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1.
目的对输血前或手术前的患者进行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了解患者住院前传染疾病感染情况,避免和预防患者医院内感染,降低医护人员感染,减少医疗纠纷。方法对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5832例本院住院的病人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抗体(抗-HCV)、梅毒抗体(抗-TP)、艾滋病抗体(抗-HIV)四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832例患者四项感染性指标阳性率分别为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16.05%,丙肝抗体(抗-HCV)阳性率1.33%,梅毒抗体(抗-TP)阳性率1.75%,艾滋抗体(抗-HIV)阳性率0.14%;男性与女性HBsAg、抗-HCV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抗-HIV、抗-TP阳性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前及术前对患者进行感染性指标检测,可以了解患者的感染情况,有利于医护人员和患者采取预防措施,同时为医疗纠纷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2.
孙荔  张琰  吕川  徐漫  徐艳春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10):1964-1965
目的:分析RGP与框架镜对圆锥角膜患者屈光系统的影响及RGP对不同类别(性别、年龄不同)患者的影响,进而探讨RGP的作用。

方法:确诊为早期圆锥角膜患者46例,其中27例为双眼,19例为单眼,共73眼。对患者配戴框架镜及RGP时,视力矫正幅度的差异进行比较; 对配戴RGP前、后分别进行的2次验光的差值进行比较,并针对RGP对不同性别、年龄人群矫正视力的改变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其中44例患者69眼的角膜厚度与正常人进行比较。

结果:配戴框架镜与配戴RGP的患者视力矫正幅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配戴RGP前2次验光结果的差值与配戴RGP时2次验光结果的差值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与女性矫正视力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岁以下与大于等于25岁患者矫正视力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确诊患者角膜厚490μm。

结论:(1)配戴RGP患者矫正视力优于配戴框架镜患者。(2)配戴RGP时验光误差小于不戴镜验光。(3)RGP矫正视力男性优于女性。(4)RGP矫正视力与年龄差异无关。(5)圆锥角膜患者角膜中央区厚度变薄。  相似文献   

3.
赵军  徐漫  周颖 《国际眼科杂志》2017,17(7):1289-1292
目的:研究OCT测量黄斑区节细胞复合体(macular ganglion cell complex,mGCC)和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peripapillary 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pRNFL)厚度在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取86例86眼研究对象,其中正常人30眼,疑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27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患者29眼.利用光学断层扫描仪技术(optical conherence tomography,OCT)分别测量mGCC和pRNFL厚度,对不同受试者的各项参数做比较,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正常人组、疑似青光眼组和早期青光眼组之间平均pRNFL厚度、上方pRNFL厚度、下方pRNFL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4、0.011),平均mGCC厚度、上方mGCC厚度、下方mGCC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0.002、0.003);三组之间整体丢失体积(general loss of volume,GLV)和局部丢失体积(focal loss of volume,FLV)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疑似青光眼组与正常组比较,所有pRNFL和所有mGCC参数均有较高ROC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AROC),FLV的AROC最大为0.801,除上方pRNLF的AROC为0.688外,余参数AROC均>0.700.青光眼早期组与正常组相比较,所有pRNFL和mGCC参数有较高AROC,平均mGCC的AROC最大为0.804,除平均pRNFL为0.683外,余参数AROC均>0.700.疑似青光眼组有58%患者有异常mGCC厚度,23%患者有异常的pRNFL厚度;早期青光眼组有98%异常mGCC厚度,90%患者有异常的pRNFL厚度;正常人组有93%异常mGCC厚度,93%患者有异常的pRNFL厚度.三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x2=12.11,P<0.05).