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9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胰腺闭合性损伤诊断和外科处理的方法。方法分析20例胰腺闭合性损伤的诊断,手术处理和预后。结果17例治愈,死亡3例,死亡率15,并发胰瘘2例,假性囊肿2例,腹腔脓肿1例。结论CT、B超及血淀粉酶检查对胰腺损伤仍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术中关键是保持警觉,按胰腺损伤情况选择适当的术式。  相似文献   
2.
李磊  陈春洲  张珺 《医学研究杂志》2012,41(11):145-147
目的观察肝癌中claudin-1、claudin-7和上皮黏附素(E-cadherin)的表达特征,比较肝癌不同临床特征中clau-din-1、claudin-7和E-cadherin的表达差别,探讨其相关性。方法选取98例肝癌术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98例正常肝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两组中claudin-1、claudin-7和E-cadherin的表达,观察其在不同特征中的表达差别。结果肝癌中claudin-1、claudin-7和E-cadherin表达的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t=35.72,P<0.0001;t=43.78,P<0.0001;t=29.52,P<0.05),claudin-1、claudin-7和E-cadherin的表达与肝癌的临床分期、AFP表达、包膜侵犯、转移和生存期密切相关(P<0.05)。相关分析显示claudin-1、claudin-7和E-cadherin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r=0.40、0.41、0.43,P<0.05)。结论肝癌中claudin-1、claudin-7和E-cadherin具有协同作用,三者的低表达促进肝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蛋白-3(GPC-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60例原发性肝癌中原发性HCC 40例,原发性肝内胆管细胞癌20例。40例患者按HCC临床分期:早期HCC 18例,中晚期HCC 22例;按HCC预后好坏:死亡(预后不良组)8例,存活(预后较好组)32例。选择30例肝硬化患者为疾病对照组,选择健康者60例为对照组。统计受试者血清GPC-3、TNF-α水平,并对血清GPC-3、TNF-α与年龄、预后、HCC临床分期、肝癌病理类型、BMI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HCC组血清GPC-3、TNF-α水平高于肝硬化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硬化组和对照组血清GPC-3、TNF-α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不同病理类型肝癌之间血清GPC-3、TNF-α水平存在明显差异,HCC组血清GPC-3、TNF-α水平高于肝内胆管细胞癌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内胆管细胞癌组和对照组血清GPC-3、TNF-α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中晚期、早期HCC患者血清GPC-3、TNF-α水平存在明显差异。随着HCC的进展,血清GPC-3、TNF-α水平呈上升趋势,且中晚期、早期、对照组三组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不同预后HCC患者血清GPC-3、TNF-α水平存在明显差异,预后不良组患者血清GPC-3、TNF-α水平高于预后较好组,且预后不良组、预后较好组、对照组三组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血清GPC-3、TNF-α水平与HCC临床分期、肝癌病理类型均呈正相关(P<0.05);血清GPC-3、TNF-α水平与HCC预后均呈负相关(P<0.05);血清GPC-3、TNF-α与年龄、BMI等因素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GPC-3、TNF-α在HCC患者血清中呈现高表达,GPC-3、TNF-α的表达与HCC发病、进展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肝癌患者血液及组织中MMP-2、MMP-9的表达,分析二者与肝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住院行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HCC)患者40例作为试验组,经病理确诊为HCC,且未经放、化疗等抗肿瘤治疗;对照组患者40例,包括局灶性增生性结节16例,肝血管瘤13例,肝外伤11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入组患者血液及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的表达。结果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两组患者MMP-2、MMP-9的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发现,试验组患者血液中MMP-2水平(0.384±0.026)、MMP-9水平(0.337±0.012)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试验组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对照组进行MMP-2、MMP-9的检测,结果发现,肝癌组织中MMP-2强阳性(+++)表达30例,MMP-9强阳性(+++)表达31例,阳性率为87.5%、85.0%;癌旁组织无MMP-2、MMP-9强阳性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0%、12.5%;对照MMP-2、MMP-9阳性率分别为7.5%、10.0%。试验组肝癌组织MMP-2、MMP-9的表达阳性率较癌旁组织及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2、MMP-9的表达与静脉浸润、肝内外转移、包膜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病灶大小、肝硬化、甲胎蛋白(AFP)、HBs Ag无关(P>0.05)。结论 MMP-2、MMP-9在肝癌中表达升高,与有无静脉浸润、有无肝内外转移及有无包膜有关,并且出现静脉浸润、有肝内外转移、无包膜的肝癌中,MMP-2、MMP-9表达明显升高,与肝癌的生长、侵袭和转移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紫杉醇对胃癌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及其诱导的胃癌细胞凋亡的周期时相性。