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正>患者,男,69岁。因进行性排尿困难3个月入院。入院专科直肠指检:前列腺Ⅱ度增大,中央沟消失,质硬,触痛明显,表面欠光滑;B超示:前列腺5.1cm×4.7cm×3.9cm大小,回声不均,内见不均匀回声光点。胸透、骨扫描、血液生化未见异常;PSA0.3ng/ml。入院后行前列腺切除术,术后病理:前列腺中分化鳞癌。免疫组化:CEA(+)、PSA(-)、HMW-CK(+)。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57岁。自诉腹部游走性疼痛五年余,近1年出现下腹部疼痛不适及尿频尿急。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未发现异常。曾患“结核性腹膜炎”经治疗治愈。影像学MR表现:膀胱左后方、直肠前方见一圆形占位性病变,直径约5cm,边界清晰,T1、T2均显示低信号。GD-DT-PA增强扫描,病灶未见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食管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PM M E )的影像学、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PM M 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组织形态和免疫组化特点及治疗和预后等进行分析。【结果】5例患者均为老年男性,平均年龄63.4岁,均表现为进食不畅,症状呈进行性加重。胃镜检查示:3例距门齿25~35 cm食管前壁及左侧壁见不规则结节状肿物及息肉样肿物,2例距门齿35~40 cm食管右侧壁及右后壁见不规则溃疡型肿物。C T检查显示:食管中、下段管腔内偏心性肿瘤,增强扫描5例肿瘤均有强化,其中1例病灶强化均匀,其余4例呈不均匀强化。肿瘤病理组织学表现:瘤细胞排列呈巢片状或条索状,细胞圆形或多角形,胞质丰富红染,胞质内见黑色素颗粒,细胞核大小不一,核居中或偏位,核仁明显,病理性核分裂象易见。免疫表型:瘤细胞弥漫表达HMB‐45、Melan A、S‐100;CK阴性,Ki‐67阳性细胞数30%~35%。【结论】食管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非常罕见,有特征性的影像学、组织学、病理学特点,有助于该肿瘤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成人获得性风疹患者肝功能损害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为临床诊治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36例成人获得性风疹患者,分别于入院次日及以后每隔5~10 d抽取静脉血,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定量检测患者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ALT、AST、血清总蛋白和血清白蛋白等肝功能指标,对其并发肝功能损害情况进行了连续动态观察,并对其中2例典型病例进行了肝活组织病理检查.无肝功能损害患者与并发肝功能损害患者住院天数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 成人获得性风疹患者并发肝功能损害发生率高达77.8%,但其肝功能损害多轻微,多以ALT和(或)AST升高为主,其中以退疹后的第6~10日肝功能损害发生率最高,达72.2%,且此时肝功能损害亦最明显.肝脏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其肝脏组织结构完整,仅有肝脏组织轻微炎症改变,并发现其病毒包涵体.并发肝功能损害患者组平均住院18.2 d,与无并发肝功能损害患者组平均住院7.8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596,P<0.05).结论 近年成人获得性风疹患者并发肝功能损害发生率高,但其肝功能损害多轻微,多以ALT升高为主.但一旦出现AST异常或黄疸,说明肝功能损害较重,除积极治疗外,要严密观察,防止发生急性肝衰竭.如本病患者并发肝功能损害,则明显延长了病程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68岁,因乏力、纳差半年、咽部不适伴间断呕血半个月入院.患者于入院前半年出现轻度乏力、纳差,入院前半个月呕吐鲜血80 ml,1周后再度呕吐鲜血200 ml.入院前1 d饮热水后呕吐鲜血少量.体检:贫血貌,轻度肝掌,全身皮肤无出血点、黄染,咽部无充血,右侧扁桃体可见一肿物,表面菜花样,有黑色血痂附着,左侧扁桃体无肿大,心肺无阳性体征,腹稍隆、软,腹壁静脉显露,肝肋下6 cm,剑突下3 cm.边缘钝,质硬,脾未及,移动性浊音阳性,肝区叩痛,下肢轻度浮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口咽部梅毒组织病理学、血清学以及梅毒螺旋体免疫组化染色特点。〖HT5”H〗方法:运用鼻咽镜、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技术对6例口咽部梅毒进行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标记,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和免疫组化特点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6例患者男4例,女2例,平均年龄28.3岁。病损以黏膜红斑、白斑及糜烂为主, 也可见隆起的斑块伴浅溃疡。血清学检查均表现为RPR>1∶8(+)、TPPA(+)。组织学上在鳞状上皮下黏膜固有层内可见密集的浆细胞、组织细胞及淋巴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构成肉芽肿样病变,并可见血管炎。免疫组化染色可见组织内散在分布的梅毒螺旋体。结论:口咽及扁桃体原发性梅毒的组织学及病原学检查具有特异性,以口咽部黏膜红斑、白斑、糜烂或溃疡为首发症状的患者应引起耳鼻咽喉科医生重视,应想到梅毒的可能性并做相关病理学和病原学检查。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与分析影响两种治疗法治疗无法切除的中晚期肝癌患者长期生存的原因。方法:27例无法切除的中晚期肝癌,Ⅲ期10例占37.1% ,Ⅱ~Ⅲ期17例占62.9% ,合并2~3 种以上严重疾病者24例,占88.9% ,肝癌灶最大直径13cm,最小直径6.5cm,肝癌多发灶(5 个/3cm× 2.6cm× 2.4cm)1 例。PCTI乙醇及凝血酶2 次+TACE治疗1 次者7 例;PCTI γ-INF、TNF 、乙醇及凝血酶2 次+TACE1 次者5 例;PCTI SST 及上述药物治疗3 次+TACE治疗1 次者6 例;PCTI卡铂、紫杉醇、SST 、γ-INF、TNF 、乙醇及凝血酶3 次+TACE治疗2 次者6 例;PCTI应用上述药物治疗7 次+TACE治疗3 次者3 例。结果:生存期最长者426 天,最短者241 天;生存期最长者634 天,最短者368 天;生存期最长者869 天,最短者612 天;生存期最长者1 461 天,最短者873 天;生存期最长者2 556(7 年以上)天,最短者1 096 天。结论:无法切除的中晚期肝癌合并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以及严重心肺肾疾病是影响其疗效的根源,两种介入法联合治疗的次数与多种用药的次数是影响其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胃腺癌脑膜转移临床较少见,我院收治1例胃癌患者,该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发生于消化道症状出现之前。提示临床上对某些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的患者要注意肿瘤脑转移。  相似文献   
10.
1病例介绍 患者男,54岁,于2002年8月12日上午首次入我院普外科。患者自述自2002年上半年因上腹疼痛,逐渐消瘦,经当地县医院超声、CT、AFP及血、尿糖检测诊断为肝转移癌,慢性胆囊炎及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随后为进一步求治曾先后去多家医院,均诊断为原发性肝癌中晚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