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3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2.
目的对重症肺泡蛋白沉着症(PAP)患者合并呼吸衰竭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进行总结,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对我科2008年6~9月收治的2例PAP合并呼吸衰竭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例患者为男性,有吸烟史和粉尘接触史,1例病史短期内进展,1例缓慢进展,均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肺功能表现为弥散功能障碍,血气分析提示呼吸衰竭;2例在高频呼吸机辅助通气情况下行床边纤支镜下肺组织活检及电镜观察确诊;2例在全麻下行左、右全肺灌洗,其症状、氧合、肺功能及胸部影像学均得到明显改善,治疗后均脱离粉尘。随访至今无复发。结论 PAP合并呼吸衰竭应尽早在保证氧供下取得病理诊断,全肺灌洗治疗短期内效果佳,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应用为可供选择的方法,可脱离粉尘或可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 提高对累及气道的窦组织细胞增生症伴巨大淋巴结病(Rosai-Dorfman病)的认识.方法 分析1例确诊为气道受累的Rosai-Dorfman病患者的临床表现、支气管镜下表现、病理特征、诊断和治疗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患者女,60岁.因"反复发作性喘息18个月,加重1个月"于2007年3月6日收入福建省立医院.曾诊断为"支气管哮喘",口服强的松、吸入布地奈德等治疗,症状好转.1个月前喘息再次发作,且出现吸气性呼吸困难,平卧位时明显,再次就诊,以"呼吸困难原因待查"收入院.23年前发现"高血压、左肾上腺腺瘤",诊断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未行手术.1999年发现左腮腺肿物、左颌下淋巴结肿大,行手术切除.2000年行双眼泪腺肿物切除.2001年发现全身皮下多发性结节,且逐年增多,结节可自行增大和缩小.入院检查左颌下可触及大小约3.0 cm×2.0 cm结节,双上臂、胸背部、腹部、臀部及双大腿外侧可扪及黄豆至蚕豆大小结节,边界清楚,质偏硬,表面尚光滑,稍活动,轻压痛,部分皮肤见色素沉着.胸部CT平扫+气管重建显示气管壁多发性结节状突起,相应区域管腔狭窄,左肺舌叶炎症,纵隔内未见明显肿大的淋巴结,胸背部皮下多发性结节影.淋巴结病理切片可见组织细胞形成的浅染区与浆细胞和淋巴细胞形成的深染区相间排列,呈一种窦样结构,组织细胞胞质内可见吞噬的浆细胞和淋巴细胞,确诊为Rosai-Dorfman病.结论 Rosai-Dorfman病累及气道是罕见的淋巴结外病变,易发生误诊和漏诊.支气管镜检查是发现Rosai-Dorfman病气道受累的重要手段,组织细胞增生并吞噬完整的浆细胞和淋巴细胞是其病理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100蛋白及CD_(68)阳性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手术切除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或放疗是治疗气道病变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综合性医院医院获得性肺炎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随机抽取124例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作为病例组,以同期入院、同性别、同科室同基础疾病同年龄组的未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为对照组,进行1∶1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该医院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病率2.37%,其独立危险因素为冠心病(OR=25.89)、糖尿病(OR=7.85)、动静脉插管(OR=8.51)及使用抗菌药物(OR=7.45)。结论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生是多因素影响的结果 ,必须针对重点人群高危因素及相关环节制定有力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前纵隔滑膜肉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诊治方法和预后特点。