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6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目的 了解西藏昌都地区儿童青少年近视现状及影响因素,为高原地区青少年近视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西藏昌都市一区两县的959名小学四年级至高中二年级学生进行视力、非散瞳屈光度检测和视力相关行为问卷调查,分析近视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青少年近视率为54.43%,屈光不正欠矫率为85.25%,戴镜率为34.67%,...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介绍小鼠视网膜体外电转化及体外培养的方法,并对其关键技术步骤进行探讨。方法 将新生小鼠处死后,取出眼球分离视网膜,利用电转化仪将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报告基因的质粒转入视网膜细胞,然后在Transwell小室中铺片培养,利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Rhodopsin基因的表达。结果 视网膜体外培养10 d,Rhodopsin和DAPI染色显示视网膜形态完整。通过电转化方法将GFP质粒导入视网膜细胞,进行体外培养5~10 d后可检测GFP报告基因的表达。结论 视网膜体外电转化结合体外培养方法是一种快速、高效研究视网膜相关基因的方法,可以应用于视网膜疾病、视网膜发育及相关基因功能等研究,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网状假性玻璃膜疣(RPD)多发于中老年视网膜变性患者,表现为直径125 ~ 250 μm的圆形或椭圆形黄色网状图形病变,易与典型的玻璃膜疣混淆.大量的临床观察证实RPD在眼底分布、形态特征、发展特点等方面,均具有与典型玻璃膜疣不同的特征,提示两者可能具有不同的病理生理学基础.联合使用多种眼底影像检查手段,有助于提高RPD的诊断率.研究表明RPD与AMD的高风险因素有关,同时也是脉络膜新生血管和RPE地图样萎缩的高风险因素,但在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患者中很少发现RPD.准确识别RPD有助于诊断、治疗眼底疾病和判断预后,因此鉴别RPD和玻璃膜疣以及对RPD患者进行长期密切随访观察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内毒素诱导葡萄膜炎(EIU)视网膜中补体系统的活化情况。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通
过玻璃体腔注射内毒素建立EIU小鼠模型。建模24 h后,分离对照组和实验组小鼠的视网膜,分别提取总蛋白和总mRNA。采
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视网膜中补体经典途径(C1qb、C4b)、血凝素途径(MASP1、MASP2)和替代途径(CFB、C3)、末端通路
(C5)中关键因子mRNA 的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视网膜中补体系统经典途径和替代途径中的关键因子(C1q、
C4、C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小鼠视网膜细胞可表达大部分补体系统成分的基因。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视网膜
中C1qb、C4b、CFB、C3的mRNA表达水平升高;MASP1、MASP2在视网膜上表达量很低,实验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同时
实验组C1q、C4、C3的蛋白水平比对照组也明显升高。结论EIU小鼠在炎症高峰期补体系统尤其经典途径和替代途径被激活,
激活的补体系统可能在EIU的病理过程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利用玻璃体腔注射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β,Aβ)制作视网膜炎症模型.方法 实验研究.分别向25只C57BL/6J小鼠的玻璃体腔注射2μl PBS或不同浓度(0.5、1.0、1.5、2.0 μg/μl)的Aβ1-40 2μl,24 h后检测视网膜神经层(简称为神经视网膜)中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NLRP3炎性小体的mRNA水平变化确定适宜的Aβ诱导浓度.确定浓度后,分别向小鼠玻璃体腔注射2 μl最适浓度的Aβ40-1 (n=12)、Aβ1-40(n=12),于第1、4、14天检测神经视网膜和视网膜色素上皮(RPE)/脉络膜复合体中IL-6、TNF-α和NLRP3的mRNA水平变化;分别向小鼠玻璃体腔注射2 μl最适浓度的PBS(n=3)、Aβ40-1 (n=3)和Aβ1-40(n=3),于第4天取眼球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视网膜形态改变.于第4、14天对正常对照组(n=12)、Aβ40-1组(n=8)和Aβ1-40组(n=8)行全视野视网膜电图(ERG)检测视网膜功能.用方差分析对各参数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诱导视网膜炎症损伤模型的最适Aβ1-40浓度为1.0μg/μl.与注射Aβ40-1组相比,Aβ1-40组在神经视网膜和RPE/脉络膜复合体中的IL-6、TNF-α和NLRP3炎性小体的mRNA水平在第1、4天均有明显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第14天时,除神经视网膜中的TNF-α外,神经视网膜和RPE/脉络膜复合体中的各炎性因子mRNA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第4天时,各组HE染色均未发现视网膜有明显的结构紊乱和炎性细胞浸润.玻璃体腔注射后第4、14天时,Aβ1-40组小鼠的ERG a波和b波振幅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Aβ40-1组且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而第14天时正常对照组和Aβ40-1组小鼠的ERG振幅差别除在暗适应光刺激强度为1.0、10.0 cd·s/m2以外,在其余条件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Aβ1-40可诱导神经视网膜和RPE/脉络膜复合体产生一过性炎症反应并使视网膜产生功能障碍,但视网膜结构未出现明显变化.炎性小体在这一过程中被活化,这些特征符合早期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主要病理特征,该模型可用于早期AMD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组蛋白甲基化酶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 2,EZH2)的3种抑制剂(UNC1999、DZNep及GSK343)对人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Raji细胞的影响。  方法  PCR扩增EZH2基因16(Y641)和18(A677)外显子,Sanger测序检测其突变情况;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正常成年人淋巴细胞及Raji细胞EZH2的表达;使用不同浓度的UNC1999、DZNep及GSK343处理Raji细胞,CCK-8技术检测Raji细胞的生存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Raji细胞的凋亡情况和细胞周期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药物处理后EZH2及H3K27 me3的表达。  结果  Sanger测序显示Raji细胞不携带EZH2基因Y641和A677突变位点。Western blot显示,相比正常成年人淋巴细胞,Raji细胞EZH2蛋白高表达。CCK-8法结果显示UNC1999、DZNep及GSK343对Raji细胞均有抑制生存的作用,DZNep抑制能力最弱。流式细胞术凋亡检测显示UNC1999、DZNep及GSK343促进Raji细胞的凋亡,UNC1999作用强于GSK343与DZNep;3种抑制剂均阻滞Raji细胞于G1/G0期,UNC1999组细胞周期阻滞最显著。Western blot显示UNC1999和GSK343抑制EZH2组蛋白甲基化酶的活性,降低H3K27 me3的表达。  结论  EZH2抑制剂可通过降低H3K27 me3的表达抑制Raji细胞生存,促进细胞凋亡,改变细胞周期。UNC1999作用效果优于GSK343及DZNep,且EZH2抑制剂对Raji细胞的作用不依赖于EZH2的突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