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2篇
  2022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慢性砷中毒对小鼠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为探讨砷对心脏毒性作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健康成年昆明小鼠40只,雌雄各半,分为对照组、慢性砷中毒染毒组(15mg/L含砷水),自由饮水3个月。建立慢性砷中毒动物模型后,测定各组小鼠心脏中砷含量,采用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的病理变化,透射电镜观察小鼠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1.染毒组小鼠心脏中砷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HE染色观察染毒组心肌细胞肿胀,形态不规则,排列紊乱;3.电镜下观察染毒组心肌细胞肌原纤维排列紊乱,结构不清,线粒体嵴断裂,存在线粒体空泡化。结论:砷中毒可致心肌细胞病理及超微结构改变。  相似文献   
2.
以问题为基础的(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是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其核心是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导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团结协作意识,建立临床思维能力,对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文章对PBL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针对PBL在人体解剖学教学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探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信号通路在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CIRI)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夹闭小鼠双侧颈总动脉建立动物模型。模型组分为3 h、6 h、12 h、1 d、3 d、7 d、14 d、21 d,共8组。TTC染色确定脑缺血损伤区域,TUNEL法检测不同时间缺血区细胞凋亡数,原位杂交法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NF-κB信号通路靶基因/蛋白Bcl-2和C-myc mRNA及蛋白表达。PDTC抑制NF-κB信号通路后,TUNEL法和原位杂交检测建模后1 d、7 d、14 d神经细胞凋亡数及Bcl-2和C-myc mRNA变化情况。结果各模型组海马CA3区凋亡细胞数量、Bcl-2 mRNA和C-myc mRNA阳性细胞数及二者蛋白表达量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0.05);PDTC抑制NF-κB信号通路后,各抑制组与对应时间点模型组相比,Bcl-2 mRNA阳性细胞数减少,TUNEL阳性细胞数和C-myc mRNA阳性细胞数增加(P0.05)。结论 CIRI早期即出现有凋亡细胞数的增加,并在其后较长一段时间内细胞凋亡过程仍存在着持续性的进展;NF-κB信号通路在CIRI病程进展中对神经细胞凋亡起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Bcl-2诱导和C-myc抑制共同发挥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探讨Wnt/β-catenin及相关因子在缺血再灌注小鼠海马中的表达规律.方法:将70只1月龄健康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ld、3d、7d、14 d、21d、28d组,采用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制作小鼠缺血再灌注脑损伤模型.通过Nissl法观察海马形态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Wnt/β-catenin信号通路重要信号分子β-catenin、CyclinD1的表达变化.结果:正常组海马区神经元形态及分布未见异常;缺血再灌注组随着灌注时间的增加,神经细胞排列紊乱,核固缩,核溶解,颗粒细胞呈空泡样变性,尼氏小体溶解、消失,以14 d组最为严重.正常脑组织中β-catenin、CyclinD1表达均为阴性或弱阳性;缺血再灌注组中β-catenin、CyclinD1阳性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7~14 d阳性达高峰,二者成正相关关系.结论:初步证实夹闭小鼠双侧颈总动脉的方法成功建立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动物模型,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激发Wnt信号通路,同时增加了β-catenin、CyclinD1在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下层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Wnt信号通路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花青素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12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14 d 模型组、14 d 治疗组、28 d 模型组、28 d 治疗组;采用小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缺血15 min、再灌注15 min,反复3次构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各治疗组在处死前7 d 连续给予松树皮提取物灌胃治疗,其余各组灌注等量生理盐水,小鼠处死后取各组海马组织用 ELISA 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6(IL-6)的表达,westen blot 法检测海马内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结果:各治疗组脑组织 TNF-α、IL-6及 NF-κB 蛋白表达水平与同时点模型组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原花青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神经保护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 NF-κB、TNF-α以及 IL-6表达而实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体外分离和扩增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并观察不同方法诱导B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差异,以寻找一种效果理想的BMSCs体外诱导方法。方法取昆明小鼠双股骨骨髓,采用全骨髓贴壁法体外纯化扩增BMSCs,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表面标志物,并对其进行成脂、成骨诱导鉴定。分别用化学诱导法和共培养法诱导B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比较两种方法所获得的神经元样细胞的细胞形态。结果采用全骨髓贴壁法能有效分离小鼠BMSCs,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能得到逐渐纯化的BMSCs,而过多的传代次数则出现细胞生长速度缓慢、核固缩、脱离等衰老征象。