方法报告1例前纵隔滑膜肉瘤病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病理及治疗效果,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本例患者为男性,48岁,因"右侧胸痛4d"入院。胸部CT示右侧前中纵隔旁肿块,考虑侵袭性胸腺瘤。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取活检行病理示:镜下瘤细胞为短梭形细胞形成的巢状结构,倾向胸腺瘤,肿瘤分型待免疫组化检查。诊断胸腺瘤,行胸腺瘤切除+前纵隔脂肪结缔组织清扫术。术中见前纵隔约15cm×15cm×10cm巨大肿块,质脆易出血。肿块病理示:单相性滑膜肉瘤;免疫组化结果:Bcl-2(),EMA(),CK(pan)(-),S100(-)。病理诊断:原发前纵隔滑膜肉瘤。患者于术后4个月复发并发生肺转移,予异环磷酰胺+表柔比星+顺铂化疗2个周期,术后6个月死亡。结论原发性前纵隔滑膜肉瘤是一种罕见、高度恶性的肿瘤,预后不良,确诊需依赖病理检查、免疫组织化学及RT-PCR检测。根治性切除辅以综合治疗可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哌拉西林/三唑巴坦治疗医院内获得性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获得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对医院内获得性肺炎病原菌的药物敏感性数据.方法采用非对照、开放性、多中心的研究方法.44名病人参加试验,脱落2例(不良反应),男性28例(66.7%),女性14例(33.3%),平均年龄为57.11±11.95岁.静脉滴注哌拉西林/三唑巴坦4.5 g,q 8 h,一般疗程为7~10 d,必要时可加用阿米卡星.结果哌拉西林/三唑巴坦用药结束时和随访期临床有效率一样,为92.8%(39/42).哌拉西林/三唑巴坦用后,临床症状、体征(体温、肺部罗音、胸痛、咳嗽、咳痰等)皆有明显改善(P<0.05),上升的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恢复至正常,胸片示病灶吸收率为73.8%(31/42).合用阿米卡星10例,而不良反应2例皆在合用组中,分别表现为恶心、呕吐和AST、ALT升高.42名病人结束时细菌清除率为54.8%(23/42),而随访期为59.5%(25/42),共检出病原菌53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全被清除,而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对鲍曼氏不动杆菌、木糖氧化产碱杆菌临床清除作用差.37株病原菌药敏结果显示81 82%(27/33)对哌拉西林/三唑巴坦敏感;40.54%(15/37)对哌拉西林敏感;56.76%(21/37)对阿米卡星敏感.结论哌拉西林/三唑巴坦治疗中、重度医院内获得性肺炎临床疗效好,细菌清除率高,单独使用无不良反应,但合用阿米卡星不良反应发生率增高,可作为治疗中、重度医院内获得性肺炎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7.
嗜麦芽窄食单胸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
克拉霉素和乙酰螺旋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克拉霉素 (CAM)、乙酰螺旋霉素 (ASM)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 (BF)合成的影响及其与环丙沙星 (CIP)的相互作用。方法 :色氨酸法测定BF中的多糖蛋白复合物 (GLX) ;高氯酸 蒽酮反应物法定量测定BF的己糖成分 ;噻唑兰法测定活菌数。结果 :1/ 16最低抑菌浓度 (MIC)、1/ 4MIC的CAM可抑制BF中GLX、己糖的合成 ,且可显著增强 1/ 4MIC、1/ 2MIC的CIP对有BF的铜绿假单胞菌的杀菌作用 (P <0 0 5 ) ,而ASM则无以上作用。结论 :CAM可抑制铜绿假单胞菌BF的形成 ,并可增强CIP对有BF的铜绿假单胞菌的杀菌作用 ;而ASM则无抑制铜绿假单胞菌BF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自发性气胸多见于瘦高型人群,多为特发性自发性气胸(primary spontaneous pneumothorax,PSP).一般认为PSP与胸膜下肺大泡破裂有关,目前其原因考虑多为先天肺发育不良.PSP是一常见病,青年、体型瘦长者多发,并多见于40岁以下男性.据文献报道,男性年发病率为7.4~18.0/10万,女性年发病率为1.2~6.0/10万,并且抽烟及低体质指数(BMI)是PSP的危险因素[1-4].  相似文献   
10.
临床资料 患者女,65岁,家庭妇女,因"反复发热、咳嗽、咳痰、胸痛4个月,加重1d"于2010年9月5日人院.患者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发热,体温约38.0℃,伴咳嗽、咳白色痰,痰中偶带少许血丝,无臭味,量少,并出现右下胸痛,咳嗽、深呼吸时加重,无气促,无盗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