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5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
目的 研究抗p53抗体检测以及与甲胎蛋白(AFP)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细胞癌(HCC)诊断的效能。 方法 分别采用ELISA法与电化学发光法检测50例HCC、50例肝脏良性病变(LBL)、50例健康对照(HC)患者的血清抗p53抗体与AFP。 结果 HCC组血清抗p53抗体的水平和阳性率均明显高于LBL组(P<0.05)和HC组(P<0.01)。抗p53抗体对HCC的敏感性为36.0%,特异性为91.0%,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30(95% CI 0.547~0.707); AFP对HCC的敏感性为54.0%,特异性为83.0%,AUC为0.685(95%CI 0.604~0.758); 抗p53抗体与AFP联合检测可将对HCC敏感性提高至76.0%(特异性80.0%),AUC提高至0.770(95% CI 0.694~0.835)。 结论 抗p53抗体对HCC具有理想诊断价值; 抗p53抗体与AFP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对HCC的诊断效能(在保证特异性的前提下,提高敏感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外源锌对原发性肝细胞癌(HCC)BEL-7404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应用TSQ锌离子荧光探针、MTT法、DNA倍体法、吖啶橙/溴乙啶双荧光染色法和Transwell小室法分别检测不同浓度硫酸锌刺激下BEL-7404细胞内锌离子含量、细胞活力、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及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应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不同浓度锌离子对BEL-7404细胞白蛋白的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随着培养环境中锌离子浓度的升高,BEL-7404细胞内的锌离子含量增加,细胞的存活率和细胞迁移与侵袭能力降低,凋亡率升高(P0.05);G0/G1期细胞比例降低,G2/M期细胞比例升高(P0.05);细胞白蛋白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增加(P0.05)。结论:外源性给予锌离子可抑制HCC细胞的活力、迁移与侵袭能力,诱导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周期在G2/M期,并可能降低细胞的恶性表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肝癌切除术中采用Glisson蒂血流阻断与第一肝门血流阻断的临床应用效果差异。方法:选取手术治疗的127例肝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采用Glisson蒂血流阻断肝切除术者62例(Glisson组),采用第一肝门血流阻断肝切除术者65例(传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及术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Glisson组和传统组的手术出血量、肝血流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Glisson组手术时间、术后2 d引流量、住院时间均低于传统组(均P0.05);术后第1、3天两组的ALT、AST、TBIL、PT均较术前显著的升高,同时ALB较术前显著的降低(均P0.05);Glisson组患者术后第1、3天的ALT、AST、PT水平均低于传统组(均P0.05);Glisson组手术并发症率与传统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12.90%vs.18.46%,P0.05)。Glisson组与传统组1、3年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肝癌切除术中采用Glisson蒂阻断病变侧血流较第一肝门血流阻断有利于减轻手术后肝功能损害,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5.
我院于2001年7月为一例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合并脾脏功能亢进伴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早期病人施行了肝肾联合移植加脾切除术。目前该病人已存活2年8个月,移植的肝肾功能正常.生活质量良好,并能胜任社会劳动工作。本文将就肝肾联合移植术(CLKT)后并发症的处理和脾切除术对CLKT的影响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胆道术后感染是最常见的胆道手术后并发症之一。本文总结本院2000~2005年间行开腹胆道手术336例,进行回顾性成组病例对照研究,旨在了解胆道疾病本身及患者自身相关因素对胆道术后感染的影响。1临床资料2000~2005年间行开腹胆道手术336例,发生术后感染48例。其中男性138例,女性1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胆囊癌发病率低 ,约占全部肿瘤的 0 .8%~1.2 % [1 ]。但由于其恶性度高 ,症状不典型 ,发现时多为晚期 ,预后较差。笔者分析了我院 1991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间收治 4 2例胆囊癌病例资料 ,并对其诊治方面问题进行探讨。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性 13例 ,女性 2 9例 ,男女之比 1∶ 2 .2 3,中位年龄 5 2岁 (2 6~ 74岁 )。临床表现 :隐痛、胀痛、食欲不振、厌油感 2 0例 (4 7.6 % ) ;反复胆绞痛、寒战、发热 16例(38.1% ) ;黄疸、黑便、右上腹肿块、恶病质 6例 (14 .3% )。本组 4 2例术前均行 B型超声波检查 ,诊断胆囊占位性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半肝切除术53例应用体会.方法 我院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施行半肝切除术53例,其中原发性肝癌43例,肝门部胆管癌5例,肝胆管结石4例,肝血管瘤1例.其中左半肝切除术35例,右半肝切除术18例.无肝血流阻断者2例,半肝入肝血流阻断23例,常温下间歇性第一肝门阻断28例.术中失血量200~2000 ml,平均为610 ml.结果 53例中,治愈51例(96.2%),死亡2例(3.8%).全组无术中死亡.术后发生明显并发症21例,其中2例肝功能衰竭并诱发多脏器功能衰竭(MOSF)而死亡;4例胸腔积液和2例膈下积液;11例腹水;2例胆瘘.术后1年生存率达81.1%(43/53).结论 实施半肝切除术,要充分暴露术野,注意控制术中出血和切肝量及断面的处理和术后保护肝功能.  相似文献   
9.
影响肝门部胆管癌手术预后因素的多元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近20年来,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和预后已有了极大的改观,但对肝门部胆管癌预后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见。本研究应用多因素生存分析对可能影响肝门部胆管癌手术病人预后的多种因素进行分析,以探讨影响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患者预后的因素。1.资料和方法:选取我院1990年1月至2000年6月间收治的行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治疗病人共42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16例;年龄37~74岁,平均年龄为57.6岁;手术类型包括:①根治性切除术11例,基本术式为肝外胆管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研究旨在构建针对高表达真核翻译延长因子1A2(eEF1A2)的原发性肝细胞癌(HCC)BEL-7402细胞株的eEF1A2-RNAi的细胞模型,为从基因沉默基因敲除层面研究eEF1A2在HCC潜在的致癌作用的功能奠定实验基础。方法通过针对eEF1A2基因的shRNA与线性化的GV115-GFP载体进行连接转化,对获得的重组子(GV115-GFP-eEF1A2-shRNA)进行PCR和测序鉴定。采用慢病毒载体系统将pHelper 1.0载体、pHelper 2.0载体与GV115-GFP-eEF1A2-shRNA共转染293T细胞,包装成eEF1A2-RNAi-LV,并感染高表达eEF1A2的BEL-7402细胞。采用Real 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从mRNA和蛋白水平验证eEF1A2-RNAi-LV对BEL-7402细胞eEF1A2表达的抑制作用。结果成功构建了重组真核表达载体GV115-GFP-eEF1A2-shRNA,并通过慢病毒载体系统包装成eEF1A2-RNAi-LV;将eEF1A2-RNAi-LV转染至BEL-7402细胞后,细胞eEF1A2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分别下降了84.1%和64.5%,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较具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转染后的BEL-7402细胞eEF1A2基因被特异性沉默。结论成功构建了eEF1A2-RNAi的BEL-7402细胞模型,为进一步从基因敲除层面研究eEF1A2在HCC潜在的致癌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