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二氯乙酸二异丙胺治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的疗效。方法将140例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保肝对症治疗,治疗组给予二氯乙酸二异丙胺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另纳入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但未发生肝损伤的患者140例。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的危险因素,以及不同治疗方法对肝损伤患者血脂及肝功能指标的影响。结果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营养状态、用药剂量和饮酒是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3%(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碱性磷酸酶水平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上述指标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氯乙酸二异丙胺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可促进肝功能与血脂代谢的恢复,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卡介菌多糖核酸对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免疫的影响。方法将102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化学治疗,试验组患者接受化学治疗和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免疫情况。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8.0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39%(P<0.01),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两组患者的CD3+,CD4+及CD4+/CD8+均明显升高(P<0.05),且试验组升高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CD8+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两组NK细胞均显著上升(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化学治疗基础上合用卡介菌多糖核酸,可显著提高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疗效,并显著改善免疫功能,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我国现有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对医院药师规定的法律责任,为医院药学服务法规政策的完善提供方向与建议。方法查阅与医院药学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性文件,总结分析医疗机构药师在执业过程中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结果在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下,药师的法律责任主要有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刑事责任。结论我国现有法规政策在有些方面对药师的法律责任规定还不太明确,需不断完善相关内容,保障医院药学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合并蛋白质营养不良的肺结核病患者使用抗结核药物后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9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250例肺结核合并蛋白质营养不良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和同期住院治疗的250例肺结核非合并蛋白质营养不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整理患者相关临床资料.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第1个月和第2个月后患者肝损害的情况以及采用单因素分析观察组患者中年龄、性别、肝炎病毒和病灶范围与抗结核药物治疗后肝损伤的相关关系.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第1个月后肝损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691,P<0.05),而治疗第2个月后肝损害的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09,P>0.05);两组患者治疗第2个月后肝损害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治疗第1个月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859、5.554,P值均<0.05);观察组患者中性别、乙肝表面抗原(HBsAg)、结核病灶的范围以及患者的年龄与患者抗结核药物治疗后是否发生药物肝损害不存在特定的相关关系(x2=2.084、0.703、1.473、0.119,P值均>0.05).结论 肺结核病患者合并蛋白质营养不良能明显升高抗结核药物治疗后肝损害的发生率,因此需对患者的肝功能进行密切监测,及早进行临床干预,并注意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肝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二氯乙酸二异丙胺对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 将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患者140例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0例,同期按照1:1的比例选择在河北省胸科医院使用抗结核药物但无肝损伤的患者纳入调查,采用非条件Logistie回归模型分析导致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对照组出现肝功能损害后停止抗结核治疗,选择还原型谷胱甘肽及门冬氨酸钾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二氯乙酸二异丙胺辅助治疗,口服150 mg,1次/d.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观察2组患者治疗效果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饮酒、营养、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与年龄是导致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危险因素[相对危险度(95%置信区间)分别为2.774(1.348 ~3.455) 、0.450(0.298 ~0.762)、2.187(1.340 ~3.543)、2.209(1.348 ~ 4.082),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7.1%(68/70)比84.3% (59/70),x2=6.333,P <0.05].治疗前观察组血清ALT与AST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LT:(100±12) U/L比(103±15) U/L,AST:(109-22) U/L比(111 ±23) U/L,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ALT与AST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3±10) U/L比(50±14) U/L,(30±11) U/L比(56±13) U/L,均P<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为头痛、恶心、腹痛、嗜睡、食欲不振,对症处理后均明显好转.结论 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多与饮酒、营养不良、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和高龄有关,二氯乙酸二异丙胺能有效发挥肝功能的保护作用,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提高预后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测定贯叶连翘提取物中金丝桃素血浆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比较不同给药途径小鼠体内药动学特征及组织分布。方法采用甲醇:四氢呋喃:0.1mol/L磷酸盐缓冲液为流动相,激发波长315nm,检测波长590nm。对小鼠分别采用静脉注射和灌胃2种方法给予贯叶连翘提取物0.36mg/kg(以金丝桃素计),测定给药后血浆药物浓度和各组织浓度,用3P97药动学软件对血药浓度-时间数据进行拟合。结果平均回收率≥90.5%,日内、日间相对标准差(RSD)均≤5.0%。2种方法给药后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均呈二室模型,消除半衰期较长,金丝桃素在肝脏浓度较高,且有一定程度的蓄积,在其余组织中药物浓度较低,消除迅速。结论金丝桃素在动物体内排泄或代谢缓慢,在肝脏的蓄积对肝炎治疗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