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4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先天性白内障手术后计划外再手术的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为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研究。收集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青岛眼科医院就诊并行先天性白内障手术后计划外再次入院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分析患者再手术发生率、再手术时间以及发生原因等。结果 将白内障手术后计划外再手术36例(42眼)患者纳入本研究。计划外再手术占前三位的疾病分别为:后发性白内障(54.76%,23/42)、继发性青光眼(21.43%,9/42)、瞳孔闭锁(14.29%,6/42);其他原因有人工晶状体异位(7.14%,3/42)、视网膜脱离(2.38%,1/42)。计划外再手术发生率在0~3个月龄组为13.29%,显著高于4~12个月龄组(3.82%)和>12个月龄组(1.9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低月龄(≤3个月)白内障手术、一期未植入人工晶状体与后发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和瞳孔闭锁均高度相关(均为P<0.05)。结论 后发性白内障、瞳孔闭锁和继发性青光眼为先天性白内障手术后计划外再手术的主要原因,低月龄(≤3个月)患者行白内障手术与计划外再手术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2.
眼前节毒性反应综合征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眼前节毒性反应综合征(toxic anterior segmentsyndrome,TASS)是一种内眼手术后的无菌性炎性反应,由于非感染性抗原物质进入眼前节而导致的一系列眼前节组织的毒性损伤.  相似文献   
3.
4.
低分子肝素缓释系统防治兔后发性白内障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缓释系统防治兔后发性白内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分组对照研究.以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载体采用冻干法制备低分子肝素缓释系统(LMWH DDS)并体外评价其缓释特性.将50只(50只眼)新西兰白兔分别行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吸除术,并随机均分为5组:A组术后生理盐水滴眼,B、C、D组术毕后房分别植入载药量为1.00 mg、0.50 mg、0.25 mg的LMWH DDS,E组植入不含药物的空白缓释系统;术后12周对术眼行裂隙灯显微镜、组织病理学以及电镜检查,并检测房水药物浓度和晶状体后囊膜湿重.术后房水闪光、房水细胞分级以及后囊膜混浊分级资料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房水药物浓度采用具有一个重复测量因素的两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采用冻干法制备的LMWH DDS包封率为98.2%,体外释药方程拟合以零级方程为佳.术后B、C、D组炎症反应较A、E组显著减轻;术后12周A、B、C、D、E各组后囊膜混浊发生率分别为100%(10/10)、20%(2/10)、30%(3/10)、90%(9/10)、100%(10/10),后囊膜混浊分级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31.637,P=0.000),后囊膜湿重分别为(114.59±14.58)mg、(24.14±6.08)mg、(39.23±17.13)mg、(99.35±29.37)rag、(115.29±19.87)mg,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42.149,P=0.000);术后4周内B、C组房水中低分子肝素一直维持较高浓度(大于20 ms/L),D组浓度较低且不稳定;光镜和电镜下B、C组后囊细胞增生不活跃,未发现眼内毒性反应;术后均未见眼内出血现象.结论 以PLGA为载体采用冻干法制备的LMWHDDS具有良好的缓释性和组织相容性;其后房植入能明显减轻术后炎症反应,能安全、有效抑制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且存在一定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有晶状体眼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PIOL)植入术后再手术原因以及长期眼内植入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06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青岛眼科医院白内障科接受有晶状体眼虹膜固定型PIOL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后接受再次眼内手术治疗的患者11例(17眼)。