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2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仙鹤草为蔷薇科龙牙草(Agrimonia Pilosa Ledeb)的全草,又名"脱力草",具收敛止血、止痢、截疟、补虚之功效.传统用于出血证、腹泻痢疾、疟疾、脱力劳伤等.现代研究表明,仙鹤草主要含有间苯三酚缩合体、黄酮、鞣质、有机酸、皂甙等复杂的化学成分.近年来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得到重视[1].课题组将仙鹤草运用于运动性疲劳的防治研究,发现仙鹤草能提高运动性疲劳大鼠血清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降低乳酸(lactic acid,LA)、丙二醛(malon dialdehyde,MDA)含量,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2].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溶血磷脂酸(LPA)、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高胆固醇血症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100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根据ACC/AHA指南关于冠心病的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2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5例,单纯高胆固醇血症(对照)组25例。分别采用循环酶法检测LPA、免疫比浊法检测hs-CRP。结果 AMI组、UAP组、SAP组LP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AMI组、UAP组LPA水平明显高于SAP组(P均〈0.01);AMI组、UAP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及对照组(P均〈0.01);LPA的表达水平与hs-CRP、LDL-C呈正相关(r分别为0.689、0.802,P均〈0.01)。结论 LPA、hs-CRP在高胆固醇血症合并冠心病患者中表达升高,两者联合检测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预测冠心病的发生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高血压病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s)的表达情况及其在高血压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四色荧光标记技术检测29例高血压病(HT)患者(实验组)及31例非高血压患者(对照组)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亚群的比例及数量,评价组间差异,并分析高血压病患者外周血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与血压(blood p...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糖尿病大鼠树突细胞(DCs)迁移与主动脉内膜增生的关系.方法将20只 SD 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糖尿病组(7只)和糖尿病合并高脂饮食组(7只).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及高脂饮食喂养8周复制糖尿病大鼠内膜增生模型.骨髓法制备大鼠 DCs,应用羟基荧光素二酯酸盐琥珀酰亚胺酯(CFSE)标记后回输大鼠体内,分别于注射 CFSE 即刻和1、3、5、7 d 取大鼠外周血;7 d 处死大鼠,取其胸主动脉标本,并制备单细胞悬液;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CFSE 标记 DCs 的比例,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主动脉内膜增生情况.结果注射即刻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糖尿病合并高脂饮食组外周血 CFSE 标记的 DCs 分布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糖尿病组、糖尿病合并高脂饮食组于注射1 d 开始显著下降,7 d 时达谷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67±0.15)%、(0.43±0.24)%比(1.32±0.60)%,均 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糖尿病合并高脂饮食组主动脉单细胞悬液 DCs 比例明显增加〔(2.01±0.32)%、(1.59±0.52)%比(0.73±0.49)%,均P<0.01〕,管腔面积明显减小(×104μm2:2.81±0.58、2.56±0.25比4.37±0.72),新生内膜面积明显增大(×104μm2:4.77±1.13、4.58±1.30比3.05±1.03),内膜增生百分比增加〔(62.6±6.7)%、(63.2±7.4)%比(40.7±1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 P<0.01).光镜下可见糖尿病组和糖尿病合并高脂饮食组主动脉中膜、内膜均明显增厚,并伴大量细胞外基质形成,血管平滑肌呈环形增生,管腔明显狭窄.结论糖尿病大鼠及糖尿病合并高脂饮食喂养大鼠的 CFSE 标记 DCs 从外周血向主动脉壁内迁移加速,与主动脉内膜增生具有相关性;DCs 的迁移可能在主动脉内膜增生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肠易激综合征(IBS)模型大鼠结肠5-HT受体的异常变化,揭示IBS模型5-HT受体对内脏敏感性异常调节的途径及中药复方逍遥散的作用环节。方法: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逍遥散低、中、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以心理应激联合免疫诱导致敏法建立IBS模型。造模结束后各组大鼠分别灌胃给药,连续给药14天。评估球囊结直肠扩张引起腹部收缩反射(AWR)的最小容量阈值以反映模型大鼠内脏敏感性,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各组大鼠结肠黏膜5-HT3受体(5-HT3R)、5-HT4受体(5-HT4R)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引起AWR的最小容量阈值、结肠黏膜5-HT 4受体(5-HT4R)水平降低,结肠黏膜5-HT3受体(5-HT3R)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逍遥散能升高IBS大鼠AWR最小容量阈值,降低结肠黏膜5-HT3R水平,升高结肠黏膜5-HT4R水平(P<0.05,P<0.01)。