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目的]探讨扣眼穿刺法在疑难高位动静脉内瘘穿刺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15例疑难高位内瘘采用钝针扣眼穿刺,观察扣眼穿刺后病人对护士的选择性、穿刺成功情况以及渗血和动脉瘤的发生情况。[结果]病人对护士的选择性明显下降,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和改善渗血情况,原有动脉瘤无增大、未发生新的动脉瘤。[结论]扣眼穿刺法在疑难高位内瘘穿刺中能显著提高穿刺成功率和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观察双重血浆置换(DFPP)治疗系统性硬化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DFPP的12例系统性硬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DFPP前后生化、免疫指标及改良Rodnan皮肤评分的变化。结果:除1例在首次DFPP后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外,无其他不良反应。DFPP后,患者免疫球蛋白Ig G、Ig M、血沉、球蛋白较置换前有明显下降,血浆置换后抗SCL-70抗体及抗着丝点抗体(ACA)、抗U1核糖核蛋白抗体(抗U1RNP抗体)无明显变化,但改良Rodnan皮肤评分明显好转(17.2±7.7 vs 23.6±9.3,P=0.007)。结论:DFPP能够改善免疫反应,改善皮肤症状,是治疗系统性硬化症的一个安全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探讨配对血浆滤过吸附(CPFA)串联血液透析对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择MODS患者7例,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CPFA串联血液透析(A)和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B)治疗,A,B治疗顺序随机,间隔一夜洗脱期(12h).记录患者相关的临床情况并计算治疗前后APACHE Ⅱ评分及最终人肾存活情况.分别在CPFA、HVHF治疗0、5、10h采集患者血浆,检测sE选择素、血栓调节蛋白(sTM)的浓度.另取不同治疗时间点患者血清与正常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共同孵育24h,检测上清液中sE选择素及sTM的浓度. 结果:(1)两种治疗平均动脉压(MAP)均明显升高(99.00±18.02 vs.120.75±20.02,92.33±18.33 vs.115.33±18.50,P<0.05),且升压药剂量减少;CPFA后APACHE Ⅱ评分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25±7.18 vs.19.00±6.83,P<0.05);HVHF后APACHE Ⅱ评分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7.00±5.29 vs.22.33±5.13,P>0.05);(2)患者体循环血清sE选择素、sTM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76.7±76.7 vs.35.1±10.4,8.44±1.81 vs.4.54±2.97,P<0.01);经过HVHF一个循环后E-选择及sTM水平略有下降(P>0.05),经过CPFA一个循环,这两种标志物的水平明显下降(179.1±77.4 vs.161.3±74.3,8.42±1.90 vs.6.83±1.39,P<0.05);HVHF或CPFA治疗后,患者体循环中血清sE选择素、sTM浓度有下降趋势,但均未达统计学意义(P>0.05);(3)HVHF治疗10h的血清刺激HUVEC,上清液中sTM水平明显下降(15.29±3.11 vs.10.29±2.74,P<0.05),5h时上清液中sE选择素、sTM的浓度变化不明显(37.33±8.33 vs.25.74±4.23,15.29±3.11 vs.12.93±3.12,P>0.05);CPFA治疗5h的血清刺激HUVEC,上清液中sTM的水平已明显下降(15.01±2.99 vs.11.41±2.72,P<0.05),到10h时上清液中sE选择素明显下降(37.99±8.75 vs.21.64±3.12,P<0.05),sTM浓度下降更显著(15.01±2.99 vs.9.32±3.21,P<0.01). 结论:MODS患者内皮细胞功能明显异常.CPFA较HVHF在一次循环中能更有效地清除sE选择素及sTM;体外实验表明相对于HVHF,CPFA能更早且更好的改善内皮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中2种不同卸灌方式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肝素生理盐水冲洗浸泡灌流器,使灌流器中吸附剂充分膨胀肝素化,灌流器串联于透析器前端,联合治疗2.5h,卸下灌流器,再继续透析1.5h。20例患者每人3次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其中10例30次生理盐水卸灌法,10例30次部分空气卸灌法。