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34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三叶鼠尾草中小红参醌内的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学照  罗厚蔚 《药学学报》1991,26(3):193-196
  相似文献   
2.
三叶鼠尾草中小红参醌丙的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学照  罗厚蔚  纪江  蔡皓 《药学学报》1991,26(3):193-196
从三叶鼠尾草(Salvia trijuga Diels)的干燥根中分得9种结晶性成分,经鉴定为铁锈醇(ferruginol)、柳杉酚(sugiol)及系列高级脂肪酸三十四酸、三十酸、二十八酸、十六酸,另两种酸分别为对羟苯甲酸及氨基酸(dl-homoserine),晶Ⅰ为一新化合物,定名为小红参醌丙(trijuganone C),经光谱分析及化学反应推定其结构为15,16-二氢丹参酸甲酯。  相似文献   
3.
用正交试验优选磺丁基醚-β-环糊精对去氧鬼臼毒素的包合效果,差示扫描量热法和X射线衍射法确证包合物的形成。经包合,使去氧鬼臼毒素在水中的溶解度从约0.5 mg/L提高至约5 g/L。该包合物体外、体内活性试验证实,去氧鬼臼毒素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4.
丹参二萜醌的细胞毒活性及构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丹参二萜醌的结构-细胞毒活性的关联与探讨。方法:应用CHARM(Chemistry at Harvard Macro Molecular Mechanics)力场,用powell方法优化本文涉及的丹参二萜醌及其类似物分子的几何构型,经优化后的分子构象采用quanta软件包括CNDO计算,以获取量子化学参数,并对这些参数进行分析。结果:A环是芳环的丹参酮也包括三环二萜凡具有平面环系统结构的均有可能对小鼠淋巴白血病细胞显示明显的细胞毒活性。在二氢呋喃环的氧原子-3(如二氢丹参酮-I、隐丹参酮)较之含呋喃环氧原子-3的丹参酮其局部电荷更负,因而也就使化合物具有更大的极性从而增强了细胞毒性。具有对称结构的含1,4对萘醌生色团的丹参新醌A或B较1,2邻萘醌的如Ro-090680和二氢丹参酮-I的细胞毒活性均显著降低。所有丹参酮及其类似物的疏水基团均远远多于亲水基团,因此它们均不溶于水,但可在水中以某种方式形成胶体颗粒,其中的一些参数如偶极距、范特华力、亲水指数,均可影响到它们的疏水相互作用。丹参酮-I本身细胞毒活性很低,但通过Mannich反应,在呋喃环上引进含氮杂环后其对P-388的细胞毒活性有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应用丹参酮Ⅰ,丹参酮Ⅱ_A,隐丹参酮及丹参的乙醇粗提物(总酮)对大鼠十二指肠给药一小时即可测出胆汁中有微量丹参酮排出,其排出高峰在3小时左右。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胆汁,实验发现给总酮组,胆汁中丹参酮Ⅱ_A 的排出量为丹参酮Ⅱ_A 组排出量  相似文献   
6.
藏药红秦艽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宁  罗厚蔚 《中草药》1989,20(4):7-7,6
  相似文献   
7.
丹参新醌丁的分离与结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A new diterpenequinone named danshenxinkun Dwas isolated from 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 The structure of danshenxinkun-D (C20H21O4) mp. 178~180℃ was put forward as (Ⅰ) by spectral analysis. The compound was shown to have antituberculosis H37Rv activity in vitro.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酚酸胶囊中丹酚酸乙的含量。方法 以LichrospherC1 8(2 50mm× 4 6mm ,5μm)为色谱柱 ,甲醇 水 冰醋酸 (46∶54∶0 5 ,含 6mmol/L四丁基溴化铵 )为流动相 ,流量 0 8ml/min ,检测波长为 2 85nm ,对丹酚酸胶囊中丹酚酸乙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 丹酚酸胶囊中其它丹酚酸对丹酚酸乙的测定无干扰 ;丹酚酸乙的回收率为 96 5 %~1 0 2 5 % ,RSD为 2 5 % ;重复性RSD为 2 8% ;符合分析要求。结论 本法可用于丹酚酸胶囊中丹酚酸乙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丹参酮ⅡA的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的抑菌活性及选用溶剂的相关性.方法:将疏水性溶剂(CHCl3)改换为亲水性溶剂(DMF)后,再利用琼脂扩散法以观察其抑菌的效果.结论:采用琼脂扩散法的药敏试验,不全能适用于从中药内分离出的那些脂溶性而具有抑菌的活性成分.本试验的结果是丹参酮ⅡA和丹参酮ⅡB对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是50,25 μ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是100,50 μg/ml.对绿脓杆菌ATCC-27853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是50,25 μg/ml.对溶血性链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是12.5,25 μg/ml,文中还引述了丹参酮ⅡA与隐丹参酮从结构差别到物化性质特别是亲水性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