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8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了解沧州市2000--2013年的健康人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带菌率和菌型分布变迁状况,为提出新的免疫策略,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控制暴发提供依据。方法每年在流脑流行前期(12月至1月)、流行期(3月)和流行后期(5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采集0~6、7~12、13~17和18岁以上4个不同年龄组的咽拭子标本,进行健康人群流脑带菌调查和分析。依据WS295-2008《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诊断标准》进行脑膜炎奈瑟菌分离培养和鉴定,数据用SPSS17.0软件包统计分析。结果2000--2013年连续14年监测的4865人中,检出带菌者232人,总带菌率为4.77%。其中2000和2003年带菌率最高,为9.09%;2013年最低,为0.42%。共检出流脑菌群11群,分别为A、B、C、D、X、Y、29E、W135、H、I和K群。其中以B群检出率最高,为1.19%;其次Y群,为1.09%,A和c群的检出率分别为0.60%和0.25%;检出率最低的是W135群(0.14%)。13~17岁组带菌率最高,为6.63%;其次是0~6和7—12岁组,分别为4.10%和4.06%;最低的是18岁以上组,为3.09%。4个年龄组带菌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83,P〈0.01)。结论连续14年的监测结果表明,沧州市健康人群流脑带菌率呈现下降趋势,特别是2008年以后下降更为明显,反映了多年来沧州市对流脑监测和疫苗接种工作的重视。13—17岁组带菌率最高,提示今后要加强该年龄组人群的监测、预防接种以及健康教育工作。带菌者中检出了致病菌株,且检出率高于其他菌群,提示今后A+C流脑疫苗仍应在沧州市继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沧州市手足口病疫情流行特征,以预防控制手足口疫情发展及蔓延。方法对2011年疫情报告手足口病例流行病学资料和实验室核酸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年沧州市手足口病病例累计报告14 855例,重症61例,死亡1例。比2010年同期(11 687例)上升27.11%。;对606例患者的咽试子等标本进行EV71、CoxA16和肠道通用病毒核酸检测,其中EV71型427份,CoxA16型89份,其他肠道病毒感染90份,分别占70.46%、14.69%和14.85%。结论沧州市2011年手足口病感染以EV71型病毒为主,与往年比较发病高峰期明显增高,年底拖尾现象比较严重,应加强各项防治措施,侧重EV71型病毒的防控。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了解掌握线虫病流行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性线虫病防治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全国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的要求,选定河北省沧县风化店乡达子店村为监测点,共监测1564人,采用改良加腾厚涂片法和透明胶带肛拭法检测蛔虫、钩虫、鞭虫和蛲虫等土源性线虫虫卵。结果该监测点2006—2008年总样品数3677份,其中采集3周岁以上人群粪便标本3221份,肛拭法采集蛲虫片336份,外环境土壤标本120份。人群粪便标本中检出蛔虫卵7份,蛲虫卵2份,便标本总阳性率0.28%。其中蛲虫片336份检出蛲虫卵11份,阳性率3.27%。1564人连续检测3年线虫病总体感染率为1.28%(20/1564)。以上标本未检出其他虫卵。结论该监测点连续3年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波动在很低水平,随着感染者的治愈不断有新感染者出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沧州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以下简称流脑)流行病学特征,探讨流脑的流行规律,加大流脑防控力度,降低流脑发病率和死亡率。方法收集2004-2012年沧州市流脑疫情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并于2008-2012年连续5年对所辖县市区健康人群随机进行流脑带菌者检测。结果 2004-2012年间共报告流脑病例67例,0-19岁病例占病例总数的80.60%。其中死亡7例,5岁以下儿童5例,死亡率最高,为33.33%;20-岁年龄组死亡2例,死亡率为15.38%。发病率逐年降低。2008-2012年连续5年对所辖县市区健康人群随机进行流脑带菌者检测分析,沧州市流脑报告带菌率平均为4.45%,逐年降低。结论沧州市流脑疫情基本稳定,注射流脑疫苗是预防流脑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沧州市手足口病疫情流行特征,防控手足口疫情发展及蔓延。方法收集2010年疫情报告手足口病例流行病学资料和实验室核酸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沧州市手足口病病例累计报告11 687例,重症206例,死亡1例,较去年同期(9 771例)上升19.61%。对648例患者的咽试子等标本进行EV71、CoxA16、肠道通用病毒核酸检测,阳性599份,阳性率92.44%。其中EV71型187份、CoxA16型137份、其他肠道病毒感染275份,分别占31.22%、22.87%和45.91%。结论沧州市2010年手足口病感染以EV71型和其他肠道病毒为主。  相似文献   
6.
沧州市2009年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沧州市2009年食品中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单增李斯特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状况,为沧州市食源性致病菌和食物中毒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国家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网2009年度工作手册,对3类食品进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单增李斯特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等5种致病菌的分离、生化及血清型鉴定。结果 46份样品中共检出致病菌14株,总检出率为35%。其中沙门氏菌3株,检出率为7.5%;副溶血弧菌11株,检出率为27.5%;单增李斯特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未检出。结论 2009年沧州市食品中存在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其中水产品污染较重。希望卫生监督部门加大对上述产品流通、销售和餐饮的管理,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1997~1998年,对沧州市医院消毒工作质量进行了调查。一次使用性医疗用品细菌检出率,1997年与1998年分别为182%(2/11)与111%(3/27)。物体表面和医务人员手用棉拭涂抹采样,检测细菌总数超标(Ⅰ、Ⅱ类场所>5cfu/cm2,Ⅲ类场所>10cfu/cm2,Ⅳ类场所>15cfu/cm2)率,1997年为160%(23/144),1998年为99%(8/81)。室内空气用平板沉降采样,两年检测细菌总数超标(Ⅱ类场所>200cfu/m3,Ⅲ类场所>500cfu/m3)率分别为308%(32/104)与375%(6/16)。检测污水大肠菌群,1997年超标率为786%(11/14),1998年检测3份样本,2份超标沧州市医院消毒工…  相似文献   
8.
<正>先天性支气管囊肿是先天性肠源性囊肿的亚型之一,是支气管胚胎发育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畸形,大部分无症状。多数发生在儿童及青少年期,继发呼吸道感染时X线检查发现;或囊肿增大压迫周围组织引起呼吸困难发现。数字化X线摄影(DR)及CT片表现单发或多发;纵隔或肺内含液性、气液性、气性囊性占位,很难做出准确的诊断,而临床症状相对较轻。高分辨率CT(HRCT)能清晰显示发生在支气管树任何部位大小不等的囊性占位,做出准确的诊断结果。现将HRCT在先天性支气管囊肿中的诊断价值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了解2011年沧州市食品中致病菌的污染状况,为该市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2011年全国食源性致病菌监测技术指南,对10类食品进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蜡样芽孢杆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大肠杆菌O157:H7、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菌、阪崎肠杆菌等11种致病菌分离、生化及血清型鉴定。结果 466份样品分别检测不同致病菌2 030份,检出致病菌24株,致病菌检出率为1.2%(24/2 030)。其中沙门菌8株,检出率为1.7%(8/466);副溶血性弧菌2株,检出率9.5%(2/21);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11株,检出率为2.6%(11/426);金黄色葡萄球菌1株,检出率为0.2%(1/445);蜡样芽孢杆菌2株,检出率为2.2%(2/90);大肠杆菌O157:H7、志贺菌、阪崎肠杆菌未检出。结论 2011年沧州市食品中存在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其中凉拌菜污染较重。希望卫生监督部门加大对上述产品流通、销售和餐饮的管理,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