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背景近视的发病机制是眼科研究的一个热点,近年来发现,由神经视网膜细胞及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可能参与近视的发病,RPE细胞因子的分泌功能受光照射的影响,而RPE细胞对不同波长光的吸光度(A)值是不一样的。目的研究不同波长的光照射对人胚RPE细胞增生及其分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V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影响,从细胞水平和分子生物学水平探讨近视的发病机制。方法第4~5代人胚RPE细胞置于白光、波长为775nm的红光及波长为480nm的蓝光下照射和培养48h,MTT比色法检测各组人RPE细胞的增生情况,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传代细胞的超微结构。分别于光照射后12、24、48、72h收集培养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培养基中HGF、bFGF和TGF—β的质量浓度。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不同波长光照射24h后RPE细胞中HGFmRNA的表达水平,分析蓝光、红光、白光照射对体外培养RPE细胞的影响。结果蓝光组、红光组、白光组和对照组RPE细胞的A490值分别为0.0218±0.0014、0.0353±0.0025、0.0371±0.0024和0.0445-0.0046。4个组中RPE细胞的增生速度明显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579,P〈0.05),蓝光组和红光组A490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43、t=2.024,P〈0.05)。ELISA结果显示人胚RPE细胞可以分泌HGF、bFGF和TGF-β,在受到不同波长的光照射后,不同时间点HGF、bFGF和TGF—β的分泌量不同,随着时间的变化,4个组HGF、TGF—β的质量浓度均逐渐升高,二者在72h和48h均高于12h(P〈0.05),红光组与蓝光组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波长组bFGF的质量浓度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在RPE细胞中的表达均逐渐降低,72h与12h时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结果显示,不同波长光照射后RPE细胞中HGFmRNA的表达水平不同,蓝光下培养的RPE细胞HGFmRNA表达量最少,白光组、红光组和蓝光组HGFmRNA的表达量(A49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射电子显微镜下红光组、白光组人胚RPE细胞与对照组相比超微结构均无明显变化,但蓝光组RPE细胞核染色质稀疏变淡,细胞器减少,细胞界膜不清或消失。结论不同波长的光照射可影响人RPE细胞的增生及其分泌HGF、bFGF和TGF—β的功能,提示近视的形成可能与不同波长的光相互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出现角膜铁质沉着的发生率及临床特征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搜集行LASIK手术患者39例(78眼),描述角膜铁质沉着特征,并分析其与术后时间、术前屈光度、泪膜破裂时间、泪膜分泌量结果及干眼症状的相关性.结果 78眼中有53眼(67.9%)发现有角膜铁质沉着,位于角膜上皮细胞层基底细胞部位,颜色从淡黄色到黄褐色均有,形状有环状、片状、条索状、点状等,均位于角膜中央,与相应角膜地形图对照,铁质沉着部分为角膜经切削后最低部位,即角膜曲率最小部位,或者为角膜切削边缘,即角膜曲率变化最大部位,也就是角膜最陡峭部位.角膜铁质沉着的出现与手术前屈光度、手术后时间呈正相关[r=0.410,P<0.01;r =0.398,P<0.01],与BUT、泪液分泌量、干眼症状之间无明显相关.结论 角膜铁质沉着是LASIK术后的临床体征之一,可能与LASIK术后泪池的形成有关,但其发生机制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白介素1β(IL-1β)在干眼患者眼表的表达,及其与干眼症状、体征的相关性,阐明IL-1β在干眼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临床试验研究.选取2012年9月至2013年2月来山西省眼科医院就诊的干眼患者30例(60眼,干眼组),无干眼症状体征且年龄与性别构成匹配的个体15例(30眼)作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做如下检测:眼表失衡指数(OSDI)干眼调查问卷、泪液分泌试验(SIT)、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钠染色、结膜丽丝胺绿染色.同时应用印迹细胞法收集所有2组对象球结膜上皮细胞,分别进行免疫组化染色,以及实时PCR检测结膜细胞中IL-1β的基因表达.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Spearman相关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干眼组与对照组OSDI评分值分别为24.1±2.2、14.3±1.3;SIT分别为(4.13±1.68)mm、(10.53±0.74) mm;BUT分别为(4.17±1.10)s、(8.80±1.21)s;角膜荧光素钠染色评分值分别为4.3±1.5、0.6±0.5;结膜丽丝胺绿染色评分值分别为5.7±2.0、1.9±1.4.干眼组与对照组以上5个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23、-19.88、-18.20、12.85、9.62,P<0.05).干眼组IL-1β相对基因含量为0.65±0.37,对照组为0.22±0.0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1,P<0.05).干眼组IL-1β在结膜上皮细胞中的表达与OSDI评分、角膜荧光素钠染色评分、结膜丽丝胺绿染色评分呈正相关(r=0.81、0.58、0.48,P<0.05),与SIT、BUT结果呈负相关(r=-0.43、-0.45,P<0.05).通过免疫组化法染色,在干眼患者结膜细胞中可见棕褐色颗粒,而在正常人群中未见棕褐色颗粒.结论 IL-1β作为炎性介质不仅参与了干眼的发病,与干眼的严重程度相关,同时也引起了眼表的损害.  相似文献   
4.
