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宁夏枸杞叶中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中药宁夏枸杞叶中的化学成分。方法使用70%乙醇对宁夏枸杞叶进行提取,所得浸膏混悬后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进行萃取。分别取乙酸乙酯层和正丁醇层,使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制备液相色谱及薄层色谱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利用理化常数和核磁共振、质谱等波谱学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宁夏枸杞叶70%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层和正丁醇萃取层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对甲氧基苯甲酸(1),对甲氧基肉桂酸(2),东莨菪素(3),对羟基苯甲醛(4),对羟基苯乙酮(5),(Z)-2-亚乙基-3-甲基丁二酸(6),槲皮素(7),腺苷(8),东莨菪苷(9),芦丁(10)。结论化合物1,2,4,6,8为首次从枸杞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5,9为首次从宁夏枸杞叶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紫杉醇白蛋白微粒治疗晚期乳腺癌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荆  于世英 《肿瘤防治研究》2008,35(11):815-818
 目的 比较紫杉醇白蛋白微粒和以聚氧乙烯蓖麻油为溶剂的紫杉醇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和 不良反应。方法 共收治晚期乳腺癌21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紫杉醇白蛋白微粒每次 剂量260 mg/ m2 ,对照组聚氧乙烯蓖麻油为溶剂的紫杉醇每次剂量175 mg/ m2 ,均为每3 周重复1 次。 对照组化疗前常规给予地塞米松、西米替丁和苯海拉明预防过敏反应。两组患者各接受了至少4 个周 期的治疗,每2 个周期评价一次疗效。结果 治疗组9/ 9 例获得CR + PR ,对照组为7/ 12 例。两组均未 发生过敏反应,主要不良反应是神经毒性和粒细胞减少。结论 紫杉醇白蛋白微粒与以聚氧乙烯蓖麻 油为溶剂的紫杉醇相比,疗效相当,治疗组在未进行预防过敏反应处理的情况下,无一例发生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性,65岁,1996年起出现间断颈部不适及声嘶。2000年6月入我院,查体见甲状腺下极一3cm×2cm肿块。颈CT示甲状腺右叶后下部肿瘤,病灶周边界限不清;MRI示甲状软骨右侧壁残缺。穿刺细胞学疑乳头状癌。2000年9月5日行甲状腺癌根治术+颈段食管节段性切除+气管端端吻合。[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接受胸部放疗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中可溶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水平与患者总生存时间(OS)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11例局部晚期的 NSCLC 患者,均接受单纯胸部放疗或者同步放化疗,并于放疗开始前采集外周静脉血,采用 ELISA 法检测血浆可溶性 EGFR 水平。治疗完成后定期随访生存状况。【结果】所有患者放疗前血浆可溶性 EGFR 水平为34.9(17.5~70.2) ng/mL ,高于此中位浓度的患者的中位 OS 为30.0个月,低于此中位浓度的患者的中位 OS 为10.1个月,EGFR 水平高者中位 OS 显著高于水平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1)。多因素分析显示不吸烟/既往吸烟,腺癌,同步放化疗及基线 EGFR ≥34.9 ng/mL 是 OS 延长的独立预后因素(均 P <0.05)。【结论】血浆可溶性 EGFR可作为判断接受胸部放疗的局部晚期 NSCLC 患者预后的一项生物学标记物。  相似文献   
5.
刘勇  席青松  赵荆  于世英 《医药导报》2011,30(5):598-601
目的比较拓扑替康(topotecan,TPT)单药标准方案与周疗方案二线治疗难治/耐药型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52例难治/耐药型小细胞肺癌患者,其中28例随机接受TPT标准方案治疗:TPT 1.5 mg•(m2) 1,第1~5天静脉滴注,21 d为1个周期;另外24例给予周疗方案:TPT 3.5 mg•(m2) 1,第1,8,15天静脉滴注,28 d为1个周期。完成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 结果标准方案组与周疗方案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4.4和4.3个月(P>0.05)。标准方案组和周疗方案组有效各2例。两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Ⅲ~Ⅳ度粒细胞下降、血小板下降及贫血,标准方案组均明显高于周疗方案组;Ⅲ~Ⅳ度非血液学毒性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PT周疗方案与标准方案治疗难治/耐药型小细胞肺癌疗效相近,但前者血液学毒性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6.
