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5篇
医药卫生   13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神经内科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68例伴随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老年脑卒中患者,按随机分组表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全面性护理。患者的吞咽障碍程度分为1到5级,级别越高则障碍越大,观察护理前后,两组患者吞咽障碍程度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护理后,干预组与对照组1-5级吞咽障碍对应的患者数目均出现了显著变化,且干预组患者吞咽障碍的康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基础训练、饮食指导与训练的护理,患者的吞咽能力显著增强,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振动觉阈值(vibration perception thresholds,VPT)对糖尿病足溃疡风险的预测价值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美国振动感觉定量检查仪测定60例未发生足溃疡的2型糖尿病患者及30例正常人双足第1跖骨关节头的VPT。结果糖尿病患者的VPT显著高于年龄匹配的正常人(P<0.001)。60例糖尿病患者中VPT升高46例(76.7%),其中低度风险8例(17.4%),中度风险23例(50.0%),高度风险15例(32.6%),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polyneuropathy,DPN)症状31例(67.4%),无症状15例(32.6%)。<65岁年龄组,以低中度风险为主,≥65岁年龄组,以高度风险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5年病程组,以低中度风险为主,≥5年病程组,以高度风险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PT升高组与正常组比较,前者的年龄较大(P<0.001),病程较长(P<0.005)。二组性别、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S)、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蛋固醇(LDL-C)、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率、心电图缺血性改变合并率、高血压合并率、吸烟率和饮酒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程是影响VP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VPT是一项花费小、简单无创的预测糖尿病足溃疡风险的可靠指标。增龄、病程长可促进糖尿病足溃疡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linked 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XIAP,又称human IAP-like protein,hILP)是凋亡抑制蛋白家族(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s,IAPs)中的其中一个重要成员。IAPs首先在杆状病毒中发现,能抑制感染病毒的宿主细胞凋亡,随后逐渐发现在人类及其他物种中广泛存在。XIAP与杆状病毒IAPs有高度同源性,均具有显著的抗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软式内镜经脐路径腹腔灌洗透析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治疗作用.方法 73例SAP患者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软式内镜经脐路径腹腔灌洗透析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腹膜刺激征评分、APACHE-Ⅱ评分、腹腔内压力(IAP)的变化及肠鸣音恢复情况;比较治疗前后血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腹腔积液/腹膜透析液中总蛋白、有核细胞和淀粉酶水平的变化;统计住院时间及预后.结果 本组患者治愈69例(94.5%),转科4例(5.5%),住院(15.15±3.80)d.治疗后,肠鸣音次数显著增加,腹膜刺激征评分、APACHE-Ⅱ评分及IAP显著降低(P<0.05);血WBC、CRP水平及腹腔积液/腹膜透析液中总蛋白、有核细胞计数、淀粉酶含量显著下降(P<0.05).结论 软式内镜经脐路径腹腔灌洗透析治疗SAP创伤小,对急性反应期并发有腹膜炎、肠麻痹、腹腔内高压/腹腔间隔室综合征、急性肺损伤等并发症的SAP患者疗效显著,并且早期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并周期性麻痹的临床特征与治疗转归,为早期诊断和正确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0年6月在广西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216例甲亢并周期性麻痹(周麻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甲亢不伴有周期性麻痹的216例患者(单纯甲亢组)进行比较.结果 甲亢并周期性麻痹患病率3.9%(216/5486),均为男性,年龄16~48岁,其中20~40岁171例,占79.2%.周麻组高代谢症侯群、突眼、甲状腺肿大发生率及肿大程度明显低于单纯甲亢组,心率明显慢于单纯甲亢组,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L4)及吸131I率明显低于单纯甲亢组,而体质指数(BMI)则明显高于单纯甲亢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131I进行个体化治疗,随着甲亢的控制,麻痹发作逐渐停止.