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65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196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期妊娠。方法:米非司圈、米索前列醇两药按时、按量服用,共6次。结果:孕11周-13周19例中,完全流产10例(53.0%);孕13周-17周21例中,完全流产11例(52.0%);全组流产出血量100ml-200ml,平均流产时间6h-9h,多数在当日结束妊娠。结论:本法安全有效,观察时间短,减少孕妇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建议采用此法结束妊娠时,应具备手术和输血条件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2.
麻疹活疫苗疫持久性研究:初免后14—15年结果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3.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的全基因序列分析表明,其DNA全长为124 884 bp,基因组由71个开放读码框(ORF)组成,结构式为UL-IR-US-TR,编码69种蛋白.强毒株与减毒的疫苗株的同源性虽达99.8%,但主要差异存在于R1~R5的5个可变区中,根据其长度不同可区分不同的病毒株,ORF62是VZV的最易变区,并与病毒的减毒有关.Oka疫苗经广泛应用,证实其不良反应轻微而免疫原性良好,抗体阳转率〉90%,疫苗效力(VE)为71%~100%,免疫持久性可达20年.  相似文献   
4.
流感疫苗生产主要采用鸡胚病毒培养的方式,而提高流感病毒在鸡胚中的复制能力将能增加疫苗的产量和可靠性.影响病毒在鸡胚中繁殖的重要因素包括:流感病毒血凝素部分位点的氮基酸变异、血凝素与神经氨酸酶之间的作用平衡、病毒其他蛋白的作用及8个基因节段的重配比例.疫苗株制备方法瓶颈的突破和乙型流感病毒重配株的研究也将帮助疫苗生产商选择合适的候选疫苗株.  相似文献   
5.
陈志慧 《现代保健》2010,(3):167-168
目的探讨原发忭肥大性骨关节病的临床表现和X线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报告1例原发性肥大性骨关节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X线改变,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原发性肥大性骨关节病是一种与遗传有关的疾病,其临床表现呈多样性,与诊断及分型相关的临床表现为骨膜成骨亢进、杵状指(趾)、面部肥厚及脑回样头皮,诊断成立尚需排除继发因素,并与肢端肥大症、甲状腺性肢端肥厚、类风湿关节炎等相鉴别。结论原发性肥大性骨关节病在国内外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具有较典型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典型者一般不难诊断,但需排除继发性及其他疾病,应提高认识,以免漏诊或误诊,并给予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肥大性骨关节病的临床表现和X线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报告1例原发性肥大性骨关节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X线改变,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原发性肥大性骨关节病是一种与遗传有关的疾病,其临床表现呈多样性,与诊断及分型相关的临床表现为骨膜成骨亢进、杵状指(趾)、面部肥厚及脑回样头皮,诊断成立尚需排除继发因素,并与肢端肥大症、甲状腺性肢端肥厚、类风湿关节炎等相鉴别.结论 原发性肥大性骨关节病在国内外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具有较典型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典型者一般不难诊断,但需排除继发性及其他疾病,应提高认识,以免漏诊或误诊,并给予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7.
麻疹病毒流行株的基因变化与现行疫苗的预防效果   总被引:31,自引:4,他引:27  
麻疹病毒仅 1个血清型 ,但通过对流行株的血凝 (H)蛋白和核 (N)蛋白基因的序列分析 ,至 2 0 0 1年 10月世界卫生组织根据有关资料确认麻疹病毒有 8个基因组 (A、B、C、D、E、F、G、H) ,共 2 0个基因型。其间H蛋白基因和N蛋白基因的核苷酸差异达 7% ,而N基因COOH端的 4 5 0个核苷酸的差异在不同型之间 >12 %。中国流行的麻疹病毒主要为H基因组的H1型 ,是一种新的基因型。目前国内外使用的麻疹疫苗皆为A基因型 ,通过交叉中和试验证实 ,现行的麻疹疫苗免疫后的抗体能中和不同基因型的麻疹病毒流行株 ,但中和抗体滴度略低 ,仍可预防麻疹发生。  相似文献   
8.
麻疹野毒株的基因改变与现行麻疹活疫苗的免疫效果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1996年7月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泛美卫生组织(PAHO)、世界卫生组织(WHO)召开会议讨论全球消灭麻疹的可行性问题,认为根据美洲和英国消除麻疹的经验,使用现有的麻疹疫苗,在今后10~15年内全球消灭麻疹是可行的(1)。我国卫生部卫疾...  相似文献   
9.
麻疹病毒流行株主要结构蛋白的基因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1954年Enders分离到第1株麻疹病毒(MV)以来,在麻疹流行过程中MV发生了基因改变,导致生物学特性的变化。通过对H、N、M、F、L、P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分析,可了解地区间流行毒株的基因差异和疫苗的预防效果,为制定免疫策略及消除麻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重点讨论了麻疹—风疹联合疫苗组成的剂量变化对抗体反应型式的改变,和当联合使用时,减毒麻疹病毒或风疹病毒是否有传染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