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中药大黄不同炮制方法的成份分析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清花 《海峡药学》2004,16(5):100-100
目的分析大黄不同炮制品的成分。方法薄层层析定性,紫外分光光度法定量。结果与结论生大黄总蒽醌含量最高、炮制后含量减少,炮制后游离蒽醌含量大于蒽醌甙。  相似文献   
2.
酒炙中药历史悠久,早在魏晋南北朝,<雷公炮制>一书就有酒浸中药的记载,至宋、金、元时代对酒炙中药的目的已有一定的认识,如李东垣在<用药法象>中说:"黄芩、黄连、黄柏、知母,病在头面及手梢皮肤者,须用酒炒之,借酒力以上腾也.咽之下,脐之上,须酒洗之,在下生用……"明代在宋的基础上,对酒炙中药的作用认识又深了一步,陈嘉谟在其<本草蒙荃>一书中就明确指出"酒制升提".李时珍更集前人经验之大成,对酒炙中药的作用从实践和理论上加以增补,在<本草纲目>中写道:"……治消渴,用酒蒸黄连;治伏暑,用酒煮黄连;……,皆是一冷一热,一阴一阳,寒因热用,热因寒用,主辅相佐,阴阳相济,最得制方之妙,所以有成功而无偏胜之害也."据查,须酒炙的中药品种近50种,名方用酒入药的也不少,单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涉及用酒就21方.现试析酒炙对中药性味和质量的影响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