结论 周期性麻痹是甲亢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其甲亢症状较轻.个体化放射性碘治疗对甲亢并周期性麻痹患者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套扎(EVL)后,上消化道再出血的病因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EV)套扎术后再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急症内镜下病灶特征。结果:内镜显示,85.1%(63例)为EV性出血即EV组,静脉轻度曲张者36例(57.1%),其中31例(86.1%)伴红色征;其它为肝源性溃疡等出血11例即非EV组;EVL后再出血者EV组以呕血为主(69.8%),非EV组以便血为主(63.6%);两组间呕血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以小量出血为主。结论:EVL后再出血以小量出血为主,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是出血的主要原因。套扎后的患者要定期内镜检查,必要时再行套扎治疗,对其再出血的防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性皮肌炎的18F-FDGPET-CT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皮肌炎合并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18F-FDGPET—CT显像资料,采用Mann-WhitneyU秩和检验对恶性肿瘤病灶与骨骼肌的SUVmax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9例中胆囊癌3例,肺癌2例,卵巢癌、食管癌、结肠癌及恶性淋巴瘤各1例。结果:所有恶性肿瘤病灶的18F-FDG摄取较高,SUVmax为7.26±5.48;7例患者18F-FDGPET—CT显像示全身骨骼肌弥漫性对称性轻度摄取增高,SUVmax为3.45±0.81,与恶性肿瘤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10,P=0.004)。同机cT扫描还发现1例合并间质性肺炎,3例合并肺部感染。结论:肿瘤相关性皮肌炎的18F-FDGPET-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认识其影像学表现,有助于提高对此病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病1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庆娟  郭毅 《深圳医学》1999,12(4):63-64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8F—FDGPET/CT在滤泡性淋巴瘤(FL)的分期、疗效评价、复发监测及预后判断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2月至2013年1月行PET/CT检查的经病理确诊为FL的28例患者[男12例,女16例,平均年龄57(36~82)岁]资料。对患者均进行AnnArbor临床分期,统计行PET/CT检查后临床分期改变情况。比较不同临床分期组间、病理高级别(3a+3b级)组和低级别(1+2级)组间SUVmax差异。28例中有17例行化疗后PET/CT检查和电话随访(10-88个月)监测疗效,比较疗效佳(CR+PR)和不佳(SD+PD)者生存差异。统计分析采用Mann—Whitneyu秩和检验、Wilcoxon符号秩检验和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1)28例治疗前行^18F—FDGPET/CT的患者中,10.7%(3/28)分期上调,3.6%(1/28)分期下调。Ⅰ+Ⅱ期组SUVmax为10.1±3.2,Ⅲ+Ⅳ期组SUVmax为11.5±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19,P〉0.05)。病理低级别组(15例)和高级别组(13例)SUVmax分别为6.9±3.6和12.4±5.6(Z=-3.706,P〈0.01)。(2)17例治疗前后均行^18F-FDGPET/CT检查的患者中,疗效佳组(11例)治疗前SUV~10.8±5.1,治疗后SUVmax3.4±2.3(Z=-2.312,P〈0.05);疗效不佳组(6例)治疗前SUVmax11.2±6.9,治疗后SUVmax7.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53,P〉0.05)。疗效佳与疗效不佳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48和26个月(x^2=4.207,P〈0.05)。结论^18F-FDGPET/CT有助于明确FL分期、评价疗效、监测复发及提示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皮下注射与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及成本—效价比。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分别于早、中、晚餐前即刻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甘精胰岛素睡前皮下注射1次,起始剂量0.2 IU/(kg/d);对照组应用胰岛素泵持续性皮下门冬胰岛素输注治疗,均治疗2周。治疗前后均行空腹血糖、三餐后2 h血糖、睡前血糖测定,比较治疗前后血糖水平及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以及平均住院费用。结果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睡前血糖、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平均住院费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皮下注射与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相当,但皮下注射胰岛素者住院费用低,具有更好的成本—效价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