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
临床上,胃管常用于胃肠减压和胃肠营养支持,但置入胃管过程对鼻咽部、食管具有很强的刺激,如引起恶心、呕吐,这对病人的心理、生理造成许多不良影响,病人紧张不能配合,致插管困难.若插管失败更加使病人恐惧,不能很好地配合,难以达到治疗效果[1].我科于2008年起在予清醒或意识不清的病人留置胃管过程中分别总结出新方法,以诱导喝水吞咽法插胃管,经过实施对照以往插管方法,效果显著.现介绍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2.
胡诚  章聪 《校园心理》2009,7(6):436-438
<正>强迫症(OCD)是一种以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主要特征的心理障碍。强迫症在世界人口中的终生患病率约为2%~3%,且多于青春期发病[1]。由于OCD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往往在大学阶段出现明显症状,并常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人的日常生活。对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结果显示,大约10%~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舌苔形成的微生态学机制。方法新发胃癌患者47例作为病例组,健康体检者42例作为对照组,年龄性别匹配,基于16SrRNA基因进行454高通量焦磷酸测序检测舌苔菌群,统计分析苔色、苔质与舌苔菌群的相关性。结果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不同舌苔的菌群丰富度、多样性均无显著差异。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别有31个(1纲、6目、9科和14属)和10个(1目、3科和6属)分类单元具有苔色显著差异(P0.05),然而仅有5个(1目、1科和3属)和2个(1科和1属)分类单元具有苔质显著差异(P0.05)。其中,黄苔慢生根瘤菌科(Bradyrhizobiaceae)和代尔夫特菌属(Delftia)相对丰度均显著高于白苔(P0.05)。舌苔菌群共生关系显示,苔色、苔质组间比组内拥有更高比例的显著负相关。基于舌苔菌群进行功能预测,胃癌黄苔患者嘌呤代谢显著高于白苔患者(P0.05),与血清尿酸水平一致;对照组厚苔人群脂质代谢显著高于薄苔人群(P0.05),与血清总胆固醇水平一致。结论舌苔菌群结构与苔色相关,菌群共生关系可能反映了中医舌苔辨证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牛膝多肽(ABPP)对N-甲基-D-天冬氨酸(NMDA)介导的光感受器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ABPP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在培养的光感受器细胞RGC-5中加入不同浓度的ABPP(0.05 mg·L-1、0.10 mg·L-1、0.50 mg·L-1、1.00 mg·L-1、5.00 mg·L-1)...  相似文献   
5.
汪桂霞  章聪 《全科护理》2010,(11):1014-1014
临床上,胃管常用于胃肠减压和胃肠营养支持,但置入胃管过程对鼻咽部、食管具有很强的刺激,如引起恶心、呕吐,这对病人的心理、生理造成许多不良影响,病人紧张不能配合,致插管困难。若插管失败更加使病人恐惧,不能很好地配合,难以达到治疗效果。我科于2008年起在予清醒或意识不清的病人留置胃管过程中分别总结出新方法,以诱导喝水吞咽法插胃管,经过实施对照以往插管方法,效果显著。现介绍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改良胰肠吻合法联合大网膜铺垫技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3年1月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分为2组,改良组(n=33)行改良胰肠吻合法联合大网膜铺垫技术,其中21例为腹腔镜PD;传统组(n=32)开腹PD行传统的胰管-空肠黏膜的胰肠端侧吻合法,对比分析两组围术期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改良组胰肠吻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引流时间小于传统组(P<0.05);改良组发生B级胰瘘共2例(6.10%),显著低于传统组9例(2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生化漏、胃排空延迟、胆漏、腹腔感染、腹腔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胰肠吻合法联合大网膜铺垫技术相比传统吻合方法,可有效降低吻合难度,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定位像胸部横径(LD)与平均CT值(CTchest)在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冠状动脉成像(Prospective ECG-gated CT coronary angiography,PG CTCA)管电流调制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连续进行CTCA扫描的194例患者按例数不等的完全随机区段分组法分为3组,即回顾性心电触发序列组(RG组)69例,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组(PG1组)68例及PG2对照组57例.其中RG组固定600 mA扫描,于前后位定位像上测量第10胸椎椎体上缘水平LD、右侧膈肌上方锁骨中线处肋间隙的CTchest;相同高度侧位像胸部前后径(APD),以及CTCA图像冠状动脉左主干层面的升主动脉噪声(SD);拟合各测量参数与SD的关系,推算管电流换算公式及速查表.PG1组扫描管电流依据推导的管电流速查表进行选择.PG2组依据体质量固定选择管电流(<77 kg者取400 mA,≥77 kg者取500 mA).对3组图像质量评分、SD、CTDIvol、DLP、有效剂量(E)进行比较和评估.SD与LD、APD及CTchest的关系采用多元回归分析;3组间定位像胸部LD、CTchest、SD,以及CTDIvol、E比较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图像质量评分比较采用R×2列联表的x2检验.结果 管电流换算公式:mA=600/282·(0.487LD+0.064CTchest+13.7)2(R2 =0.53,F=36.13,P=0.00).3组胸部LD及CTchest大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SD、扫描毫安值和CTDIvo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4.96、167.37和1 071.26,P<0.05);但图像质量评分及可评估血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6.89,2.54,P>0.05).结论 根据胸部定位像LD及CTchest选择PG CTCA个体化管电流,可在满足诊断需求的前提下,更科学合理地控制X射线剂量.  相似文献   
8.
由于腹部脏器间密度差较小,实质脏器内病灶如肝实性结节多为等低密度等原因,均对图像噪声(SD)有一定限制,扫描剂量是影响SD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腹部增强CT具有大范围、多时相重复扫描的特点[1],其扫描参数和图像质量受体型影响较大[2].据文献介绍,腹部扫描的辐射剂量约为8 mSv[3],为年平均本底照射的2.5倍左右.为保证影像质量,把有效X射线剂量降到最低,笔者对腹部MSCT扫描参数、断面参数、体格参数及图像质量关系进行研究,并结合自动曝光控制(AEC)系统的分析,探讨腹部CT个体化扫描参数的确定以及AEC系统噪声指数、参考mAs设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