方法 用Sub-G1法检测紫杉醇诱导胃癌细胞MKN-28的凋亡,API法检测紫杉醇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的周期时相性,并分选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PSC)观察形态学,MTT法检测紫杉醇对临床胃癌组织细胞的敏感性。结果 Sub-G1法结果显示紫杉醇能诱导胃癌细胞的凋亡,紫杉醇(浓度10 mg/L)诱导胃癌细胞凋亡在10 h后达到高峰;API法检测结果显示紫杉醇诱导胃癌细胞发生凋亡的时相在G2/M期,PSC形态学观察到G2/M期凋亡特征;MTT法结果显示紫杉醇诱导的20例临床胃癌组织标本中,有16例抑制率大于50 %。结论 紫杉醇能诱导胃癌细胞发生凋亡,相对较敏感,其诱导的胃癌细胞凋亡具有周期时相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3Dmax补片在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中不同固定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武汉市第五医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150例腹股沟疝行TEP术患者,根据3Dmax补片固定方法不同分为钉合器固定组、Prolene缝线固定组、生物胶固定组,各50例,观察比较各组临床疗效。结果生物胶固定组与Prolene缝线固组、钉合器固定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52±0.11)、(2.01±0.22)、(2.92±0.42)h,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2.5±7.2)、(24.5±8.6)、(34.2±12.2)mL,患者住院总费用分别(625.8±75.2)、(7125.2±98.2)、(8253.6±125.3)元,术后第1天疼痛评分分别为(1.1±0.5)、(1.8±0.9)、(2.5±1.1)分。与钉合器固定组比较,生物胶固定组及Prolene缝线固定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住院费用更低,术后第1天疼痛评分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生物胶固定组较Prolene缝线固定组效果更好(均P〈0.05)。三组术后住院时间、拔除尿管时间、患者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3Dmax补片钉合器固定、Prolene缝线固定与生物胶固定的对比研究中,生物胶固定模式为最优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新辅助化疗联合保肢术治疗骨肉瘤合并病理性骨折的疗效. 方法 选择新辅助化疗基础上行保肢治疗的骨肉瘤合并病理性骨折患者68例为联合组,同期单纯手术治疗而未接受化疗或仅接受术后化疗的骨肉瘤合并病理性骨折患者22例为非化疗组,同期无病理性骨折在新辅助化疗基础上行保肢治疗的骨肉瘤患者48例为无骨折组,骨肉瘤合并病理性骨折行截肢治疗的患者32例作为截肢组.比较各组患者生存率、局部复发率、转移率及生存质量. 结果 联合组平均预计生存时间较非化疗组显著延长(P<0.05);较无骨折组、截肢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5年生存率比较,联合组较非化疗组显著增高(P<0.05),较无骨折组、截肢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化疗组较截肢组、无骨折组显著降低(P<0.05).联合组局部复发率较非化疗组显著降低(P<0.01);较无骨折组、截肢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组转移率较非化疗组显著降低(P<0.01);较非骨折组、截肢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组社会功能评分显著高于截肢组(P<0.01);生理职能较非化疗组、截肢组均显著增高(P<0.05);总体健康较非化疗组显著增高(P<0.05);其余各项评分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新辅助化疗联合保肢治疗骨肉瘤合并病理性骨折在保证患者生存率的前提下保存了肢体,并且不增加局部复发率及转移率,还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是治疗骨肉瘤合并病理性骨折的合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小金胶囊联合手术治疗瘘管期浆细胞性乳腺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5年4月武汉市第五医院收治的浆细胞性乳腺炎瘘管期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小金胶囊。观察术后7 d时伤口愈合率,不良事件发生率,随访术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时的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有2例在第12个月时失访,5例在24个月时失访,对照组有1例在第12个月时失访,3例在24个月时失访。术后7 d时,观察组愈合率97.9%,对照组愈合率85.4%,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回访中,观察组复发率分别为0%,4.3%,7.0%;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8.3%,17.0%和22.2%,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未观察到与药物有直接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瘘管期浆细胞性乳腺炎在围手术期服用小金胶囊,能提高创口愈合率,降低复发率,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分析肝内胆管结石术式的选择对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同期采用保留胆总管下端和不保留胆总管下端的两种手术方式各 2 5例 ,分析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 ,以及保留胆总管下端oddi括约肌的意义。结果 保留组中术后胆道残石、胆道蛔虫、轻度胆管炎各 1例 ,随访 1~ 3年出现轻度胆管炎 1例 ,胆道残石 1例。不保留组中术后胆道残石 3例 ,9例有返流性胆管炎的症状 ,2例分别随访 2~ 5年 ,发现有胆道残石 ,1例术后 3个月死于消化道大出血。结论 对肝内胆管结石 ,术中应尽可能去除病灶 ,取尽结石 ,选择肝门部胆管与胆总管间置空肠袢吻合术 ,可减少或避免返流性胆管炎的发生 ,简化了胆道残石的处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