分析再次手术的时间、方式以及原因。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再次手术的时间为PIOL植入术后6~108个月。12眼(12/17)因为外伤导致PIOL脱位于前房而接受了再次手术,该12眼再手术前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与植入术前比较,出现不同程度下降(t=5.968,P<0.001),其中1眼因脱位时间较长(1个月)而最终出现角膜内皮细胞功能失代偿。另有2眼(2/17)虽未出现PIOL脱位,但由于PIOL所夹虹膜较少或部分萎缩,PIOL位置松动,角膜内皮细胞非预期性明显减少,从而接受了人工晶状体再固定术;1眼(1/17)因为对侧眼PIOL脱位,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下降明显,患者出于恐慌,而决定手术取出PIOL;1例(1眼)患者(1/17)因为PIOL植入后出现视网膜脱离接受了视网膜复位手术,由于术后长期俯卧位,对侧眼(1/17)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下降明显(658个/mm2)而接受PIOL再固定手术。结论 外伤后PIOL脱位,PIOL松动后非预期性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下降是有晶状体眼虹膜固定型PIOL植入术后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对于长期植入的患者需增加随访排查潜在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缝线法行睑外翻手术建立“蒸发过强型”兔干眼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方法:新西兰大白兔6只(12眼),每只兔随机选1眼行睑外翻手术(实验眼),对侧眼作空白对照(对照眼)。分别于手术前及手术后 1,3,5,7,14,28d行泪液分泌试验、荧光素钠染色、1%虎红染色检查,术后第28d处死实验兔,取结膜、角膜、泪腺组织行眼科病理检查。 结果:泪液分泌试验结果显示:除实验前和实验后第1d,其余各时间点实验眼与对照眼相比,结果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且有统计学差异 (P<0.05)。实验眼术后第5d角膜开始出现荧光素钠着色,在术后第5d着色最重,之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好转。实验眼术后第1d角结膜即出现轻度虎红着染,术后第14d着色最重,至28d时略有好转。组织病理学检查示:实验眼与对照眼相比,角膜上皮层次增加,表层扁平细胞不规则缺失,细胞排列紊乱;结膜上皮表面凹凸不平,细胞扁平增大,杯状细胞代偿性增生;泪腺组织光镜下未见明显异常改变。 结论:缝线法睑外翻手术制备兔干眼模型效果稳定、操作简便、成本低廉,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干眼模型制作方法。  相似文献   
7.
了解小学生筛查性近视现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小学生近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甘肃、广东、广西、贵州、辽宁、山东、山西7省份各选取1个地市,每个地区选取若干所小学,抽到的班级全体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对抽中的8 365名学生进行视力检查,通过各省市统计年鉴获取一般人口经济学指标和自然环境指标数据,通过单因素X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小学生筛查性近视的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省份、性别、民族、年级、父母年平均工资、年平均日照时长、年平均气温、平均海拔高度、经度、纬度、经济分区小学生的筛查性近视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16.22,18.08,26.33,1 059.04,14.86,10.28,16.95,10.01,23.15,29.43,88.14,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级、日照时长、经度与筛查性近视呈正相关(OR值分别为1.31,1.71,1.45,1.54,P值均<0.05);经济分区和父母年平均工资与学生筛查性近视呈负相关(OR值分别为0.65,0.86,P值均<0.05).结论 小学生近视受多种因素影响,经济社会因素和自然环境因素对小学生筛查性近视有影响,各地在制定近视防控措施时要兼顾经济社会因素和自然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常见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分析。统 计1993-2015年于青岛眼科医院就诊并确诊为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的患者86例(86眼),记录患者 性别、年龄、主诉、病程、并发症、误诊情况等,按照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的诊断及分型标准,对 患者就诊时的临床特征、误诊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86例均单眼患病,男女比1:1.2,年龄20~73 (50.1±11.8)岁。