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8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有关胎盘血管网的研究,曾有学者[1~3]利用胎盘铸型标本做了大量工作.胎盘血管铸型虽然可以观测一、二、三级胎盘血管形态,但由于受测量工具限制,四到七级的微小血管管径无法测量,而用CT扫描三维重建的方法,则可以对胎盘血管网进行全面而精细的研究.本文旨在为CT扫描三维重建用建立一种胎盘血管灌注铸型技术.  相似文献   
2.
王志坚  李娟华  何艳红  陈淑滢 《广东医学》2013,34(10):1509-1512
目的探讨自制简易负压引流装置在预防剖宫产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妇产科住院的246例具有脂肪液化高危因素的剖宫产产妇作为观察组,关腹时在筋膜浅面及皮下脂肪深面间置输血器管作为引流管,以20 mL塑料注射器持续负压引流。选取同期手术的具有同样高危因素的剖宫产产妇272例为对照组,手术切口常规缝合。观察两组切口脂肪液化及愈合情况。结果对照组脂肪液化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长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中横、纵切口间脂肪液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中纵切口的脂肪液化率明显高于横切口(P<0.05);不同高危因素两组间脂肪液化情况比较,在高危因素肥胖、皮下脂肪过厚、低蛋白血症、糖尿病、中重度贫血、同时存在两项高危因素以上中,对照组的脂肪液化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在高危因素下腹部手术史和妊娠高血压疾病中,两组脂肪液化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自制简易负压引流装置对预防剖宫产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具有明显作用。该装置制作简单、便于携带、成本低,易于各级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构建胎儿心脏数字化三维模型的方法。方法选择因“心脏外畸形或染色体异常”引产的胎儿4例,从脐静脉注
射混合有造影剂和铸型剂的灌注剂后行CT扫描获取原始二维断层图像数据集,利用Mimics 14.0软件构建胎儿心脏数字化三
维模型。结果构建的胎儿心脏三维模型三维效果逼真,用不同颜色标记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升主动脉及其分支、
主肺动脉及其分支、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可显示单一或多个结构,可在三维空间任意缩放、平移、任意旋轴任意角度旋转。此
外,还可对各个血管进行管径测量。结论基于CT数据集,利用三维重建技术可构建出理想的胎儿心脏模型,对临床教学和解
剖教学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于增强CT扫描数据重建产后女性在体盆腔结构三维模型的方法及意义。方法:选择1例阴道分娩后疑为胎盘植入产妇,经双源CT血管成像(CTA)技术扫描盆腔,将Dicom 3.0原始二维断层图像数据集导入Mimics软件,分别对骨盆、盆腔动静脉、输尿管进行三维重建并配准融合。结果:获取的在体胎盘植入患者产后盆腔结构数字化模型可以清楚显示骨盆、泌尿系统、髂总动静脉、髂外动静脉、髂内动静脉、子宫动脉及其分支,并可进行任意缩放和任意角度旋转,显示不同结构间的毗邻关系和空间构象,适于三维距离和角度测量。结论:利用CTA数据集,在Mimics软件下可方便快捷地建立理想的产后女性在体骨盆血管网的数字化三维模型,为妇产科医生更好地了解产后女性盆腔解剖结构、做好产后介入手术术前评估提供了理想的物理化模型平台。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利用CT原始数据进行人离体胎盘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重建的方法及应用。方法   选取2012年5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妇产科人正常妊娠足月离体胎盘20例,胎盘动脉灌注后进行增强CT扫描并获取DICOM原始数据集,随后行胎盘静脉灌注,胎盘标本再次行增强CT扫描,得到DICOM原始数据集。将两次数据导入Mimics 10.01软件分别重建得到胎盘动脉血管网及胎盘动静脉血管网的数字化三维模型。对CT扫描后的胎盘标本进行强酸腐蚀,得到胎盘血管铸型。对比同一胎盘标本的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及血管铸型,明确数字化三维模型反映胎盘血管形态结构及走行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结果   基于CT原始数据,利用Mimics 10.01软件成功构建出胎盘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重建得到的模型立体感强,三维效果逼真,具有较佳的视觉效果,与胎盘血管铸型一致性高,可以清晰地再现胎盘动静脉各级血管分支的解剖形态结构,且可进行任意缩放、任意角度旋转观察。结论   基于CT原始数据构建的胎盘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可全面、真实地展示胎盘血管,是一种胎盘血管研究的新方法;该模型的建立为后续研究提供了一定的三维重建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围生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孕产妇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 选择妇产科、血管外科、普通外科收治的围生期下肢DVT孕产妇68例.对68例围生期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孕产妇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时间、发生部位、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其他辅助检查、治疗及母儿结局等.结果 (1)发生时间及发生部位:围产期DVT产褥期较妊娠期更为常见(69.1% vs 30.9%).左下肢DVT明显高于右下肢 (85.3% vs 14.7%).(2)危险因素:围生期不规律检查、低龄或高龄、长期卧床、存在妊娠合并症或内科疾病和既往DVT病史或血栓家族史是DVT发生主要危险因素.(3)患肢肿胀、疼痛、压痛及不同程度发热是DVT的常见首发临床表现.(4)影像学及辅助检查:68例DVT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辅助检查:D-二聚体阳性(89.7%)对于DVT有较好的诊断价值.结论 (1)孕产妇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多发生于产褥期,剖宫产后DVT发生率高于经阴道分娩.(2)不规律产检、剖宫产术、卧床时间>3 d、存在妊娠合并症、病理产科及合并内科疾病是下肢DVT的重要危险因素.(3)下肢DVT时,首发临床症状以患肢肿胀最常见,其次为疼痛及发热.(4)静脉超声多普勒及D-二聚体是早期发现DVT的有效检查方法.(5)全身抗凝治疗及溶栓治疗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较好.对于存在危险因素的孕产妇应警惕其下肢DVT可能,及时诊断、治疗围生期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可改善其结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容积重建技术(VRT)三维重建产后盆腔动脉血管的方法,评价其三维图像的质量.方法:6例阴道分娩后疑为胎盘植入的产妇,经双源CT血管成像(CTA)技术采集数据,利用VRT三维重建产后盆腔动脉血管网.结果:通过选择合适的参数,获得了良好的VRT立体图像.构建的6例患者血管图像均能观察到髂血管及其分支:髂总动脉6支;髂动脉分支11支(1支由于胎盘血管丛的遮挡不易观察而除外),其中髂外动脉、髂内动脉、臀上动脉及臀下动脉均可见;阴部内动脉10支;子宫动脉6支;闭孔动脉2支;髂腰动脉2支.结论:VRT构建的产后盆腔动脉血管三维图像清晰、立体感强,可以清楚显示盆腔血管的大部分分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