结果生理盐水卸灌法和部分空气卸灌法对中大分子毒素清除无影响(P〉0.05),部分空气卸灌法的残血量大于生理盐水卸灌法(P〈0.01),生理盐水卸灌法延续透析结束后透析器的凝血程度大于部分空气卸灌法(P〈0.05)。结论 2种回血卸灌方式对中大分子毒素清除无影响;在减少失血量、杜绝空气栓塞、避免感染等方面,生理盐水卸灌法优于部分空气卸灌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心肾综合征患者的疗效,评估影响其预后的因素,以帮助优化选择获益更多的患者.方法 收集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的心肾综合征患者59例的临床资料按住院期间生存或死亡分为两组,回顾性分析对住院期间死亡率影响的因素.结果 生存组30人,死亡组29人,以下统计量在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表示为统计量/单位(生存组比死亡组均数±标准差,P):血滤前血清肌酐umol/L (411.123±239.847比270.393±150.719,P=0.009)、总胆红素umol/L(10.824±7.859比52.741±111.946,P=0.049)、直接胆红素umol/L (4.631±4.057比27.528±58.753,P=0.041);血常规中白细胞109/L (8.027±4.218比11.925±6.416,P=0.008)、中性粒细胞计数109/L(6.530±3.994比10.015±6.029,P=0.011)、血红蛋白g/L (94.13±20.460比108.90±25.753,P=0.018)、红细胞压积(0.2838±0.0555比0.3247±0.0790,P=0.025);心脏超声指标中左室舒张末内径mm(47.22±14.103比62.29±11.470,P=0.019)、左室收缩末内径mm(31.89±10.386比46.00±13.051,P=0.009)、射血分数%(60.333±8.231比50.886±14.580,p=0.05);血滤开始时的收缩压mmHg (131.47±26.271比114.28±20.800,P=0.007)、平均动脉压mmHg (90.200±18.020比80.552±17.357,P=0.041)以及血滤过程的平均脱水量ml (2184.167±889.364比1664.166±775.994,p=0.020).校正其他因素后,白细胞升高为死亡的危险因素,OR值1.242,95% CI(1.242,1.480);血清肌酐升高不是CRS预后的关键因素,OR值0.994,95% CI(0.989,1.000).结论 血滤开始时的心功能状况,血滤过程的脱水量与预后密切相关.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起始时的感染和水负荷状况与住院期间死亡独立相关.关注这些指标有助于选择获益更多的适应人群.  相似文献   
8.
三区域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胸段食管癌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颈、胸、腹三区域淋巴结清扫术在胸段食管癌中的临床应用及判断病理分期。方法:对308例胸段食管癌患者在切除癌肿的同时,施行了颈、胸、腹三区域淋巴清扫术。结果:305例患者获根治性切除,术后并发症28例(9.06%),淋巴结受累194例(62.99%),术后死亡3例(0.97%)。颈部、纵隔、和腹部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8.21%、53.20%、12.72%。结论:胸段食管癌易发生广泛及跳跃性淋巴结转移,扩大淋巴结清扫范围有利于提高手术根治率和临床病理分期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颈胸结合部食管癌是以胸销关节为中心,累及颈、咽部食管及上胸段食管的恶性肿瘤,由于病变部位特殊,手术操作困难,过去优先选择放射泥泞;但放疗术后五年存活率仅10%~18%。为了提高生存率,近年来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逐渐受到重视。我院胸外科自1988年至1995年,经手术治疗的颈胸结合部食管癌16例,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男10例,女6例,年龄42~67岁,术前很受侵者2例,气管受侵者2例,1侧喉返神经受偎者2例,右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者3例,颈部们及肿块者1例,放射治疗后原位县发和颈段食营转移者各1例。上消化道…  相似文献   
10.
重症感染易合并脓毒血症诱发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处理措施及时得当,器官功能障碍为可逆性,否则向衰竭进展,有极高致残率和病死率[1]。传统的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技术用于救治MODS,使MODS的抢救成功率有所提高,但对于重症感染合并MODS病人,因其体内许多炎症因子的相对分子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