91%患者就诊原因以视力渐进性下降伴眼红为主诉,病程0.17~10(2.4±2.3)年;1% 患者以瞳孔变形为主诉,病程1年余;6%患者主诉双眼黑眼珠颜色不一就诊,病程0.5~2(1.4±0.6) 年;2%患者体检发现眼压高并及时就医。初诊正确率为93%,其中95%表现明显虹膜萎缩,体征被 归类为原发性进行性虹膜萎缩,Chandler综合征、Cogan-Reese综合征分别占4%、1%。角膜内皮细 胞形态典型表现为不规则、空泡状、中央区黑而边缘较亮。不典型表现是无明显虹膜萎缩。超声生 物显微镜及房角镜检查周边虹膜广泛前粘连及部分局部丝状前粘连,小梁网棕色色素沉着1~3级。 68%患者已出现青光眼及角膜内皮功能失代偿。27%患者首次就诊出现误诊,其中20%为外院误诊。 8%误诊为慢性闭角型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12%误诊为青睫综合征、Fuchs综合征、葡萄膜炎。 角膜内皮细胞检查缺失及虹膜不典型临床表现是误诊的主要原因。结论:视力渐进性下降是虹膜角 膜内皮综合征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就诊时间较晚、病程长,超过50%患者就诊时已出现并发症; 约95%患者属于原发性进行性虹膜萎缩,最易误诊为原发性青光眼及葡萄膜炎,角膜内皮细胞检查 缺失及虹膜不典型表现为主要误诊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白内障患者术前结膜囊细菌分布,为感染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老年性白内障患者135例(135眼),随机分为3组,每组45例,术前分别滴用3种抗菌滴眼液(0.5%左氧氟沙星、0.3%左氧氟沙星、0.3%妥布霉素).各组再随机分为滴药1 d组30例和3 d组15例,所有患者术前15 min均采用2.5%聚维酬碘消毒液(PVI)洗眼.在各项处理措施前后行结膜囊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术前结膜囊细菌培养阳性率为66.7%,其中G+球菌占87%;3种滴眼液滴眼后,细菌清除率:1 d组分别为72.7%、72.7%和61.1%(P=0.667),3 d组分别为70.0%、70.0%和55.5%(P=0.751),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PVI洗眼后细菌清除率:1 d组分别上升至86.4%、77.3%和88.9%(P=0.564),3 d组分别上升至90.0%、80.0%和66.7%(P=0.749),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C结果 显示:G+球菌对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素的敏感率分别为94.8%、74.1%(P=0.000);G-杆菌分别为94.4%、83.3%(P=0.289).结论 白内障患者术前结膜囊细菌以G+球菌为主,术前1 d滴眼和3 d滴眼的抗菌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球菌和G-杆菌对左氧氟沙星均有较高敏感性.聚维碘酮清洗结膜囊可提高细菌清除率.  相似文献   
10.
术后早期晶状体囊袋阻滞综合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早期晶状体囊袋阻滞综合征(capsular block syndrome,CBS)的易发因素、处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07年1月所发生的9例白内障术后早期CBS病例的临床特点,并随访了不同处理方法的效果。结果9例患者均发生在术后早期(术后1天-1周)。其中8例裸眼视力低于0.4,且具有明显的近视漂移[平均等效球镜(-2.50+0.71)D],另1例裸眼视力0.9(1.0*+0.25/-0.75×95)。6例患者使用了四襻式亲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2例患者使用了一片式亲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1例患者植入了三片式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前囊撕囊直径5-5.5mm,人工晶状体与后囊之间留有明显的间隙。对其中6例患者施行了前房灌洗术,术中吸除囊袋内部分黏弹剂样物质,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均恢复至0.7以上,平均等效球镜减少-1.60 D;1例施行了Nd:YAG激光前囊周边部打孔术,裸眼视力恢复至0.8;1例患者因瞳孔不能充分散大,后囊已有轻微混浊,我们施行了Nd:YAG激光后囊切开,裸眼视力恢复至0.6;另1例因裸眼视力0.9,没有明显近视,未作处理,2周后囊袋内液体吸收,后囊贴附;随访5个月8例患者后囊均未发生混浊(8例后囊未切开,其中1例已行后囊切开)。结论前囊撕囊直径过小,术中黏弹剂残留是术后早期CBS的两个易发因素,术后早期前房灌洗以及择期Nd:YAG激光前囊或后囊切开均可以有效治疗术后早期CB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