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51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蒋冬香  陈刚 《华夏医学》2006,19(6):1119-1120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记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与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DNA)及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的关系。方法分别测定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标记物、HBVDNA水平及ALT。根据血清标记物不同阳性情况分为3组I组为HBsAg( )、HBeAg( )、抗-HBc阴性或阳性,共148例;组为HBsAg( )、抗-HBe( )、抗-HBc( ),共127例;组为抗-HBc( )、HBsAg阴性或阳性,共20例,分别占全部病例的50.2%,43.0%,6.8%。分析以上3种情况与血清中HBVDNA水平及ALT间关系。结果各组HBVDNA检出阳性率组为99.3%(147例),组为45.7%(58例),组为15.0%(3例),各组间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ALT异常增高率I组56.1%(83例),组18.1%(23例),组ALT无异常,I组与组之间ALT异常增高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但在HBVDNA阳性患者血清中I组与组之间ALT异常增高率分别为56.5%、39.7%,它们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BeAg阳性血清中HBVDNA的水平较高,但病毒在中度复制时ALT异常增高率较高;HBeAg阴性血清中HBVDNA的水平低于HBeAg阳性血清,但HBVDNA的水平越高,则ALT异常增高率越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非典型肺炎病原体免疫球蛋白(IgM)检测对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意义,了解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病原谱及病原学流行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2012年11月-2013年10月2 495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中肺炎支原体、乙型流感病毒、嗜肺军团菌血清Ⅰ型、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甲型流感病毒、肺炎衣原体、副流感病毒、Q热立克次体等9种病原体IgM,并对以上病原体流行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2 495份标本中共有1 132份检出病原体IgM,阳性检出率为45.4%,检出率居前3位的依次为肺炎支原体、乙型流感病毒及嗜肺军团菌血清Ⅰ型,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6.7%、10.7%、6.5%,肺炎支原体占绝对优势;在IgM阳性病例中,35.8%的患儿发生≥2种病原体混合感染,肺炎支原体、乙型流感病毒、嗜肺军团菌血清Ⅰ型及副流感病毒Ⅰ型等的感染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肺炎支原体及副流感病毒Ⅰ型感染以夏季为著,嗜肺军团菌血清Ⅰ型感染以冬季与夏季为著,而乙型流感病毒感染则以冬季与春季为著。结论肺炎支原体是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冬季与夏季是儿童更容易发生感染的季节。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超声引导射频治疗肝癌的护理要点。方法对24例肝癌无法手术的患者进行超声引导射频治疗,对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及并发症观察和处理。结果除1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无法耐受疼痛而中断治疗外,其余患者顺利通过治疗,肿瘤灭活率92.10%,无发生严重并发症;全部患者治疗后,均出现肝区胀热感及疼痛,21例患者治疗后有发热。结论术前给予健康教育及术后严密观察病情,掌握射频消融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特点,给予针对性的预防处理,使患者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及配合术中的操作,保证治疗顺利进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亚临床型生殖器疱疹患者的排毒与血清抗体检测及与药物治疗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亚临床型生殖器疱疹患者,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测定排毒质粒情况,及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患者血清抗体(IgG和IgM)情况,以及和用药治疗后排毒情况。结果:入选病例300例中,排毒阳性160例,占53.3%;其中男性190例中,排毒阳性90例,占47.4%:女性110例中,排毒阳性70例,占63.6%。总的排毒质粒数最高值4.41&#215;10^3Copies/ml,最低值80,平均910。血清学抗体HSV-l及HSV-2IgG和IgM检测,入选300例中,阳性201例,占67.0%。排毒阳性160例中,血清学阳性71例,占44.4%,排毒阴性140例中,阳性110例,占78.6%,二者阳性率有极显著性差异(χ^2=36.48,P〈0.01)。排毒阳性160例中,用药治疗后二组(伐昔洛韦片组和阿昔洛韦咀嚼片组)第5天、第10天及第4个月抑制排毒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排毒阳性患者用药治疗后能明显抑制患者排毒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脑卒中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状况,以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146例脑卒中并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培养及药敏结果.结果 146例脑卒中并发下呼吸道感染者,痰培养共检出菌株157株,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67.5%),其次为革兰阳性球D:\DOWNLOAD\1209\zgxdyxzz201020_3_batch30-王伟(17.8%)和真菌(14.6%).革兰阴性杆菌以肺炎克雷伯菌最多,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革兰阳性球菌主要是葡萄球菌;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药敏试验显示,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最敏感;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最为敏感;真菌对5-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B较敏感.结论 革兰阴性杆菌是脑卒中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且细菌耐药性严重,真菌感染率较高,应当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6.
