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72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9 毫秒
1.
本文报告104例口腔颌面部肿瘤使用光动力疗法初步观察;其中唇癌50例,口腔癌31例、面部18例和5例颌骨、上颌窦。94例可以评价疗效中;特效62例(65.96%)、显效2例、有效25例(26.4%),无效5例(5.32%),总有效率94.69%。特效病例中4例一年内复发、4例8个月内颌下淋巴结转移。10例手术后4~72小时光镜和荧光显微镜检查看到:(1)肿瘤细胞变性坏死;(2)血管内血栓形成;(3)肿瘤间质内的淋巴细胞浸润。  相似文献   
2.
下颌骨骨折线上牙齿保守治疗对骨折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关于下颌骨骨折线上牙齿的保留与否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主张拔牙者认为骨折线上牙齿的存在致使骨折成为开放污染型,有可能影响愈合,甚至继发骨感染主张保守治疗者则着重强调保留牙齿可以减少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正常大白鼠各年龄组的下颌骨生长情况进行了测量。利用幼年大白鼠髁突骨折的动物模型对髁突骨折后下颌骨发育的情况进行了长期观察。正常大白鼠的下颌骨发育在6个月前即完成。下颌升枝的发育延续到9个月,骨折后6个月髁突的形态基本恢复正常,下颌骨体在正常同龄大鼠已停止发育的阶段继续增长,但仍较正常短。影响较严重的是升枝的高度。从本实验结果可以认为髁突骨折对下颌骨的发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并不影响其功能,未发现关节强直,功能障碍及面部不对称现象。本实验结果支持保守疗法。  相似文献   
4.
颌骨骨折坚强内固定   总被引:49,自引:1,他引:48  
一、拉力螺钉固定1 970年 ,Brons和Boering首先采用拉力螺钉固定下颌骨骨折 ,近年来这种方法受到临床普遍重视 ,在同等条件下常常被优先推荐使用。1 固定原理 :拉力螺钉形状类似木螺钉 ,尖端一般有 5~ 6条螺纹。固定时无螺纹段固定在近端骨折块上 ,有螺纹段穿过骨折线固定在远端骨折块上。旋紧螺钉时 ,近端骨折块不切齿纹 ,远端骨折块被螺纹切齿提拉 ,向近端移动产生加压。临床上常用 2 7mm或 2 4mm皮质骨螺钉代替拉力螺钉使用。固定时在近端骨折块上预备滑行孔 (直径等于螺纹外径 2 7mm或 2 4mm) ,在远端骨折块…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1982—1985年104例应用PDT治疗口腔颌面部肿瘤及癌前病变结果。男性79例,女性25例。发病部位:唇部50例,口腔31例,面部18例,颌骨、上颌窦5例,共计117个肿瘤。氦氖激光直接照射18例,氩离子激光泵浦染料激光器照射86例其中组织间照射15例。本组接受一次治疗者72例,二次治疗者24例,三次治疗者6例,4次和8次者各1例。氦氖激光直接照射肿瘤区域,功率密度120—200毫瓦/厘米~2,能量密度200—500焦耳/厘米~2,共计18例,特效7例,有效率83.3%。  相似文献   
6.
白色念珠菌感染对增生口腔粘膜上皮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为证明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这一非癌前病变与其他因素结合后是否可以促使癌变发生而设计此实验。选用金黄地鼠分为7组,以DMBA造成上皮增生拟白斑,再加以白色念珠菌感染。结果说明,单纯DMBA涂抹2周或4周观察,4,8及12周,仅DMBA4周后观察12周有1例皮重度异常增生,涂抹DMBA6周+白色念珠菌组中,全部42史动物均有癌发生,且肿物体积大而多发。本实验结论,口腔粘膜的上皮增生病变如发生白色念珠  相似文献   
7.
自1982年应用PDT治疗口腔颌面部肿瘤114例,72例获得特效,经7年随访结果:健在55例,颌下三角淋巴结转移4例、其中死亡1例、局部复发7例、复发+转移2例,死于其它疾病4例。文章讨论了一、PDT杀伤肿瘤机理,二、关于照射方法和光剂量问题,三、影响疗效的因素,四、PDT治疗的适应症。  相似文献   
8.
作者报导4例恶性肿瘤,作了腮腺全切除及颈淋巴清扫,面神经亦切除。术后10个月到3(1/2)年均自然恢复。检查时,发现在咀嚼时患侧口角及鼻有肌肉颤动,除临床检查外,都作了肌电图检查。刺激嚼肌神经时,在患侧可引起四轮匝肌与三角肌的反应;而刺激面神经时却无反应。这证明了面肌的神经恢复是由于手术时也被切除了的咀嚼神经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用微波(2450MHz)一次加温(44℃,35~40分钟)治疗大鼠移植Walker癌肉瘤256的结果。实验证明,加温组动物生存期较对照组长。加温组27只大鼠中有7只肿瘤完全消退。观察1 1/2~10个月,未见复发。 形态学变化,组织化学及pH值观察表明,加温后癌组织的变性坏死是一个渐进的、复杂的代谢和结构变化过程。加温后早期可见瘤组织内血管壁的Mg~( )-A-TP酶活性明显降低,pH值显著下降,初级溶酶体增多,线粒体肿胀,嵴断裂或消失,内质网扩张;随若时间延长,出现次级溶酶体增多、核碎裂。电镜和光镜均证实加温对癌细胞有杀伤作用。瘤体坏死以中心为重。  相似文献   
10.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正颌外科中心王兴教授的课题组近年来在内置式颌骨牵引成骨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2 0 0 1年被科技部评为“九五”期间我国重大科技进展项目之一。其中内置式颌骨牵引器的研制是关系到这一技术能否在我国进一步推广应用的重要问题。国外投入市场的各种内置式颌骨牵引器不仅价格昂贵 ,且临床应用时间尚存在许多问题 ,因此研制设计合理、价廉的国产内置式颌骨牵引器便成为当务之急。为在我国进一步推广普及这一技术 ,王兴教授和国内有关单位合作研制了 7种 17个不同规格的内置式颌骨牵引器并在 7类 80多个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