素刺激基因的表达,然而这种早期应答对病毒生命周期的影响尚未知晓。  相似文献   
5.
<正>【据《J Hepatol》2014年2月报道】题:优化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危险分层:AST/PLT比值指数(APRI)不依赖于熊去氧胆酸(UDCA)的生化应答可以单独预测PBC的预后(作者Trivedi PJ等)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结局可以通过其对熊去氧胆酸(UDCA)的生化反应来预测,这样的分层不足以解释肝硬化/门脉高压以及与不良事件相关的已知因素。英国国立卫生研究院Trivedi PJ等采用队列研究评估伯明翰大学肝病中心的386例PBC患者(推导队列),  相似文献   
6.
<正>【据《Hepatology》2014年2月报道】题:激素在急性肝衰竭中的应用(作者Karkhanis J等)药物诱导以及原因不明的肝衰竭可能类似于自身免疫性肝炎样的改变,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有应答。为了评估糖皮质激素是否能改善暴发性自身免疫性肝炎、药物引起的或原因不明的肝衰竭患者的生存率及其疗效是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哥伦比亚大学的Karkhanis等对1998-2007年的自身免疫性、原因不明以及药物导致的急性肝衰竭(ALF)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主要观  相似文献   
7.
<正>【据《J Clin Gastroenterol》2013年8月报道】题:肿瘤坏死因子α或为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转归的预测因子(作者Surbatovic M等)肿瘤坏死因子(TNF)α是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发病机制中重要的细胞因子之一,为了确定TNFα水平与SAP患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塞尔维亚的Surbatovic等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者抽取100例SAP患者血清样本,根据SAP严重程度将其分成两组,SAP组(69例)和SAP诱导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组(31例)。生存者定义为取血检测细胞因子后生存90 d以上的患者(53例)。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TNFα。  相似文献   
8.
<正>在我国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以寄生虫感染多见,尤其是华支睾吸虫感染,轻者仅有消化道不适症状,重者出现多系统受累,发展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寄生虫感染出现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临床上多见,但出现华支睾吸虫、蛔虫合并感染且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高达70%以上的却很少见。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49岁,因"乏力、腹胀1个月"于2018年5月31日入本院。自诉1个月前突觉乏力明显,偶有上腹部胀痛,进  相似文献   
9.
正【据《Cancer Res》2016年2月报道】题:缺氧诱导的上皮间质转化通过诱导肝细胞癌免疫抑制微环境促进肿瘤转移(作者Ye LY等)门静脉癌栓是肝细胞癌(HCC)发生转移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门静脉癌栓的存在经常伴有肿瘤微环境的缺氧,进而加速肿瘤转移,但目前其发生机制仍不清楚。最近的证据表明,缺氧诱导因子~(-1)α诱导上皮间质转化进而促进肿瘤细胞转移。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的Ye等做了相关研究,探讨是否缺氧诱导的上皮间质转化可影响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进而促进肿瘤免疫抑制。作者发现,缺氧诱导的上皮间质转化上调了肝癌细胞内细胞因子CCL20的表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