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3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本文对西医高等院校中医教学中存在问题进行了浅析,提出了从完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激发学习热情、注重医文互融四个方面提高中医学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黄芩苷对炎症性肠病小鼠模型Th22细胞比例及IL-22浓度的影响,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探讨黄芩苷治疗该病的免疫学机制。方法: C57BL/6小鼠用3.5%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odium sulfate)建立结肠炎小鼠模型,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黄芩苷组。应用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各组小鼠Th22细胞比例和外周血血清IL-22的表达;分离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用含黄芩苷(0、10、20、40 μmol·L-1)培养基培养48 h,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淋巴细胞中Th22细胞比例。结果:黄芩苷在体内外实验中均降低Th22细胞比例与IL-22的表达。结论:黄芩苷能够在体外和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体内抑制Th22的分化及IL-22的表达,提示黄芩苷对Th22介导的炎症性疾病具有较好的治疗潜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黄芩汤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过程中对三型固有淋巴细胞(ILC3)及辅助性T细胞(Th)免疫反应的调控作用。方法将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黄芩汤低、中、高剂量组(HL,2.275 g/kg;HM,4.55 g/kg;HH,9.1 g/kg)。各组自由饮食,除正常组自由饮用蒸馏水外,其余各组小鼠自由饮用3%葡聚糖硫酸钠溶液,持续7d以建立UC模型,同时美沙拉嗪组和黄芩汤低、中、高剂量组小鼠每日分别给予美沙拉嗪及低、中、高剂量黄芩汤灌胃1次。流式细胞术分析结肠固有层淋巴细胞中ILC3s细胞比例及其表面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类(MHCⅡ)分子表达变化以及Th细胞中Th1与调节性T细胞(Treg)的比例变化。采用Milliplex多因子测定方法检测结肠组织中多个细胞因子含量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黄芩汤各剂量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症状得以缓解,疾病活动指数评分及宏观评分下降(P < 0.001)。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黄芩汤各剂量组小鼠结肠中ILC3s细胞比例增加(P < 0.05)且MHCⅡ分子表达增多(P < 0.05),其中黄芩汤低、中剂量组Th1细胞比例降低(P < 0.05)而Treg细胞比例增加(P < 0.05)。Milliplex多因子测定结果表明,黄芩汤各剂量组小鼠结肠组织中Th细胞相关的促炎性细胞因子如白介素-2、白介素-17A、白介素-23、α肿瘤坏死因子、γ干扰素含量降低(P < 0.05)。结论黄芩汤通过增加ILC3s细胞数目及其MHCⅡ的表达,调节Th细胞免疫反应,从而缓解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  相似文献   
4.
黄芩汤对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湿热型结肠炎中Th1/Th2的状态以及黄芩汤对Th1/Th2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湿热型结肠炎的免疫学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高糖饲料联合人工气候箱法造出大鼠湿热型体质,结合三硝基苯磺酸(TNBS)法建立湿热型结肠炎模型;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湿热+TNBS组、黄芩汤组、美沙拉嗪组;对大鼠进行临床活动度观察、结肠组织的宏观和微观观察、检测结肠长度重量、脾脏和胸腺的重量和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析大鼠血清和结肠组织中γ-干扰素(INF-γ)、白细胞介素12(IL-12)、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结果黄芩汤能够有效缓解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临床症状,降低大鼠血清及结肠组织Th1细胞因子INF-γ和IL-12并提高Th2细胞因子IL-4和IL-10的表达。结论黄芩汤可以改善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炎症反应,调节Th1/Th2细胞的平衡,这可能是其治疗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湿热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模型的影响。方法:采用内因(高脂高糖饮食)和外因(高湿高温气候)因素刺激,再辅以DNCB/乙酸灌肠建立湿热UC大鼠模型,探讨湿热对UC大鼠证候学、病理学及免疫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湿热UC比单纯UC更早出现与大肠湿热UC患者相似的临床症状,DAI、病理学评分均升高;湿热UC血清SOD、MPO、MIF和组织TXB_2水平明显高于单纯UC(P0.05);湿热UC血清和组织MPO、P选择素、组织MIF、TXB_2与单纯UC表达水平一致,均比正常组升高。结论:血清SOD、MPO、MIF和组织TXB_2水平可作为判断湿热病因所致UC的免疫标识物;湿热能促进UC的发生和进一步加重炎症程度,是UC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测黄芩苷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CD4+CD29+抑制作用。[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按抛硬币方法简单随机分溃疡性结肠炎组33例,IBS-D组30例,健康对照组30例。流式细胞仪检测UC患者CD4+CD29+的表达及MTS法检测细胞增殖。[结果]UC患者外周血中CD4+CD29+T细胞发现与健康对照组和IBS-D组相比,CD4+和CD4+CD29+增高;黄芩苷干预,第2和3天抑制增殖明显,在40umol和20umol浓度干预下CD4+CD29+较未干预前、DMSO干预、5umol干预和10umol干预之间有明显差异。[结论]黄芩苷能通过抑制CD4+CD29+增殖作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相似文献   
8.
9.
目的研究黄芩苷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表达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1年1月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分院和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内科门诊、住院部及消化内镜中心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UC患者33例(UC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患者30例(IBS-D组),以30名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取不同浓度的黄芩苷体外干预U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Q-PCR检测不同浓度黄芩苷体外干预下UC患者IL23R基因表达;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4、STAT6及磷酸化(p)-STAT4、p-STAT6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中IFN-γ、IL-4及IL-10水平变化,同时检测不同浓度黄芩苷对U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蛋白表达及细胞因子IFN-γ、IL-4及IL-10水平的影响。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浓度为40μmo L黄芩苷对US患者IL23R基因表达明显下降(P0.01)。与健康对照组和IBS-D组比较,US组患者p-STAT4/STAT4值均增高(P0.05),p-STAT6/STAT6值均下降(P0.05),IFN-γ、IL-4及IL-10水平均升高(P0.05)。UC患者在体外黄芩苷干预下,分别与阴性对照组、黄芩苷5、10μmo L组比较,浓度为20、40μmo L黄芩苷p-STAT4/STAT4值均下降(P0.05),浓度为20、40μmo L/L黄芩苷pSTAT6/STAT6值均增高(P0.05);浓度为20、40μmo L黄芩苷IFN-γ、IL-4水平降低(P0.05),IL-10水平升高(P0.05)。结论浓度为40μmo L黄芩苷的体外抑制p-STAT4/STAT4,调节p-STAT6/STAT6及相关细胞因子,使免疫平衡而缓解溃疡性结肠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前列安栓治疗Ⅲ型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Ⅲ型前列腺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36)和对照组(n=24),治疗组应用前列安栓,对照组应用野菊花栓。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慢性前列腺炎症状积分指数(NIH-CPSI评分)和前列腺按摩白细胞计数(EPS-WBC)变化,并应用SPSS统计学处理方法分析处理。结果: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前列安栓的综合治疗效果优于野菊花栓。结论:前列安栓是治疗Ⅲ型前列腺炎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