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1篇
医药卫生   19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为了提高改良UPPP术后疗效,术中切除部分腭咽肌,并对术后疗效、咽腔成形特点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进行临床观察。方法:选择经Apneagraph睡眠呼吸监测阻塞定位仪(AG)、纤维鼻咽喉镜结合Müller检查及鼻咽部3D-CT确诊的OSAHS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于全身麻醉下行传统的改良UPPP术,术中不切除部分腭咽肌;实验组56例,于全身麻醉下行改良UPPP术,术中切除部分腭咽肌。术后半年内每个月通过复查或电话随访的方式了解患者是否出现鼻腔反流、耳闷及听力下降等并发症。术后6个月采用嗜睡程度评估量表(ESS)评价嗜睡状态,应用t检验与术前ESS评分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术后6个月应用AG评价疗效。通过测量悬雍垂长度(L1)、软腭游离缘与咽后壁距离(L2)及鼻咽峡宽度(L3)了解咽峡成形结构特点,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行假设检验并评价各测量值与疗效的关系。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术后6个月实验组显效50例(89.29%),有效6例(10.71%);术前ESS评分11.74±2.48,术后3.84±2.05。对照组显效19例(73.08%),有效7例(26.92%);术前ESS评分11.91±2.40,术后6.92±2.47,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半年内两组均未见耳闷、听力下降、自家音增大等反映咽鼓管功能障碍的并发症,半年后两组咽腔功能均恢复正常。术后6个月实验组和对照组L1分别为(5.91±3.38)mm和(6.20±3.76)mm(P>0.05);L2分别为(15.70±3.29)mm和(15.35±1.44)mm(P>0.05);L3分别为(20.54±3.33)mm和(16.43±2.21)mm(P<0.05),说明实验组的术后L3明显增宽。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术后疗效与L2手术前后的差值和L3手术前后的差值有线性回归关系,并与二者呈负相关。由标化回归系数看出,L3手术前后的差值对术后疗效影响最大。结论:切除部分腭咽肌的改良UPPP通过有效增加术后鼻咽峡宽度提高了手术疗效,并且术后未出现咽鼓管功能、软腭功能、吞咽功能及构音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2.
3.
患者,女,42岁,伴鼻咽部异物感3年,近半年出现反复咯血性痰,时有双鼻塞。查体:鼻中隔左偏,双下鼻甲肥大。鼻内镜检查:双鼻腔通畅未见新生物,双鼻腔后端可见新生物遮挡后鼻孔。电子鼻咽镜所示(图1):不规则椭圆形态新生物占据鼻咽部,新生物表面黏膜不光滑,呈糜烂溃疡样,覆污秽分泌物,质地较脆,触之易出血,新生物遮挡双侧鼻腔后端,似有根蒂连于鼻中隔后游离缘,紧邻双侧圆枕。鼻窦CT所示(图2):鼻咽部可见一不规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不同病程的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咽鼓管上隐窝的大小,探讨咽鼓管上隐窝的形态学改变与病程的关系.方法 采用颞骨薄层CT摄片方法,对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的咽鼓管上隐窝的大小进行测量.结果 患耳的咽鼓管上隐窝形态较正常耳小,不同病程的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患耳咽鼓管上隐窝形态(前后径、垂直径与高度)改变无显著差异(t检验,P>0.05).结论 患耳咽鼓管上隐窝与正常耳相比,其较小的形态可能在疾病发生前已经存在,而非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形成.提示咽鼓管上隐窝的形态可影响胆脂瘤型中耳炎的形成.在胆脂瘤型中耳炎的手术治疗中,尤其是完壁式鼓室成形术中,应在术中扩大咽鼓管上隐窝,改善中耳气体引流通道,以期减少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鼠鼻黏膜内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表达水平及其与变应性鼻炎(AR)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BALB/c小鼠20只随机分为变应性鼻炎组(AR组)和正常对照组(N组),每组各10只。AR组:第1,14d腹腔注射鸡卵清蛋白(OVA)100μg加氢氧化铝2mg的生理盐水悬液0.1ml。第21d每侧鼻腔给与1%OVA各10μg,持续7d。N组用生理盐水代替OVA。通过免疫组化和RT-PCR方法检测鼻黏膜内Tim-3表达,同时应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IL-4、IL-5及IFN-γ表达,并分析Tim-3与血清中IL-4、IL-5及IFN-γ表达的相关性。结果AR组和N组均有Tim-3表达,AR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m-3表达强度与IFN-γ表达量呈负相关,与IL-4、IL-5表达量呈正相关。结论Tim-3在变应性鼻炎的发病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于单侧后组筛窦的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组织病理学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对7例原发于单侧后组筛窦的内翻性乳头状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临床表现、鼻窦CT、应用鼻内镜下鼻内进路肿瘤切除的外科方法及预后.结果:原发于后组筛窦病例占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9.21%(7/76),随防6个月至5年,其中1例复发.结论:术前高精度的鼻窦CT对准确估计病变程度、范围、预测预后及确定手术方案是必须的.经鼻内镜鼻内进路切除原发于后组筛窦的内翻性乳头状瘤可以作为首选的外科治疗方法.对术后复发的病例,如果病变局限于鼻腔及鼻窦内的可以鼻内镜下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7.