结论:OCT测量mGCC厚度和pRNFL厚度在早期青光眼中均有良好的诊断能力,mGCC厚度测量可以作为早期青光眼诊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超声实时监测胃窦进气情况,评估快充式经鼻湿化高流量通气(THRIVE)在全身麻醉诱导时对肥胖患者胃进气的影响。方法 纳入90例于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手术的肥胖患者,BMI:30~39.9 kg/m2,随机分为面罩组(M组)、快充式经鼻湿化高流量通气(THRIVE)组(T组)、面罩复合THRIVE组(M+T组),30例/组。全麻诱导期,M组经面罩预给氧并在诱导给药后行面罩辅助通气(FMV);T组经THRIVE给氧;M+T组经面罩复合THRIVE预给氧,于诱导给药后行FMV复合THRIVE给氧。气管插管期,T组及M+T组患者接受THRIVE持续给氧。超声监测各患者胃窦部,超声图像出现“彗尾征”则定义为胃进气阳性(GI+)。测量预给氧前后以及插管后的胃窦部横截面积(CSA-GA),记录T(1 入室)、T(2 预充氧5 min后)、T(3 诱导给药5 min后)、T(4 插管后即刻)各时点脉搏氧饱和度(SpO2)、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与T组比较,M和M+T组胃进气发生率显著增加(P<0.05)。与T1时间点比较,M组和M+T组CSA-GA在T4时间点显著增加;与T1时间点比较,M组和M+T组的GI+亚组CSA-GA在T4时间点均显著增加;在T4时间点,M组和M+T组的GI+亚组CSA-GA大于本组GI-亚组(P<0.05)。T组各时间点的CSA-GA无统计学差异(P>0.05)。腔镜直视下胃胀分级结果提示,与T组比较,M组和M+T组腔镜直视下胃胀分级Ⅰ°患者占比例显著减少,Ⅱ°患者占比例显著增加(P<0.05)。窒息插管期(即T3~T4),M组PaO2变化值(ΔPaO2)显著大于T组和M+T组(P<0.05)。结论 超声监测观察胃窦部“彗尾征”及CSA-GA变化是一种可行、可靠的胃进气检测方法;而THRIVE用于肥胖病例的麻醉诱导能够在保证患者氧合的情况下不会进一步增加胃进气。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复合丙泊酚时阿芬太尼抑制胃镜置入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
方法 选择择期行胃镜检查患者23例,男11例,女12例,年龄18~64岁,BMI 18~24 kg/m2,ASA Ⅰ或Ⅱ级。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阿芬太尼(30 s内推注完毕),随后给予丙泊酚血浆靶控输注,靶控浓度为3 μg/ml,待改良警觉镇静评分(MOAA/S)评分为0分时置入胃镜。依据Dixon序贯法确定阿芬太尼剂量(初始剂量为4.5 μg/kg),如出现胃镜置入阳性反应,则下一位患者增加剂量至高一级,否则降低剂量至低一级,剂量梯度为0.5 μg/kg。胃镜置入阳性反应标准:胃镜置入时或1 min内患者出现呛咳、恶心和(或)发生体动反应。研究过程中出现7次折返则停止试验。计算复合丙泊酚时阿芬太尼抑制胃镜置入反应的ED50、95%有效剂量(ED95)及95%可信区间(CI)。
结果 复合丙泊酚时单次静脉推注阿芬太尼抑制胃镜检查患者置入反应的ED50为4.70 μg/kg(95%CI 3.92~5.79 μg/kg),ED95为5.87 μg/kg(95%CI 5.23~16.94 μg/kg)。
结论 复合丙泊酚时阿芬太尼抑制胃镜检查患者置入反应的ED50为4.70 μg/kg。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胃窦超声检查评估不同流速经鼻湿化快速充气通气(THRIVE)联合无创通气(NIV)在全麻诱导时对肥胖患者胃进气的影响。
方法 选择择期全麻手术患者72例,男29例,女43例,年龄18~64岁,BMI 30.0~39.9 kg/m2,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三组:H30组、H50组、H70组,每组24例。三组均行THRIVE 30 L/min预给氧5 min后行全麻诱导。全麻诱导后三组分别接受相应氧流量大小(30、50、70 L/min,FiO2 100%)的THRIVE联合NIV(10 cmH2O)行压力控制给氧。气管插管期,各组继续行对应流速THRIVE以提供窒息氧合。入室时以及诱导通气结束时,采用超声监测患者仰卧位胃窦部进气情况,超声图像出现“彗尾征”则定义为胃进气阳性(GI+)。记录全麻诱导期GI+的发生情况;记录入室时以及诱导通气结束时的胃窦部横截面积(CSA);记录插管过程中SpO2最低值以及诱导通气结束时PaO2、PaCO2、PETCO2等呼吸参数;记录术后恶心呕吐、反流误吸、鼻咽部不适和气压伤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
结果 全麻诱导期H70组GI+发生率明显高于H30组、H50组(P<0.05)。与入室时比较,诱导通气结束时H70组胃窦部CSA明显增大(P<0.05)。诱导通气结束时H70组CSA明显大于与H30组、H50组(P<0.05)。插管过程中H50组、H70组SpO2最低值明显高于H30组(P<0.05);诱导通气结束时H50组、H70组PaO2明显高于H30组,PaCO2明显低于H30组(P<0.05)。三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均无一例反流误吸、鼻咽部不适和气压伤。
