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探讨T细胞受体( T cell receptors, TCR)基因重排检测对T细胞性淋巴瘤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T细胞性淋巴瘤30例和淋巴反应性增生组织30例,提取DNA,应用BIOMED-2引物系统中的56条引物进行PCR扩增,核酸分子异源双链凝胶电泳分析结果。结果30例T细胞性淋巴瘤标本中TCRβ、TCRγ、TCRδ的检出率分别为83.3%(25/30)、93.3%(28/30)、13.3%(4/30),三者联合检测的检出率为96.7%(29/30),30例淋巴反应性增生组织中均未检测出TCR基因重排。结论利用BIOMED-2引物系统检测TCR 基因重排可作为T细胞性淋巴瘤的辅助诊断工具。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亚高原地区SD大鼠和KM小鼠血液生化指标变化规律,确立参考值.方法 将2w龄SD大鼠和KM小鼠各60只,按饲养地区分为亚高原组(海拔1890 m)和平原组(海拔540 m),分别于4、6、10 w龄时检测血液生化指标,比较两组肝功能、肾功能、血脂及血糖的差异.结果 取得亚高原地区不同周龄、不同性别SD大鼠和KM小鼠的血液生化指标均值.亚高原组的肝功能指标普遍高于平原组,以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白蛋白的改变为主(P<0.05);亚高原组肾功能指标也高于平原组(P<0.05),特别是习服时间越长,改变越明显;亚高原组血脂指标高于平原组(P<0.05);除平原组雄性KM小鼠血糖(GLU)高于亚高原组(P<0.05)外,其余亚高原组大、小鼠GLU均高于平原组(P<0.05).结论 建立了亚高原地区不同周龄、不同性别SD大鼠和KM小鼠的血液生化指标数据库,为该地区生物医学研究奠定了基础,也为亚高原地区KM小鼠和SD大鼠标准化鉴定和质量控制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生发中心B细胞型(GCB)及非生发中心B细胞型(non-GCB)中Ig基因重排的特点及规律.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6例DLBCL中CD10、BCL-6、MUM1表达,采用Hans免疫分型方法将DLBCL分为GCB和non-GCB;同时提取所有样本基因组DNA,利用BIOMED-2克隆分析系统进行PCR扩增Ig基因,核酸分子异源双链凝胶电泳分析基因重排情况,并以15例反应性增生病变作为阴性对照.结果 46例DLBCL样本中GCB 12例、non-GCB 34例,其中45例样本扩增出Ig基因的克隆性重排条带,检测敏感性为97.8%,15例反应性增生病变均未检测到重排条带,检测特异性为100.0%.GCB和non-GCB重链IGH重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轻链IGκ-A、IGκ-B和IGλ重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CB和non-GCB的Ig基因轻链重排条带分布具有显著的特点和规律,可为病理诊断和临床应用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观察人工饲养条件下实验恒河猴肠道病理改变,探讨实验猴肠道疾病分布规律和病理改变特点,丰富实验猴自发病变基本研究资料.方法 对1998 ~2008年云南地区饲养的自然死亡的155只恒河猴(年龄2~20岁)的肠道进行病理检查,按年龄分为幼年组、成年组、老年组,并对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55例恒河猴中58例检出肠道病变,有慢性肠炎、急性肠炎、黏膜充血水肿、出血、糜烂、溃疡、穿孔、寄生虫共8种主要病变,出现率最高的为急性肠炎(20.00%).实验猴不同年龄组肠道病变类型分布基本相同,肠道病变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不同年龄组间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人工饲养条件下死亡实验猴肠道病变检出率较高,急性肠炎是实验猴的主要致死原因之一,实验猴肠道病理改变随年龄增长而病变加重.对实验猴饲养和研究时,应重视肠道病变因素,尤其是急性肠炎.死亡实验猴肠道病变研究对实验猴的质量控制和相关动物实验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Ig/TCR基因重排分析联合EBER原位杂交检测在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gastrointestinal lymphomas,GIL)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常规石蜡包埋的GIL病理标本35例(包括成熟B淋巴细胞肿瘤29例,成熟T淋巴细胞和NK细胞肿瘤6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病变10例,提取DNA,应用BIOMED-2引物系统进行Ig/TCR基因重排的克隆性分析,并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EB病毒编码的小RNA(EBER).结果 35例GIL中,共检测出34例克隆性重排.其中29例成熟B细胞淋巴瘤均扩增出Ig克隆性重排,敏感性为100%,且联合应用IgH与IgK引物Ig单克隆性重排的检出率最高;6例成熟T淋巴细胞和NK细胞肿瘤中5例扩增出TCR克隆性重排,敏感性为83.3%;1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病例均未检测到Ig及TCR克隆性重排条带,其检测特异性为100%.29例成熟B细胞淋巴瘤及1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织经EBER原位杂交检测均为阴性,6例成熟T淋巴细胞和NK细胞肿瘤中2例EBER原位杂交检测阳性,且均为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结论 BIOMED-2标准化的基因重排分析系统检测石蜡包埋组织中Ig基因和TCR基因克隆性重排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很高,对GIL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EBER原位杂交检测对基因克隆性重排阴性的淋巴瘤也具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7.
