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20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腹主动脉内灌注天麻素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SCIRI)中脊髓微循环血流量(SCMBF)的影响。方法:60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天麻素低、中、高剂量组(25,50,100 mg·kg-1),除正常组外,采用肾下腹主动脉阻断法,建立SCIRI模型,分别于缺血前,再灌注15,30,60,120 min监测SCMBF变化。分别于缺血前、再灌注6,12,24 h神经功能评分(NFS)。分别于缺血前、缺血45 min,再灌注60,120 min监测血清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浓度(NSE),脊髓组织丙二醛(MDA),活性氧(ROS),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脊髓病理学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缺血后NSE浓度,MDA和ROS明显增加(P0.01),GSH-Px,SOD及T-AOC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缺血后天麻素组NSE,MDA和ROS明显降低(P0.01),GSH-Px,SOD及T-AOC明显升高(P0.01)。天麻素组SCMBF和脊髓灰质的病理损害程度明显轻于模型组(P0.01),NFS较模型组恢复迅速(P0.01)。结论:SCIRI中腹主动脉内灌注天麻素可通过提高脊髓抗氧化能力来减轻脊髓微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异丙酚对兔缺血再灌注损伤脊髓的保护作用以及对兴奋性氨基酸(excitatory amino acid,EAA)的影响.方法 健康新西兰大白兔60只,雌雄各半,体重2.0~2.5 kg.采用左肾下腹主动脉阻断法建立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阻断开始即泵入灌注液6 mL/kg(不足部分均以10%脂肪乳补充),灌注速度12 mL/(kg·h),30 min后停止灌注,开放腹主动脉.根据灌注液的不同,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A组)、10%脂肪乳组(B组)、30 mg/kg异丙酚组(C组)、40 mg/kg异丙酚组(D组)、50 mg/Kg异丙酚组(E组)及60 mg/kg异丙酚组(F组),每组10只.分别记录麻醉清醒即刻、再灌注后6、24和48 h兔神经行为学评分;于再灌注后48 h取L4~6节段脊髓组织计数脊髓前角正常神经元;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脊髓组织中EAA含量.结果 C、D、E、F组各时间点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优于A、B组(P<0.05),E组评分最高(P<0.05),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E、F组脊髓前角正常神经元明显多于A、B组(P<0.05),且E组多于C、D、F组(P<0.05).A、B、C、D、E、F组脊髓组织EAA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值,其中A、B组最高(P<0.05),但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最低(P<0.05).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含量均与脊髓前角正常神经元计数及再灌注后48 h神经行为学评分成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13、-0.536、-0.874及0.813(P<0.01).结论 异丙酚能降低缺血再灌注脊髓组织中EAA含量,减轻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3.
脊髓在神经科学的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基于脊髓水平的治疗技术和药物在疼痛治疗中有极大的价值,大鼠鞘内置管法及脊髓腰膨大标本的采集在神经科学的研究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33岁,因从高处跌下左上肢感觉、运动丧失以左臂丛神经损伤收入院。术前查体:BP14/8kPa,p68次/分,心肺(-),除左上臂内侧感觉存在外,其余感觉丧失,肌力0级,右上肢、双下肢无异常发现。辅助检查(-). 麻醉穿刺经过:左侧卧位,选用C_7-T_1脊突间隙,正中位进针,当拔出管芯有血涌出,立即退针,重新穿刺顺利,进入硬膜外腔标志清楚,此过程无触电麻木感,亦无脑积液回流。在判断过程中注入约5ml空气于硬膜外腔,无不适.当导管超过穿刺针口约1cm,患者觉右手指麻木,当继续置管约1.5cm,患者觉右半身出现严重触电感,并感不适,立即翻身平卧,发现患  相似文献   
5.
王儒蓉  王泉云 《华西医学》1997,12(4):482-483
应用膜片钳技术研究了羟相酸钠对海马神经元中电导钙激活通道的作用,实验选用培养3~7天的锥体神经元,在对称性高钾溶液中,应用细胞贴附式膜片和内面向外式膜片记录通道电流,结果发现:(1)该通道电导为65pS左右,对胞内(Ca^2+)1敏感,特异钾通道阻断剂(TEA),能抑制或阻断该通道活动;(2)在细胞贴附式膜片上,羟丁酸钠明显增加该通道的开放概率。因经,羟丁酸钠对海马神经细胞中电导钙激活钾通道具有激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压宁定对高血压病人气管切开插管过程中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30例高血压病人随机分成压宁定组(U组)及对照组(C组),各15例,切皮前U组静注压宁定0.5mg/kg,C组注入生理盐水5ml、观察给药前(T1),给药后(T2、T3、T4)、切管时(T5)、插管即刻(T6)、插管后(T7、T8、T9)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的变化,同时在T、T5-9各时点监测血中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  相似文献   
7.
1987年11月于广州召开的第四次全国麻醉学术会议期间,第三届麻醉学会常委会就召开小儿麻醉学术会议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初步商定:一、定于1988年11月上旬在成都召开第二次全国小儿麻醉学术会议,会期三天。二、学术会议中心内容是:①如何提高小儿麻醉安全性;②婴幼儿麻醉中监测;③小儿全身麻醉;④小儿椎管内麻醉;⑤其他。三、学术论文全文及详细摘要(不超过1500字)于1988年6月1日前寄北京儿童医院麻醉科詹振刚同志处,并附单位证明。详情以后通知。  相似文献   
8.
普鲁卡因静脉复合麻醉是我国最常用的全身麻醉维持方法之一,但小儿应用远不如成人广泛,尤其是婴幼儿。我院自1987年初至今在115例婴幼儿中应用,取得了满意效果。试对掌握普鲁卡因用量、复合用药以及提高婴幼儿静脉麻醉安全性予以初步探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研究全麻与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开胸手术患者围术期T细胞、T辅助细胞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开胸手术病人3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全麻组):地西泮、芬太尼、丙泊酚、维库溴铵诱导,芬太尼、丙泊酚、维库溴铵、安氟醚维持;观察组(复合组):全麻方法同上;术前术中硬膜外持续输利多卡因、芬太尼混合液。两组于麻醉前(T1)、切皮后2小时(T2)和术后24小时(T3)、48小时(T4)测外周血CD3、CD4、CD8、CD23^ B细胞及单核细胞HLA-DR表达和IL-10变化。同时测定外周血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结果 对照组切皮后2小时CD3细胞下降,术后24小时CD4细胞和CD4/CD8比值降低,试验组切皮后2小时CD4/CD8升高。两组术后24小时CD23^ B细胞和IL-10均显著升高,单核细胞HLA-DR表达下降。复合组在术中、术后NE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硬膜外阻滞加全麻能够较好地抑制手术应激反应,抑制术后CD3、CD4细胞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