结论 THRIVE 50 L/min联合NIV 10 cmH2O压控给氧能为肥胖患者全麻诱导期提供较好的氧合,且明显降低胃进气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Belin角膜扩张分析鉴别早期圆锥角膜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的圆锥角膜患者46例(46眼)为研究对象,其中临床期组23例23眼,亚临床期组23例23眼,同时选取正视或低度近视50例(50眼)为对照组.应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对每个患者进行双眼Bclin角膜扩张分析检测,并将角膜前表面扩张分析差异值(difference-front,Bf)、角膜后表面扩张分析差异值(difference-back,Bb)、角膜前表面差异偏差值(deviation of front elevation difference map,Df)、角膜后表面差异偏差值(deviation of back elevation difference map,Db)、角膜平均进展差异偏差值(deviation of average pachymetric progression,Dp)、角膜最薄点偏差值(deviation of minimum thickness,Dt)、ARTmax偏差值(deviation of ARTmax,Da)、总偏差值(total deviation value,FinalD)进行Mann-Whitney U检验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结果 临床期组、亚临床期组和对照组Belin角膜扩张分析参数,除亚临床期组与对照组中Dt(P =0.545)、Da(P =0.2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参数在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临床期组相对于对照组中FinalD的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997,Bb、Df、Db、Dp、Da均>0.900,Bf、Dt均>0.800.亚临床期组相对于对照组Db的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839,Bb为0.812,FinalD为0.789,Bf、Df、Dp均>0.600,Dt与Da均>0.500.亚临床期组相对于对照组Db的敏感性最大,为0.870,Dp的特异性最大,为0.920.结论 Belin角膜扩张分析可以将早期圆锥角膜从正常角膜中区分开来,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需要复诊进一步鉴别.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快速康复护理在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探讨.通过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大大降低了手术应激、促进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的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对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患者术中镇痛效果和炎性因子的影响。
方法 择期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80例,男54例,女26例,年龄40~65岁,BMI 18~25 kg/m2,ASA 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四组,每组20例。S1、S2、S3组行双侧ESPB,每侧分别注射0.25%、0.375%、0.5%罗哌卡因,随后行全身麻醉;C组行单纯全身麻醉。术中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术毕行舒芬太尼PCIA。记录阻滞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记录术后2、8、12、24、48 h静息和运动时VAS疼痛评分;记录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术后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和舒芬太尼追加情况。记录术后2、8、12、24 h血清IL-6和IL-10浓度;记录术后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局麻药中毒等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 与S1组比较,S2组、S3组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缩短(P<0.05);与S2组比较,S3组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缩短(P<0.05)。三组阻滞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组比较,S1组、S2组、S3组术后2、8、12 h静息和运动时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S1组比较,S2组、S3组术后8 h静息和运动时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C组比较,S1组、S2组、S3组术中舒芬太尼用量和术后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减少(P<0.05)。与S1组比较,S2组、S3组术后48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明显减少(P<0.05)。与C组比较,S2、S3组术后追加舒芬太尼例数明显减少(P<0.05)。与C组比较,术后8、12 h S1组、S2组、S3组IL-6浓度明显降低,IL-10浓度明显升高(P<0.05)。四组术后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3组术后有1例(5%)出现肌肉震颤的局麻药中毒反应。
结论 超声引导下0.375%罗哌卡因ESPB可减少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围术期阿片类药物用量,镇痛效果确切,同时减轻胃癌患者术后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