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P4代BMSCs阳性表达CD29和Sca-1,而阴性表达CD11b。具有成脂、成骨诱导分化的能力。共培养法诱导第5天可见神经细胞样形态且细胞突起数量较多并有分支;化学诱导法培养第7天细胞出现较长突起,形成神经样结构。结论采用全骨髓贴壁法能有效分离纯化小鼠BMSCs,通过共培养法诱导B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效果优于化学诱导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松树皮提取物原花青素对缺血再灌注小鼠脑损伤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12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14d模型组、28 d模型组、14 d治疗组、28 d治疗组,采取小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缺血15 min,再灌注15 min构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治疗组给予松树皮提取物原花青素灌胃治疗,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造模后第14、28天处死小鼠,HE染色法观察小鼠脑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Morris水迷宫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降低,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有所提升;14 d模型组脑细胞数量较假手术组明显减少,胞浆着色浅,胞核移位,治疗组尼氏体排列欠规律,部分细胞形态不规则,胞浆着色相对较浅,但比模型组好;电镜下,小鼠海马CA3区神经元在14 d模型组损伤严重,神经元胞体水肿、出现核固缩溶解现象,存在细胞器溶解后形成的空泡,线粒体嵴可见有断裂,细胞出现凋亡小体,28 d模型组有所恢复,14 d和28 d治疗组神经元较同期模型组轻.结论:松树皮提取物原花青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组织学方法对大鼠脑干内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阳性神经核团进行三维重建的技术。方法:以4只成年雄性SD大鼠为材料,标本固定后取中脑至脊髓颈1节段组织。3只于冰冻切片机上行冠状面连续切片,所得切片行NADPH-黄递酶(nicotinamide aenine inucleotide phosphate-diaphorase)染色,每张切片厚度为30μm。1只行正中矢状切片。所得切片行LFB(Luxol fast blue)染色,5倍物镜下行显微照相。应用Photoshop7.0软件拼接图像,并以三轴法将图片配准;应用3D-DOCTOR 4.0软件对连续图像中NOS阳性核团进行三维可视化重建,参照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确定核团名称,并利用软件自带工具计算核团体积。结果:三维重建的NOS阳性神经核团分布于中脑背侧、中脑导水管周围、桥脑基底部外侧、延脑腹侧外部。脑干内体积最大的NOS阳性神经核团为被盖背外侧核(laterodorsal tegmentum,LDTg),平均体积为0.6747±0.0026mm3。结论:利用组织学方法可以对大鼠脑干内NOS阳性神经核团进行三维可视化重建;借助3D-DOCTOR 4.0软件可对重建核团进行测量并计算出其体积。  相似文献   
9.
小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齿状回Wnt1、Wnt3a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Wnt/β-catenin相关因子在缺血再灌注小鼠海马中的表达变化.方法 将80只1月龄健康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1、3、7、14、21、28 d组,通过夹闭小鼠双侧颈总动脉0.5h再通的方法建立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腹腔注射5-溴脱氧尿嘧啶核甘(BrdU)检测海马齿状回区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规律及通过原位杂交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Wnt/β-catenin信号通路重要信号分子Wnt1 、Wnt3a的表达变化.结果 BrdU检测显示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小鼠海马齿状回区可见少量BrdU阳性细胞,缺血再灌注后3 d BrdU阳性细胞开始增高(P<0.01),缺血再灌注后7d达高峰(P<0.01),随着灌注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缺血再灌注后28 d,BrdU阳性细胞数降至正常水平(P>0.05).原位杂交法结果显示正常组、假手术组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下层均无明显Wnt1、Wnt3a阳性表达.缺血再灌注各组均可见Wnt1、Wnt3a阳性细胞,再灌注后1d表达开始增加,14 d达高峰,28 d减少至正常水平.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各组Wnt1、Wnt3a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结论 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激发内源性NSCs的增殖.当Wnt/β-catenin途径被激活时,Wnt1、Wnt3a在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下层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Wnt信号通路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初步探讨Wnt/β-catenin及相关因子在缺血再灌注小鼠海马中的表达规律。方法:将70只1月龄健康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1d、3d、7d、14d、21d、28d组,采用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制作小鼠缺血再灌注脑损伤模型。通过Nissl法观察海马形态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Wnt/β-catenin信号通路重要信号分子β-catenin、CyclinDl的表达变化。结果:正常组海马区神经元形态及分布未见异常;缺血再灌注组随着灌注时间的增加,神经细胞排列紊乱,核固缩,核溶解,颗粒细胞呈空泡样变性,尼氏小体溶解、消失,以14d组最为严重。正常脑组织中β-catenin、CyclinDl表达均为阴性或弱阳性;缺血再灌注组中β-catenin、CyclinDl阳性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7~14d阳性达高峰,二者成正相关关系。结论:初步证实夹闲小鼠双侧颈总动脉的方法成功建立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动物模型,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激发Wnt信号通路,同时增加了β-catenin、CyclinDl在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下层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Wnt信号通路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