结论:逍遥散可能通过调节IBS模型大鼠结肠5-HT受体,减弱神经元兴奋性,从而提高内脏痛阈,消除肠道过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s)的表达情况及其在高血压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四色荧光标记技术检测29例高血压病(HT)患者(实验组)及31例非高血压患者(对照组)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亚群的比例及数量,评价组间差异,并分析高血压病患者外周血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与血压(blood pressure,BP)的关系。结果高血压病(HT)患者与血压正常患者相比,外周血中髓样树突状细胞(mDC)比例[(7.917±4.296)‰比(8.18±5.669)‰]及绝对数[(6.971±2.115)×107/L比(7.123±5.387)×107/L]均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比例[(1.239±0.669)‰比(1.897±0.859)‰]及绝对数[(1.794±2.244)×107/L比(2.819±4.997)×107/L]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病患者的外周pDC数量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成呈正相关关系(r=0.424及0.487,P〈0.05),pDC比例与SBP、DBP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中存在着炎症反应和免疫活化,树突状细胞可能在该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初步探讨联合监测多生化标志物在急性冠脉综合症住院患者危险分层中的意义.方法 连续人选因胸闷、胸痛为主诉人院的患者264例(男180例,女84例),年龄64(55~69)岁.根据患者病情发展及变化,决定是否24 h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将所有患者分为急诊CAG组和择期CAG组两组.每位患者在入院即刻抽取静脉血,分别检测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髓过氧化物酶(MPO),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细胞间粘附分子(slCAM-1),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27(IL-27)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果 ①急诊CAG组和择期CAG组之间NT-proBNP,hs-CRP,MPO,sCD40L,MMP-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生化标记物为NT-proBNP,hs-CRP,MPO,IL-27和CK-MB,建立预测ACS患者危险分层模型,进一步刀切法进行效果预测.并绘制ROC曲线,结果 显示,ROC曲线下面积为98.1,提示该模型对ACS患者入院病情变化或发展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结论 联合检测生化标志物有助于对急性冠脉综合症住院患者进行早期危险分层.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运动性疲劳大鼠抗氧化能力变化及中药仙鹤草对氧自由基的作用。方法选用SD大鼠,随机分为5组。采用中等强度跑台运动建立运动性疲劳大鼠模型,检测大鼠血清乳酸(LA)、丙二醛(MDA)含量与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运动性疲劳模型大鼠血清LA、MDA含量升高,LDH、SOD活性降低,与正常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仙鹤草能降低血清LA、MDA含量,升高LDH、SOD活性,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结论仙鹤草有一定的抗疲劳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提高抗氧化能力、减少自由基代谢产物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炎性因子(hsCRP、IL-6以及TNFα)的表达情况,以探讨炎性因子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选择本院神经内科患者41例。其中实验组(缺血性脑血管病组,ICVD组)31例,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住院患者。对照组10例,为非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住院患者。所有研究对象均检测血浆IL-6、hsCRP及TNF-α含量。结果:正常对照组、ICVD组血浆hsCRP、IL-6以及TNFα水平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 hsCRP=-3.896、tIL-6=-5.081、t TNFα=-2.837,均P <0.001)。结论:ICVD患者体内存在着炎症反应和免疫活化,外周血血浆hsCRP、IL-6以及TNFα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升高,可能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27(IL-27)在不同类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6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确诊的CHD患者,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1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5例,对照组28例,分别检测不同类型CHD患者和对照组患者血浆IL-27(酶联免疫吸附法)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免疫比浊法)水平.结果 SAP、UAP、AMI组血浆IL-27及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AMI组血浆IL-27水平显著低于UAP组(P<0.01).AMI组hs-CRP水平显著高于UAP组,UAP组又显著高于SAP组(P均<0.01).经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IL-27与hs-CRP呈正相关(r=0.308,P<0.01).结论 IL-27可能与CHD进展及粥样斑块的稳定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