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HT5”H〗摘要〓目的〓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医疗机构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现况,发现管理工作中薄弱环节。方法〓采用现场调查的方法,对浦东新区66家开设口腔科门诊的在管医疗机构进行调查,使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结果〓新区大部分医疗机构的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工作均在口腔科完成,占比为83.3%。65.2%的医疗机构未开展牙科综合治疗台水路消毒控制措施;36.4%的医疗机构小型灭菌器使用满12个月或维修后未满载连续3次开展监测工作;34.5%的医疗机构小型灭菌器使用满12个月未开展物理、化学、生物监测;16.4%的医疗机构小型灭菌器更换主要部件后未进行物理、化学、生物监测工作;16.4%的医疗机构牙科手机仍选用超声波清洗。结论〓浦东新区医疗机构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总体情况良好,但仍存在医院感染隐患,需采取针对性的监督及指导。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固体培养基为金标准,对现有液体培养法进行评价,并进一步探讨改良的方法。方法用液体培养基、新型固体培养基及梅里埃培养基平行检测63例临床宫颈分泌物试子,根据灵敏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假阴性率等指标对现有液体培养法、梅里埃培养基检测Uu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液体培养法Uu检出率为36.7%,梅里埃培养基Uu检出率为66.7%,新型固体培养基Uu检出率为84.1%。以固体培养基为金标准,液体培养法的灵敏度较低(42.0%),假阴性率较高(58.0%),特异度尚可(90.0%)。梅里埃培养基检测Uu的灵敏度(72.9%)明显优于液体培养法(42.0%)。结论有过滤步骤的传统液体培养法的假阴性率过高,考虑改良现有液体培养基,提高检测支原体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建立方便使用且结果真实可靠的检测Uu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COVID-19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系统职工心理健康现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上海市4所CDC共538名职工开展心理健康状况问卷调查。  结果  调查对象抑郁、焦虑、人际孤独得分分别为10(3, 20)分、7(2, 15)分、4(0, 12)分。不同学历、婚姻状况、职业、有无基础性疾病、不同单位、不同工作班制组的抑郁得分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均有P < 0.05),不同学历、职业、有无基础性疾病、不同单位、不同工作班制组的焦虑及人际孤独得分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均有P < 0.05)。职工自我判断抑郁、焦虑、人际孤独来源主要是常规工作与疫情工作并存带来的双重压力、疫情进展不明确、不知何时结束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单位、基础性疾病、轮班制(多班、倒班制)、学历、近两周最长工作时长是职工抑郁得分的主要影响因素;单位、基础性疾病、轮班制(多班、倒班制)、近两周最长工作时长是职工焦虑得分的主要影响因素;单位、轮班制(多班、倒班制)是职工人际孤独得分的主要影响因素。  结论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系统职工中抑郁、焦虑、人际孤独三个维度的得分及影响因素各不相同,应结合抑郁、焦虑、人际孤独自我判定来源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无锡地区人群的KIR3DS1基因是否影响HIV-1易感性及与疾病进程的关系。方法收集并调查343例HIV-1/AIDS患者及354例体检健康者的临床资料及样本,用PCR-SSP法检测其KIR3DS1基因表达水平;根据多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随访记录,对HIV/AIDS人群进行病程进展分组(缓慢进展组与典型进展组),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KIR3DS1基因与HIV-1易感性及疾病进程间的关系。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的KIR3DS1基因检出率分别为37.0%(127/343)和52.5%(186/354),对应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206和0.311,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952,P=0.000)。调整性别和年龄因素后,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KIR3DS1基因可降低HIV-1的易感性(OR=0.498,95%CI:0.363~0.685)。调整性别、年龄及感染途径等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KIR3DS1基因可抑制HIV-1/AIDS患者的疾病进程(OR=0.343,95%CI:0.137~0.860)。结论携带KIR3DS1基因可能降低无锡地区HIV-1的易感性,抑制HIV-1/AIDS患者的疾病进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上海市浦东新区幼托机构缺课缺勤症状监测系统对目标人群传染病发生流行的预警效果。方法 分析上海市浦东新区幼托机构缺课缺勤症状监测系统2013年9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和2014年9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两个学年的监测数据,并将其与同期浦东新区幼托儿童法定报告传染病数据比较,采用错位相关分析对两时间序列数据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探索利用幼托机构缺课缺勤数据及时预警幼托机构法定报告传染病的可行性及其效果。结果 幼托机构缺课缺勤系统中报告的发热症状、皮疹类症状与该人群发热、皮疹类相关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具有显著相关性,其中发热症状、皮疹类症状均可提前1~3周发现相关目标疾病的波动。结论 发热症状和皮疹类症状在一定程度上可提示相关法定报告传染病的疫情波动,利用该监测数据的分析可起到传染病的预警及流行趋势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梨支原体(Mpi)在男性HIV感染者中的流行情况,复核鉴定部分Mpi 16S rRNA基因片段序列.方法 以江苏省男性HIV/AIDS为研究对象,采集其首段尿,用巢式PCR法检测Mpi,并描述该人群中Mpi的感染情况.纯化PCR产物进行Mpi 16S rRNA基因片段序列测定,采用Mega 4.0软件的多序列排列程序对支原体临床株和下载序列进行同源位排列、比对,利用Neighbor-Joining构建系统发育树.将Mpi的pl基因序列信息输入Vector NTI Advance 11.0软件进行分析,并推算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将推断出的理论氨基酸序列与其他支原体pl全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Mpi总感染率为21.5%.18株临床分离株几乎全部汇聚为一个分支,相似度>90%,且与实验室保存Mpi标准株在同一分支,Mpi的pl蛋白与穿通支原体HF-2同源关系较近.结论 Mpi的感染率与以往调查结果相比明显增高,且临床分离株具有较高同源性.  相似文献   
7.