腮腺嗜酸细胞腺瘤是一种涎腺良性肿瘤,其发病率低,既往文献少有报道,而以透明细胞为主型的嗜酸细胞腺瘤病例报道更为少见。该肿瘤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在诊疗中与涎腺其他肿瘤如嗜酸细胞癌以及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鉴别困难,易导致误诊误治。为探讨涎腺透明细胞为主型嗜酸细胞腺瘤的诊断和治疗,提高对该肿瘤的临床病理组织学特征的认识,现报告1例腮腺透明细胞为主型嗜酸细胞腺瘤病例,并对以往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复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非砂粒体型黑色素性神经鞘瘤(NPMS)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提高病理医生对NPMS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 应用HE染色对1例发生于骶管的NPMS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光镜下NPMS由长形及卵圆形上皮样瘤细胞组成,多数瘤细胞胞质内可见黑色素颗粒并将细胞核掩盖.肿()变,但无坏死,未见病理性核分裂象.结论 NPMS是一种罕见的周围神经肿瘤,具有特征性的组织病理学特点,易与其他含有色素的软组织肿瘤混淆.多数NPMS为良性,少数病例会恶变,术后应长期随访复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EB病毒( Epstein-Barr virus, EBV)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不同发展阶段的乳腺病变组织246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原位杂交( in situ hybridization, ISH)、激光捕获显微切割( laser capture microdissection, LCM)、免疫组化染色EnVision法检测EBV DNA、RNA、蛋白质水平,分析EBV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标记246例乳腺病变均未检测到EBV潜伏膜蛋白LMP1的表达。 PCR法在乳腺癌(12/23)、原位癌(0/10)以及乳腺良性病变(0/15)中检测到EBV DNA,但用地高辛标记的EBV DNA探针对48例乳腺良、恶性病变组织(包括PCR扩增阳性的12例乳腺癌标本)进行ISH检测,在癌细胞、乳腺上皮细胞和间质淋巴细胞内均未检测到阳性杂交信号。采用LCM PCR检测12例PCR扩增阳性和12例阴性乳腺标本的乳腺上皮细胞和间质淋巴细胞,在12例PCR阳性标本的间质细胞中扩增出EBV DNA,癌组织中未检出EBV DNA。用EBV RNA探针和ISH方法在75例乳腺良恶性病变组织中均未检测到EBER表达。结论在该文选择的标本中,乳腺癌发生、发展与EBV感染无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在高海拔地区改良并简化乳腺癌HER2 FISH法检测的预处理步骤,节省实验时间,扩大FISH检测试剂盒的临床应用.方法 以10例HER2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为+ +以上的乳腺癌标本为研究对象,采用美国PanPath公司的HER2 FISH检测试剂盒,将其中的预处理步骤改良为高压煮沸处理,比较常规法与改良法对HER2基因扩增结果的影响.结果 两种方法检测乳腺癌HER2基因的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并且均能使细胞间质完全消化,细胞或重叠或孤立,细胞核中红绿信号清晰.结论 改良FISH法可以替代常规预处理步骤,简化了步骤,节省了时间,扩大了FISH检测试剂盒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