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阐明BRAF基因突变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集整理2012年至2014年间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头颈外科行手术治疗的27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对其肿瘤组织进行BRAF基因检测并通过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中央区(Ⅵ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275例患者中,女性224例(81.5%),男性51例(18.5%)。有57.8%(159/275)的患者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BRAF的突变率为53.8%(148/275),其中,超声下有无钙化(ORadjusted=1.47,95%CI:1.10~1.98,P=0.01)、肿瘤的长径(ORadjusted=1.48,95%CI:1.04~2.30,P=0.048)及患者的年龄(ORadjusted=1.48,95%CI:1.04~2.30,P=0.048)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分层分析后,BRAF突变在超声下边界尚清组(ORadjusted=3.19,95%CI:1.18~9.43,P=0.023)和超声下无钙化组(ORadjusted=4.84,95%CI:1.68~13.84,P=0.003)均与淋巴结转移正相关。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具有一定比例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BRAF突变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特征性分子事件,钙化、低年龄组及肿瘤长径较长的患者更易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尽管超声下边界尚清或无钙化,但一旦合并BRAF突变则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常情况下,闭孔动脉起自髂内动脉前干,沿骨盆侧壁行向前下方,伴闭孔静脉和闭孔神经穿过闭孔膜进入闭孔管,出骨盆至股部,分前后2终支。闭孔动脉在骨盆内除分支至髂骨、髂肌、膀胱等处,尚发出一耻骨支,耻骨支沿耻骨后面内进,与对侧同名支及腹壁下动脉的耻骨支吻合。作者在制作教学标本时发现左侧闭孔动脉变异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BRAFV600E突变状态和颈部淋巴结转移(CLNM)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甲状腺切除术的262例PTC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同侧颈部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和BRAFV600E突变的检测。结果BRAFV600E阳性与阴性患者甲状腺外侵犯的发生率分别为30.6%(45/147)及10-4%(12/115),CLNM阳性与阴性患者甲状腺外侵犯的发生率分别为30.8%(37/120)及14.1%(20/1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单一BRAFV600E阳性或CLNM阳性的患者PTC发生甲状腺外侵犯的风险显著增高(OR=5.02,95% CI=1.56—16.13,P=0.007;OR=3.94,95%CI=1.07~14.46,P=0.039)。BRAFV600E阳性合并CLNM的PTC患者发生甲状腺外侵犯的风险进一步增高(OR=11.09,95%CI=3.54~34.74,P〈0.001)。结论BRAFV600E突变及CLNM与PTC发生甲状腺外侵犯相关。BRAFV600E阳性伴CLNM的PTC患者发生甲状腺外侵犯的风险进一步增高。  相似文献   
4.
伞柄状胰1例     
作者在解剖标本时,发现伞柄状胰1例。现报道如下。1解剖资料男尸,身高166 cm,45岁左右,体形偏胖。胰腺呈横向位于腹上区和左季肋区,其胰头部(最右端)被十二指肠环抱,胰尾部(最左端)抵达脾门。本例胰腺形态呈伞柄状,从胰头处向左下呈弧状分布。变异部分位于肠系膜上动静脉和十二指肠之间,其与胰头相接处最厚,最厚处厚度为23.34 mm。伴十二指肠水平部而行,逐渐变薄,至末端(最薄处)达腹主动脉左侧缘。测得其正常部分长度为170.80mm,胰头到变异部末端长度为94.72 mm,正常胰尾厚度为23.12 mm,变异部分最薄处厚度为4.72mm。以十二指肠悬肌的起点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与甲状腺肿物和甲状腺乳头状癌(PTC)Ⅵ区淋巴结转移相关的影响因素,阐明恶性甲状腺肿物和PTC发生Ⅵ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99例行甲状腺癌根治术并行Ⅵ区淋巴结清扫术的PTC患者资料及22例行甲状腺腺叶切除术的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资料。依据病理结果将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例分为Ⅵ区淋巴结转移组(48例)和未转移组(51例)。利用Pearson χ2检验分析性别、年龄、肿瘤大小、B超显示钙化及边界情况等临床相关因素与恶性甲状腺肿物及PTC患者Ⅵ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性别与甲状腺肿物的良恶性无明显相关性(P=0.959,OR=0.972),但年龄与其有相关性(P<0.05,OR=0.341),B超显示钙化(P< 0.001,OR=0.115)和边界不清(P<0.001,OR=18.947)与甲状腺肿物的良恶性明显相关。性别(P=0.379,OR=1.523)、钙化(P=0.064,OR=2.649)和边界不清(P=0.536,OR=0.727)与PTC患者Ⅵ区淋巴结转移的无相关性,年龄(P<0.01,OR=3.498)和肿瘤大小(P< 0.001,OR=0.177)与其有相关性。B超提示同时存在钙化及边界不清与PTC患者Ⅵ区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0.189,OR=1.781)。结论:年龄是恶性甲状腺肿物的危险因素,也是PTC患者发生Ⅵ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B超提示肿物的钙化和边界不清是恶性甲状腺肿物的危险因素,但尚不能作为判断PTC患者Ⅵ区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因素;肿瘤大小可以提示PTC患者是否发生Ⅵ区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