〖HT5”H〗摘要 目的 了解浦东新区托幼机构消毒工作开展情况,为传染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2013-2017年抽取浦东新区托幼机构进行消毒质量监测,对室内空气、环境物体表面、餐饮具表面和工作人员手进行细菌菌落总数检测;同时对环境物体表面、餐饮具和工作人员手进行大肠菌群检测。结果 5年共监测样品4 359件,合格4 219件,总合格率为96.79%。其中室内空气合格率最高,为99.31%;工作人员手合格率最低,为92.31%。结论 浦东新区托幼机构消毒质量整体良好,工作人员手卫生是消毒薄弱环节,应加强培训和监督,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系统评价中国人群HLA-B 基因多态性与HIV 易感性及疾病进程的关系。方法全面检索查找已发表的相关病例对照研究及横断面研究,并追溯其参考文献,按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及质量评价,使用RevMan 4.2及SAS 9.1.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6篇为HLA-B基因与HIV疾病进程相关性研究,Meta 分析结果显示,HLA-B*27、HLA-B*51和HLA-B*58为HIV/AIDS 病程进展的保护性基因,合并比值比分别为0.49、0.61和0.65。 HLA-B*35为HIV/AIDS 病程进展的危险基因,合并比值比为1.87。5篇为HLA-B基因与HIV易感性的关联性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HLA-B*37和HLA-B*46为HIV感染的易感性基因,合并比值比分别为1.62和1.19。 HLA-B*39为 HIV 感染保护性基因,合并比值比为0.67。结论 HLA-B*27、HLA-B*51和HLA-B*58可能延缓而 HLA-B*35可能加速中国人群 HIV 感染后的疾病进程;HLA-B*39可能降低而HLA-B*37和HLA-B*46可能增高中国人群对HIV感染的易感性。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掌握浦东新区医疗机构消毒现状,为进一步提高辖区内医疗机构消毒工作质量和有效预防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依据上海市医疗机构消毒、隔离、防护监测方案,对2016—2020年浦东新区医疗机构消毒效果进行监测。结果 2016—2020年浦东新区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总合格率分别为96.9%、86.69%、84.73%、91.39%和89.69%。在各环节的监测结果中,医务人员手和治疗用水合格率最低,分别为85.28%和53.59%。在各科室的监测结果中,口腔科和污水样本合格率较低,分别为77.83%和88.49%。结论 口腔科治疗用水和各科室医务人员手是主要存在问题的环节,近5年污水处理合格情况有所起伏,浦东新区医疗机构消毒工作仍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10.
不同粒径纳米二氧化硅的体外细胞膜毒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不同粒径纳米二氧化硅对体外培养细胞膜的损伤作用及其机制。20nm、60nmSiO2及微米SiO2对RAW264.7巨噬细胞染毒后,分别采用MTT法、显微镜及透射电镜、能谱分析、荧光漂白恢复技术(FRAP)、丙酮酸法、荧光探针2′,7′-二乙酰二氯荧光素(DCFH-DA),测定染毒细胞的活性、形态及超微结构,细胞内外Si元素分布、膜流动性,细胞外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和细胞内活性氧生成。试验结果显示:20nm、60nmSiO2及微米SiO2粒子的细胞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2.07、6.82和14.71mg/mL;染毒后细胞数量减少,呈气球样变,线粒体肿胀、破坏;细胞内吞噬泡和细胞间隙颗粒均含Si元素;31.25、125、500μg/mL的20nm、60nmSiO2组及500μg/mL微米SiO2组细胞膜荧光恢复率降低(P0.05);125、500μg/mL两种粒径纳米SiO2组及500μg/mL微米SiO2组细胞膜扩散系数降低(P0.05);两种粒径纳米SiO2组细胞外液中LDH活性升高(P0.05),500μg/mL的20nmSiO2较60nmSiO2和微米SiO2致细胞荧光恢复率降低,LDH活性升高(P0.05);两种粒径纳米SiO2及微米SiO2可致染毒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升高(P0.05)。结果表明,20nm、60nmSiO2可通过诱导脂质过氧化引起细胞生长抑制、形态异常、超微结构改变和细胞膜损伤,相同剂量20nmSiO2产生的毒性效应较60nmSiO2明显,说明纳米SiO2的尺寸效应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