凋亡是细胞生长发育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生命现象,而目前发现的一组Caspase家族蛋白酶参与了凋亡的各个时期,是细胞凋亡途径的核心成分。铂类药物耳毒性损伤目前是临床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直接涉及药物治疗肿瘤的矛盾。其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毛细胞的凋亡。因此,对Caspase家族的认识及研究将有助于人们合理的利用对细胞凋亡的调控达到治疗铂类药物耳毒性损伤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小儿胆脂瘤型中耳炎的鼓室成形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小儿胆脂瘤型中耳炎鼓室成形术最佳手术治疗策略。完壁式鼓室成形术和伴乳突根治的鼓室成形术作为治疗胆脂瘤型中耳炎的不同乳突处理方法,探讨其各自适应证及术后效果。方法对1997年4月—2003年10月间入院手术的4~14岁的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42例(45耳)的完整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时间为1~7年,平均(3.6±2.0)年。结果首次手术以完壁式鼓室成形术作为治疗方法的有20例(20耳),再发6耳,再发率30%,听力改善率77%(13/17);有22例(25耳)进行了伴乳突根治的鼓室成形术,再发1耳,再发率4%,听力改善率72%(18/25)。结论完壁式鼓室成形术具有保存生理性外耳道结构的优点,更有利于小儿胆脂瘤型中耳炎的治疗,但应常规行分期手术,克服易复发的缺点;对于分期手术时咽鼓管机能仍然较差者,建议改行伴乳突根治的鼓室成形术术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支撑喉镜下KTP激光声带切除术治疗T1a声门型喉癌的远期疗效。方法:选择1997~2001年问在我院单独应用KTP激光在支撑喉镜下行激光声带切除术治疗的T1a声门型喉癌95例,主要统计其局部控制率、复发率和5年生存率,全部病例通过电话或来院复诊等形式随访5~8年。结果:单独行KTP激光声带切除术的95例患者中,术后5年死亡0例,复发3例,失访3例,5年复发率为6.3%,5年生存率为96.8%。结论:支撑喉镜下激光声带切除术治疗T1a声门型喉癌的局部复发率和5年生存率均令人满意,应成为T1a声门型喉癌的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小鼠鼻黏膜内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和半乳糖凝集素9(galectin-9)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变应性鼻炎的关系.方法 2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变应性鼻炎组(AR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AR组分别于第1天和第14天腹腔注射含卵清蛋白10μg及氢氧化铝2 mg的生理盐水悬液0.1ml,第21天起鼻腔给予1%卵清蛋白局部激发,持续7 d;对照组用生理盐水代替卵清蛋白.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鼻黏膜中galectin-3和galectin-9 的表达,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外周血中自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及γ干扰素(IFN-γ)的表达.结果 AR组和对照组均有galectin-3和galectin-9蛋白及mRNA的表达,AR组表达强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18、9.261、7.667和6.971,P值均<0.05).与对照组相比,AR组小鼠外周血中IL-4和IL-5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t值分别为7.202和8.121,P值均<0.05),而IFN-γ含量则下降(t=-11.94,P<0.05).galectin 3和galectin 9 mRNA的表达强度与外周血中IL-4、IL-5的含量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67、0.847、0.720及0.736,P值均<0.05),与IFN-γ含量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28和-0.817,P值均<0.05).结论 galectin 3和galectin 9可能在变应性鼻炎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