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邱芳 《贵州医药》2015,(3):282-283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是一种双链DNA病毒,其核心含有约7 800~7 900个碱基对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的持续感染,是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子宫颈癌发生的最主要因素。目前已有120多种基因型被确定[1]。其中10余种低危亚型(6、11等)感染可引起生殖道湿疣,20余种高危亚型(16、18、31、33等)感染可引起上皮内瘤样病变。某些HPV亚型也与复发性呼吸道息肉、喉癌  相似文献   
2.
邱芳  李晶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5):958-960
【目的】探讨拉帕替尼(1apatinib)对乳腺癌细胞株MDA-JMB-435S增殖能力的影响效果和机制。【方法】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拉帕替尼作用乳腺癌细胞株MDA-MB-435S中检测其miR-21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鉴定MDA-JMB-435S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水平;CCK-8法评价拉帕替尼对MDA-MB-435S细胞生长效果影响;实时定量PCR法评价MDA—MB-435S MAPK基因表达改变。【结果】CCK-8结果显示药物治疗肿瘤细胞生长速度小于对照组;EGFR表达水平较对照组下调;实时定量PCR表明酪拉帕替尼治疗后MDA-MB-435S细胞MAPK基因表达水平下调。【结论】拉帕替尼的抗癌机制以EGFR信号传导途径作为治疗靶点抑制MDA—MB-435S生长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邱芳  朱颖  李海亮   《中国医学工程》2011,(9):123-123
目的针对近年来我院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回顾分析,找出原因,尽量预防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切实保障输血安全、有效。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间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36例输血不良反应中,发生频率最高的为过敏反应占64.5%,其次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占11.8%,溶血反应占1.5%,血小板输注无效占22.2%。结论输血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应用于临床已有百年历史,科学合理用血对促进患者康复及挽救生命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但由于血液的复杂性,输血又是一把双刃剑,在治疗的同时又伴随一系列的并发症,因此,要充分权衡输血的利与弊,决不滥用、误用血液,以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辛基酚(octylphenols,OP)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及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MTT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OP对乳腺癌细胞MCF-7的增殖抑制及细胞周期的变化;Real 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OP对MCF-7乳腺癌细胞中细胞周期相关蛋白p27Kip1和CyclinE的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对凋亡抑制蛋白PAK4表达的影响。结果 OP对MCF-7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MCF-7细胞阻滞在G0/G1期,使S期的细胞减少;Real 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发现培养的MCF-7细胞,随着OP的处理浓度增加,CyclinE蛋白在分子水平和蛋白水平均降低,p27Kip1的表达量升高。结论 OP可能通过调控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抑制MCF-7乳腺癌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11例体外肺膜氧合(ECMO)支持治疗患者自体血回输的回顾分析,探讨自体血回输在体外肺膜氧合支持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评价。方法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5月行ECMO治疗的患者,在其心肺功能恢复,撤机后,将体外管道内的血液收集于一次性使用塑料血袋内,处理后再进行回输。比较回输前后血液分析及凝血功能的变化,对自体血回输后疗效进行评价;对回收后的血液检测5d内的溶血率及进行细菌培养,对贮存血液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行ECMO治疗患者自体血回输后,Hb、Plt结果较自体血回输前明显升高,输血疗效显著;凝血功能无明显变化。自体血在2-6℃环境下保存5 d内溶血率远低于国家血液质量标准,连续5 d细菌培养无菌生长,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结论行ECMO治疗的患者自体血回输疗效显著、安全可靠、费用低廉。随着ECMO技术的推广,为避免血液浪费,有效节约血液资源,切实降低输血风险,自体血回输技术可广泛应用于ECMO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用经典的抗人球蛋白试验和改良的抗人球蛋白试验两种方法测定孕妇血清中IgG抗A(B)效价,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探讨此两种方法在预防新生儿溶血病中的差异及临床应用.方法:分别用经典的抗人球蛋白试验和改良的抗人球蛋白试验测定303例孕妇血清中IgG抗A(B)效价并计算阳性率、特异度和敏感度.结果:经典和改良的抗人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针对神经外科重症留置胃管患者设计的胃残余量监测单在安全喂养和联合营养支持优化方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神经外科重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除胃残余量监测外的常规留置胃管鼻饲和静脉营养支持。试验组在常规留置胃管鼻饲的基础上,定时抽吸胃残余量建立胃残余量监测单,根据胃残余量进行营养液输注速度和总量的调整,并总结每日肠内营养的能量供应差值,以此计算并调整静脉营养补充。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呕吐、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并对两组患者留置胃管鼻饲14 d时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总淋巴细胞计数(TLC)以及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并比较。结果试验组留置胃管鼻饲14d时的营养指标TSF、ALB、HB、TLC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呕吐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残余量监测单能优化联合营养支持方案,保障营养供给,减少患者呕吐、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8.
206例成人麻疹的临床治疗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及总结威海地区近年成人麻疹的发病及临床特点.方法 对206例成人麻疹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成人麻疹病毒血症持续时间长;临床症状重,并发症以肝脏损害、心肌及肺部感染多见;全年散发,3~5月份为发病高峰.结论 成人麻疹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设计基于生命意义感的高职护生生死教育课程并探讨实施效果。方法 将2019级2个班的五年制高职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设为试验组(n=56)和对照组(n=54)。试验组接受为期16周、32学时的生死教育课程(选修课),对照组不接受生死教育课程。入组前及课程结束后采用生命意义感量表对两组学生进行调查,并调查试验组学生对课程的认知度和满意度。结果 教学后,试验组生命意义感总分、生命目的和求意义的意志2个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100%试验组学生对生死教育课程满意,98.2%学生对授课方式满意,96.4%学生愿意再次参加生死教育课程。结论 生死教育课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职护生生命意义感水平的正向改变,学生对课程接受度高。  相似文献   
10.
溶血磷脂酸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早期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 探讨溶血磷脂酸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早期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 30例脑梗死患者、2 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仅于 3天内发作者为TIA1组 ) ]患者、9例反复TIA发作 (首次TIA发作 3天后仍有发作者为TIA2组 )患者 ,在发病 3天内、2周、4周时定磷法测定血浆溶血磷脂酸 (LPA)水平 ,并与 2 0例健康人作对照。测定 6例反复TIA发作患者抗血小板治疗 3个月 (试验组 )治疗前后血浆LPA水平 ,并与 5例未抗血小板治疗者 (对照组 )作对照。结果 ①脑梗死组在发病 3天内、2周时 ,TIA1组发病 3天内及TIA2组发病 3天内、2周、4周时血浆LPA水平升高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②反复TIA发作患者治疗 3个月后试验组血浆LPA水平显著下降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对照组血浆LPA水平下降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LPA可作为早期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项指标 ;存在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患者 ,当血浆LPA水平升高时 ,应积极抗血小板等治疗 ,LPA可作为疗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