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8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点。方法收集92例RMPP患儿临床病例资料,按照年龄分组,分为1岁以下组(19例)、1~5岁组(36例)和5岁以上组(37例)。分析比较各组间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胸部影像学结果及纤维支气管镜下改变。结果相比于1~5岁组和5岁以上组,1岁以下组患儿更多的表现为喘息及气促、三凹征。胸痛、皮疹及肺部细湿啰音,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岁组和5岁以上组N%、CRP均高于1岁以下组,5岁以上组PCT高于1岁以下组和1~5岁组,三组LD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岁以上组胸部影像学上表现为节段性或大叶性肺炎、肺不张均多于1岁以下组,1岁以下组则更多的表现为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炎表现及合并胸腔积液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岁以上组纤维支气管镜下粘液栓表现多于1岁以下组和1~5岁组。结论不同年龄阶段的SMPP患儿在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胸部影像学检查及纤维支气管镜下改变均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Severe pneumonia complicated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SP-ARF)患儿的病原学特征及经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的疗效,为有效制订临床救治方案提供研究依据。方法选取安徽省儿童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02例SP-ARF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入院登记号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和抗感染治疗,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患儿疗法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经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进行治疗。采集所有患儿的血样本,对其中细菌、真菌、病毒、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等病原体特征进行检测和分析。对两组患儿的疗效指标及治疗前、治疗72 h时的动脉血气指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有30例患儿的血标本中检出细菌或真菌,检出病原菌3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3株占76.67%,以肺炎克雷伯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4株占13.33%,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3株占10.00%,以白假丝酵母为主。有36例患儿的血清病毒IgM呈阳性,检出病毒以呼吸道合胞病毒、柯萨奇病毒、巨细胞病毒为主。有11例患儿的血清MP-IgM呈阳性,检出率为10.78%。研究组患儿的发绀消失时间、呼吸困难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心率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在治疗72 h时,研究组患儿的动脉血气指标改善幅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菌、病毒和MP是SP-ARF患儿血标本中的主要病原体,较多的患儿表现为多种病原体的混合感染,于疾病早期经支气管镜给予肺泡灌洗术治疗,可提高疗效、快速改善血气指标,有利于改善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5.
为了验证静脉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婴儿毛细支气管炎(毛支)的临床效果,我们采用随机开放对照研究的方法将60例住院毛支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除加用大剂量IVIG外,其他治疗同对照组。结果显示,治疗组患儿各种临床表现如发热、咳喘、呼吸困难、紫绀、哮鸣音及湿罗音等的消退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胸片肺部病变的吸收及综合疗效也都明显优于对照组,血清IgG水平有明显提高,且未发现明显药物副作用。再次证实,大剂量IVIG对治疗婴儿毛支,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炎症性气道疾病,以往认为辅助性T细胞1 (Th1) /Th2比例失衡是哮喘发病的重要机制.近年发现了一种以产生IL-17为主要细胞因子的Th17细胞,在哮喘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IL-17还具有对哮喘的负性调节作用,有可能成为治疗哮喘的有意义的靶目标.  相似文献   
7.
手足口病(HFMD)是1957年首次在新西兰发现的一种新型传染病。近年来,手足口病在东南亚流行并呈上升趋势,2008年5月2日我国将其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手足口病(HFMD)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表现为手、足、臀、口腔粘膜等部位斑丘疹和发热,一般预后良好,轻型可自然痊愈,HFMD流行时伴较高的死亡率,该病亦可引起心肌损害,无菌性脑膜炎、脑炎等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按计划接种卡介苗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日后发展成支气管哮喘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和临床随访的方法,选择1995年1月至2002年12月确诊为毛细支气管炎的280例患儿,按计划接种卡介苗者135例(卡介苗接种组),未按计划接种卡介苗者145例(非卡介苗接种组),随访3~ 10年,比较两组支气管哮喘发生情况.结果 卡介苗接种组支气管哮喘发生率为17.04%(23/135),明显低于非卡介苗接种组的40.69%(59/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易发展为儿童支气管哮喘,及时接种卡介苗对其日后支气管哮喘的发生呈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合肥市哮喘儿童发病的相关因素 ,发作期采用呼吸道给药和非呼吸道给药的疗效差异 ,以及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吸入皮质激素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近四年间收治的合肥市区及郊县哮喘儿童的病史资料、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用药情况及发作情况 ;哮喘急性发作期分别给予非呼吸道给药、气雾剂吸入和雾化水溶液吸入。结果 儿童时期哮喘发作的主要诱因为呼吸道感染 (占 81 %),发病季节主要在秋冬和早春 ;有近一半 (43 %)的患儿一、二级亲属有支气管哮喘或其他过敏性疾病 ;一半 (51 %)儿童有其他过敏史 ;发作期经呼吸道给药可缩短病程 ;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吸入皮质激素可以减少哮喘发作的频率和程度 ,但大多数患儿都未能做到。结论 儿童哮喘的发生与遗传和呼吸道感染关系密切 ,发作期经呼吸道给药疗效明显 ,今后仍须加强对患儿及家属有关哮喘防治知识的宣传以落实“全球哮喘防治创议”的实施。  相似文献   
10.
94例有肺外并发症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丁圣刚  王亚亭  陈家新 《临床肺科杂志》2007,12(11):1219-1219,1221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ye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临床、肺外并发症和诊治。方法对94例确诊为MPP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病多集中在学龄前及学龄儿童,3~10岁55例(58.4%),发热69例(73.4%),持续性咳嗽80例(85.1%),多数肺部可闻及干啰音,胸片呈斑点状阴影41例,呈阶段性肺炎26例,呈间质性损害16例,表现肺门影增浓11例,大多患者(84.0%)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29例,全部病例均有肺外并发症,72例静脉使用红霉素,后改阿奇霉素口服治疗,47例痊愈。结论MPP好发学龄前及学龄儿童,其肺外并发症常见,红霉素、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安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