阿片类药物对机体免疫功能的损伤贾文祥,蒋冬香,王浴生(华西医科大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成都,610041)(华西医科大学药理学教研室,成都,610041)阿片类药物依赖者常用吗啡、海洛因等,其身心健康受到了严重损害。其中尤其是海洛因的成瘾问题,已...  相似文献   
7.
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2202份泌尿生殖道分泌物中的UU、CT、NG.了解性传播性疾病中解脲脲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以及淋病奈瑟菌(NG)的感染情况.三种病原体中,UU的阳性率居于首位,明显高于NG的阳性率,而CT与NG的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混合感染阳性率不高,由UU或CT引起的混合感染率与由NG引起的混合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对早期诊断深部组织真菌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 检测108例深部组织真菌感染患者及20例健康志愿者的血浆1,3-β-D-葡聚糖含量,并对可疑感染标本进行培养.结果 正常对照组血浆1,3-β-D-葡聚糖含量为(5.97±2.94)pg/mL,深部组织真菌感染培养阳性组、深部组织真菌感染培养阴性组血浆1,3-β-D-葡聚糖含量分别为(99.96±37.04 )pg/mL、(31.27±23.67)pg/m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t=18.49、7.70,P<0.05、P<0.05);深部组织真菌感染培养阳性组与深部组织真菌感染培养阴性组比较,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t=11,48,P<0.05).真菌培养法与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法对深部组织真菌感染的诊断阳性率分别为50%及74.07%,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法阳性率明显高于真菌培养法(X2=30.13,P<0.01).结论 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适用于早期诊断假丝酵母菌和曲霉菌引起的临床深部组织感染,可协助临床医生早期诊断用常规方法难以确诊的侵袭性真菌感染.  相似文献   
9.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的流行状况及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第三代头孢菌素在临床上的大量使用,细菌耐药性出现了新的耐药机制——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自1983年在德国从臭鼻克雷伯氏菌首次发现ESBLs以来,在世界各地相继报道了不同的产ESBLs革兰阴性菌,由产ESBLs菌株引起的感染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ESBLs成了革兰阴性菌耐药的重要机制。ESBLs主要是通过质粒介导的,可在同种或不同种属菌株间转移和传播,引起医院内流行性感染甚至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革兰阴性菌的感染状况及发生产ESBLs革兰阴性菌感染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对2008年6月-2010年6月住院患者分离的优势革兰阴性菌进行ESBLs表型测定,并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560例临床资料分析产酶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阴沟肠杆菌等优势革兰阴性菌产酶率依次为48.8%、36.6%、37.5%、30.0%、52.5%、32.5%;痰液、尿液、血液分别为检出产酶菌的前3位标本,其构成比分别占42.5%、32.5%、7.5%,痰液标本中细菌产酶率高于尿液(P=0.001),但其余各类标本产酶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再次入院或转入院、近期使用三代头孢菌素或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4周等因素为感染产酶菌的危险因素。结论合理使用三代头孢菌素或喹诺酮类等广谱抗菌药物、尽量缩短住院时间、及时去除侵入性导管等是控制产酶菌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