过敏性结膜炎(AC)是人类眼表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疾病,发病原因复杂,主要是由免疫球蛋白E或T淋巴细胞介导的一种免疫反应。目前,过敏效应阶段细胞因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已明确,但对过敏上游因子的了解却知之甚少。有研究结果表明,作为过敏上游因子的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等具有启动和促过敏作用;此外,在短豚草花粉诱导实验性AC小鼠模型中已证实M2型巨噬细胞极化在辅助性T淋巴细胞2(Th2)显性过敏性炎症中有重要作用。目前,TSLP和M2型巨噬细胞在AC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因此,本文中笔者就M2型巨噬细胞极化在TSLP及其下游分子诱导A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TGF-β对体外培养人胚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对体外培养人胚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的影响,从细胞生物学水平和分子生物学水平探讨近视眼的发病机制。方法 外源性TGF-β刺激人RPE细胞后,通过绘制生长曲线、MTT法检测细胞活性及观察透射电镜研究其细胞自身的生长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其分泌HGF、bFGF和TGF-β的量;采用RT-PCR法检测其细胞表达HGF的情况,从而分析外源性TGF-β对体外培养的RPE细胞的影响。结果不同质量浓度的TGF-β均可抑制人胚RPE细胞的生长,随时间的延长作用更加明显;TGF-β可使RPE细胞超微结构发生变化;ELISA结果显示TGF-β对其他两种因子的分泌均有抑制作用,但对自身有促进作用,为正反馈调节;同时可明显抑制RPE细胞内HGF的表达。结论 TGF-β可影响RPE细胞增生、改变超微结构及抑制H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感染性眼内炎(endophthalmitis)是指由眼内细菌或者真菌引起的房水或玻璃体液感染,其病程发展迅速会导致视力丧失甚至需要摘除眼球。因此,病因的早期和准确诊断是预防和治疗眼内炎的关键。常规眼内炎病原学检测包括房水和或玻璃体液内的病原微生物的核酸、抗体检测,可为临床医生提供眼内局部病原微生物信息,有助于快速诊断[1]。本文就眼内炎病原学检测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研究,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7.
角膜碱烧伤是一种常见的眼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除碱性物质直接造成眼部组织的损害外,免疫反应也参与其病理发展过程.近年来,人们对其研究越来越深入,并取得不少进展.碱烧伤后免疫反应包括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相关治疗方法包括免疫疗法及手术治疗,本文就以上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康玉国  郑晓汾 《中国医药》2011,6(12):1483-1484
目的 分析临床分离的革兰阳性球菌的感染情况和耐药特征,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山西省眼科医院2009年3月至2011年5月我院患者眼部标本分离培养、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共分离出革兰阳性球菌531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6株(1.13%),表皮葡萄球菌488株(91.90%),缓慢葡萄球菌18株(3.39%),科氏葡萄球菌科氏亚种3株(0.56%),哥伦比亚肠球菌9株(1.69%),链球菌属7株(1.32%).耐苯唑西林葡萄球菌(MRS)检出344株,检出率为70.51%.葡萄球菌属对多数抗菌药耐药严重,但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喹努普汀/达福普汀、替考拉宁耐药耐药的菌株.对488株表皮葡萄球菌进行耐药情况检测,耐药株数分别为:氨苄西林/舒巴坦342株(70.08%);苯唑西林342株(70.08%);复方新诺明351株(71.93%);红霉素390株(79.92%);环丙沙星270株(55.33%);克林霉素396株(81.15%);利福平39株(7.99%);莫西沙星15株(3.07%);哌拉西林/他唑巴坦342株(70.08%);青霉素G 487株(99.79%);庆大霉素159株(32.58%);四环素102株(20.90%).结论 耐苯唑西林葡萄球菌有很高发生率,大部分为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对大部分常用抗菌药耐药率很高.应加强院内感染控制,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临床分离的表皮葡萄球菌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此类病菌所致眼内炎提供用药依据.方法 收集2010年1-12月我院从39例眼内炎患者玻璃体液中分离出的39株表皮葡萄球菌,并采用最小抑菌浓度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WHONET5.4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 39株表皮葡萄球菌对多数抗菌药物耐药严重,其中对青霉素G的耐药率最高,达100.0%,但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喹努普汀/达福普汀、替考拉宁耐药的菌株.结论 临床医生必须结合抗生素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尽可能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
Abstract:
Objective To approach drug-resistance status of clinically isolated staphyloccus epidermidis and to provide the evidence for clinically reasonable use of antibiotics. Methods A total of 39 strains of staphyloccus epidermidis were isolated from 39 endophthalmitis patients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in 2010. The drug sensitivity testing was performed by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ethods.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done by Whonet-S. 4 software. Results Among the 39 strains, the staphyloccus epidermidis were resistant to the commonly used antibiotics in different degrees, among which the resistancee rate of penicillin G( 100% ) was the highest. The resistance of vancomycin, teicoplanin, linezolid and quinupristin/dalfopristin were 0. 0%. Conclusion Clinicians should use antibiotics based on antibiotic drugs sensitive results to avoid drug-resistant strains.  相似文献   
10.
全身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角膜碱烧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动物角膜碱烧伤模型,观察烧伤后不同时期及烧伤后用激素治疗其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及组织病理的变化.方法新西兰白兔16只制做单眼角膜中央部中度碱烧伤模型并随机分为2组,烧伤组、激素治疗组(烧伤后口服强的松10 mg 8wk).制备正常及碱烧伤角膜蛋白提取液,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每组兔不同时期血清抗角膜变性蛋白抗体水平,并取不同时期的角膜做光镜观察.结果角膜碱烧伤后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2wk时升高明显、5~6 wk达高峰,之后下降.激素治疗后抗体水平总体下降,但2wk仍有升高、4wk达高峰、5 wk急剧下降、8wk时明显低于烧伤前水平.大体观察及光镜结果显示:激素组与烧伤组比较,上皮愈合好、基质纤维排列整齐、炎症细胞浸润轻、新生血管少.结论激素治疗角膜碱烧伤可在相当程度上阻断机体体液免疫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