目的 血清淀粉酶A(serum amyloid A,SAA)是一种非特异性急性时相反应蛋白,肿瘤患者血清中浓度可较健康人群明显增高.本研究旨在探索接受胸部放疗的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SAA浓度与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和发生放射性肺炎相关性.方法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2012-07-15-2015-06-01共入组115例不可手术切除的或者局部晚期的NSCLC患者,并接受单纯胸部放疗或者同步放化疗.分别于放疗开始前(基线)、放疗2周、放疗4周及放疗完成后3个月内采血,并采用ELISA法检测SAA浓度.放疗完成后1年内根据CT-CAE 4.0标准记录患者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情况.OS的计算方法为放疗开始至患者死亡或者至2016-03-31研究截止.采用SPSS 18.0及GraphPad Prism 5.0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准α=0.05.结果 共114例患者进入数据分析,中位随访时间为17.1个月.全组患者基线SAA浓度中位值为101.4 μg/mL.<和≥此中位浓度患者的中位OS分别为25.8和14.3个月,χ2 =5.519,P=0.019.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放疗剂量及基线SAA是OS延长的独立预后因素.放疗后SAA浓度(142.6 μg/mL)较放疗前明显降低(420.1 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0,P=0.001.放疗后出现≥2级和<2级放射性肺炎患者的基线SAA平均浓度分别为476.7和113.0 pg/mL,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2,P=0.009.结论 在接受胸部放疗的局部晚期NSCLC患者中,SAA有可能作为预测放射性肺炎和预后的分子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厄洛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放疗后复发/进展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NSCLC脑转移放疗后复发/进展患者的临床资料. 全部患者均接受厄洛替尼 150 mg&#8226;d-1口服治疗,8周后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 结果 携带EGFR基因外显子19/21突变者13例,状态不详者24例. 全部患者颅内转移灶的疾病控制率为56.7%,其中部分缓解5例(13.5%),稳定16例(43.3%);突变组部分缓解、稳定分别为3,8例,状态不详组部分缓解、稳定分别为2,8例. 全部患者全身病变的疾病控制率为40.5%,其中部分缓解3例(8.1%),稳定12例(32.4%);突变组部分缓解、稳定分别为2,7例,状态不详组部分缓解、稳定分别为1,5例. 突变组较状态不详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Ⅰ或Ⅱ度的乏力24例(64.9%)、皮疹16例(43.2%)与腹泻8例(21.6%),突变组较状态不详组皮疹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厄洛替尼对NSCLC脑转移放疗后复发/进展患者有一定的疗效,对EGFR突变患者疗效更佳,且不良反应较轻,可以作为NSCLC脑转移放疗后复发/进展者的一种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分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局部病灶放疗后所产生的远隔效应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均接受原发灶或者转移灶的放疗联合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治疗。评估放疗后病灶大小的变化情况,随访患者的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放疗后产生了远隔效应的患者为19例(48.7%)。其中,10例接受立体定位放疗(SBRT)的患者发生了远隔效应,占所有接受SBRT治疗患者的66.7%。10例患者接受了肝转移灶的放疗。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放疗照射部位、放疗方式、放疗等效生物学剂量BED10以及单次剂量与产生远隔效应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在多因素分析中,接受肝部病灶放疗、SBRT模式、单次放疗剂量≥8Gy的患者更容易出现远隔效应(P<0.05)。全体患者的中位(95%CI)PFS为10.43(3.97~16.89)个月,1年PFS率为43.5%。其中,放疗后产生和未产生远隔效应的患者的中位(95%CI)PFS分别为21.33(10.79~31.9)个月和7.97(7.07~8.87)个月,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体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结论】在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SBRT联合GM-CSF治疗可能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模式。单次较大的放疗剂量以及针对肝部病灶的放疗或许激发更多的免疫效应,更容易产生远隔效应,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天门冬属植物戈壁天冬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使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制备液相色谱及薄层色谱等多种色谱分离技术对戈壁天冬全草95%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利用理化常数和多种波谱技术对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结果 从戈壁天冬中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其中6个是木脂素类化合物,分别为(+)-松脂素(1),(-)-丁香脂素(2),(+)-丁香脂素-4'-O-β-D-葡萄糖苷(3),(-)-表丁香脂素(4),(+)-nyasol(5),(+)-4'-O-methylnyasol(6);3个酚酸类化合物,分别为阿魏酸(7),异阿魏酸(8),咖啡酸(9)。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4和8为首次从天门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