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在极性流动相条件下,用自制的3,4-二氯-万古霉素手性柱拆分克伦特罗和马布特罗对映体.方法流动相组成为甲醇,添加不同的冰乙酸和三乙胺,观察了流动相中不同的酸碱添加剂,以及不同流速与柱温对拆分对映体的影响.结果当流动相条件为甲醇:冰乙酸:三乙胺=100:0.05:0.05(V:V:V),流速为1 mL/min时,克伦特罗和马布特罗的选择因子分别能达到1.232和1.299,分离度分别为1.006和1.015.结论在自制的3,4-二氯-万古霉素手性柱上克伦特罗和马布特罗得到了较好的分离.  相似文献   
3.
王利春  王志勇  崔友祥  谷晓娟 《河北中医》2010,32(12):1847-1848
<正>2006-08—2009-04,我们应用电针背俞穴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干、小脑梗死后平衡障碍30例,结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0例均为本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男18例,女12例;年龄41~68岁,平均52岁;病程2 d~1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启闭利咽针法配合增液白虎汤治疗气阴两虚型鼻咽癌(NPC)放疗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4例NPC放疗后吞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2例予单纯康复训练,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启闭利咽针法配合增液白虎汤治疗,均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后卡氏功能状态评分(KPS)、吞咽造影检查(VFSS)评分、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分级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文版安德森吞咽困难量表(MDADI)评分变化;比较2组中医疗效。结果 治疗后2组中医症状各项评分及总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症状各项评分及总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KPS、VFSS评分、FOIS分级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KPS、VFSS评分、FOIS分级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多发性骨髓瘤(MM)并发肾损害(RI)的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 收集2012年6月1日—2019年10月31日于我院确诊的958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RI患者197例,非RI患者761例,按病例纳入时间分为训练组(RI患者134例,非RI患者538例)和验证组(RI患者63例,非RI患者223例).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训练组MM患者并发肾损害的危险因素.根据赤池信息准则(AIC)建立MM并发RI模型,并将该模型用于验证组人群进行验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Hosmer-Lemeshow检验及决策曲线分析(DCA)验证与评估该模型的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实用价值.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尿酸、尿蛋白、血红蛋白、球蛋白、血免疫球蛋白轻链κ/λ比值、校正血清钙、尿隐血为MM患者RI的独立危险因素.由上述指标构建MM并发RI的预测模型.训练组和验证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2和0.928,Hosmer-Lemeshow检验P=0.374(P>0.05),显示该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校准度,DCA结果表明该模型的安全性及患者的临床净获益较高.结论 MM并发RI预测模型的准确度和临床实用性较高,利于MM并发RI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切脉针刺联合下颏抗阻力(CTAR)训练对鼻咽癌(NPC)放疗后吞咽障碍(SD)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60例NPC放疗后SD患者随机分为CTAR训练组和联合组,每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训练,在此基础上,CTAR训练组患者给予CTAR训练干预,联合组患者给予切脉针刺联合CTAR训练干预,两组干预周期均为4周。干预前后,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WST)分级情况和吞咽造影检查(VFSS)评分;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水平,评价患者的营养状况;比较两组患者的误吸发生率;采用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1)干预后,两组患者的WST分级情况均优于干预前(P<0.05),且联合组患者的WST分级情况优于CTAR训练组(P<0.05)。(2)干预后,两组患者的VFSS评分较干预前均明显升高(P<0.05),且联合组患者的评分高于CTAR训练组(P<0.05)。(3)干预后,两组患者的ALB、PA水平较干预前均明显升高(P<0.05),且联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耳鸣患者的神经内科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在2017年1月到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耳鸣患者作为案例进行对比研究,总共入选患者126例,以随机数字法方式进行分组处理。常规组应用西比灵药物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添加敏使朗。总结并对比实验组与常规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全血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整体治疗有效率(96.55%)相对于常规组而言有明显优势,数据优势突出,对比结果有意义(P0.05);干预之前两组患者的全血黏度基本相当,对比结果无意义(P0.05);干预之后实验组患者的全血黏度相对于常规组有明显优化,数据差异明显,对比结果有意义(P0.05)。结论:耳鸣患者的神经内科临床治疗方法中西比灵+敏使朗具备较高的临床治疗效果突出,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头穴丛刺长留针法治疗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ersistent postural-perceptual dizziness, PPP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药物组、针刺组、针药组,每组40例,3组在应用前庭康复训练基础上,药物组接受氢溴酸西酞普兰治疗,针刺组应用头穴丛刺治疗,针药组采用头穴丛刺联合口服西酞普兰治疗。比较3组在入组时及治疗8 W后的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 DHI)评分,不良反应采用副反应量表评定。结果治疗8 W后,3组DHI评分较入组时均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药物组、针刺组比较,针药组DHI评分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药物组、针药组比较,针刺组副反应量表评分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应用前庭康复训练基础上,头穴丛刺长留针法治疗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效果显著,与氢溴酸西酞普兰相当,避免了该药的不良反应;头穴丛刺与氢溴酸西酞普兰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与IgA肾病(IgAN)诊断相关的临床指标,构建IgAN的无创诊断模型.方法 选取2012年6月1日—2019年6月30日在我院肾病科住院并行肾穿刺活检的肾炎综合征患者4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病例纳入时间分为训练集(IgAN 147例,非IgAN 118例)和验证集(IgAN 88例,非IgAN 87例).收集并比较分析训练集IgAN和非IgAN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有无高血压史)、血清学指标(血清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及血清IgA、血清IgG水平等)和尿液指标(尿红细胞计数、24 h尿蛋白定量)是否存在差异,将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指标进行ROC分析,筛选出与IgAN诊断相关的因素并建立诊断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验证集人群进行验证.结果 根据ROC分析,尿红细胞计数、血清总蛋白、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IgA/C3比值及血清IgG水平是诊断IgAN的影响因素;由上述指标构建IgAN诊断模型,训练集ROC曲线下面积为0.88(95%CI=0.84~0.92),诊断灵敏度为83.67%,诊断特异度为79.66%,阳性预测值为83.67%,阴性预测值为79.48%,验证集ROC曲线下面积为0.84(95%CI=0.78~0.89),诊断灵敏度为79.55%,诊断特异度为73.56%,阳性预测值为76.53%,阴性预测值为83.11%,说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结论 基于尿红细胞计数、血清总蛋白、血清LDL-C、IgA/C3比值及血清IgG等指标建立的IgAN无创诊断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用于辅助IgAN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自制的替考拉宁手性色谱柱上对克伦特罗和马布特罗进行对映体分离,探讨其手性识别机理.方法在流动相组成的甲醇/乙醇/冰醋酸/三乙胺=50/50/0.05/0.05(V/V/V/V),流速1.0 mL/min,柱温25℃.应用了极性流动相中不同浓度的酸碱添加剂,不同浓度的乙醇,柱温和流速对克伦特罗和马布特罗对映体进行分离.结果在上述条件下,克伦特罗对映体和马布特罗对映体的选择因子分别达到1.37和1.51.结论自制的替考拉宁手性柱对克伦特罗和马布特罗的对映体具有一定的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