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33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刺激性较强的化学农药对动物眼刺激后症状特征及其转归.方法:选取6种预试验中眼刺激症状较重的农药分为6组,每组大白兔4只,直接将受试物滴入眼内后观察滴眼后1 h至21 d眼刺激症状.结果:滴眼1 h时可出现眼结膜充血、水肿,第1天时可出现虹膜充血、角膜混浊,角膜血管翳及角膜白斑发生在第2周以后.结论:角膜混浊程度较重时,易致眼刺激症状加重,出现角膜血管翳、角膜白斑、甚至角膜穿孔.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下染铅大鼠血铅、尿铅的时间变化效应,探讨通过腹腔注射染毒复制预防性排铅大鼠模型的适宜剂量。方法选用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成4组:阴性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给予腹腔注射乙酸铅溶液0.3ml/100g(剂量分别为每毫升溶液中含Pb^2+0、11、546、1092μg),隔天注射1次,共7次。观察大鼠的中毒症状,每周末称体重,在染铅期间和停止染铅后定期检测大鼠血铅和尿铅含量。结果染铅1周后,3个剂量组血铅含量明显升高,中、高剂量组尿铅排出量迅速增加并达到高峰;停止染铅后,低剂量组血铅迅速降低,而中、高剂量组血铅仍处于较高的水中并持续到实验结束,尿铅排出量逐渐下降,到停铅5周时降到对照组的水平。结论过高剂量染铅使铅在体内蓄积,尿铅排出持续时间长,影响排铅制剂的排铅效果观察。建议以每毫升含546μgPb^2+为染毒适宜剂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观察矽肺大鼠肺脏对抗原的免疫应答以及肺泡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探讨矽肺易受感染的免疫学基础。方法:分别两次通过气道、腹腔给予矽肺大鼠模型及正常对照动物卡介苗(BCG),动态检测两次免疫后血清特异性IgG水平,试验终末测定肺灌洗液特异性IgG水平;皮内注射BCG观察动物迟型超敏反应;气道注入鸡红细胞,评价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体外检测脾淋巴细胞分泌特异性IgG水平。结果:抗原免疫后矽肺气道/腹腔免疫组血清与肺灌洗液特异性IgG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肺泡巨噬细胞吞噬率、吞噬指数显著低于正常对照大鼠,迟发性变态反应与正常对照相似。结论:矽肺大鼠对抗原刺激表现出强烈的特异性IgG反应,矽肺动物肺泡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4.
大鼠矽肺模型对绵羊红细胞抗原的免疫应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大鼠矽肺模型对绵羊红细胞 (SRBC)抗原的免疫应答。方法 矽肺模型大鼠分别通过气道、腹腔给予SRBC ,观察其血清溶血素、血清与肺泡灌洗液特异性IgG水平的动态变化、皮肤迟发型变态反应 (DTH)以及肺引流淋巴结、肺泡灌洗液细胞总数和分类计数。结果  (1 )第一次抗原免疫后第 7、1 2、2 0、2 5、32天 ,第二次抗原免疫后第 5、1 2、1 5天 ,矽肺气道免疫组大鼠血清溶血素半数溶血指数 (HC50 )分别为 47.4± 1 .0、52 .2± 4 .6、31 .1± 1 1 .9、43 .8± 3 .5、33 .6± 1 6 .8、49.0± 2 .3、92 .9± 2 0 .2、87.7± 5 .2 ,高于正常对照组 (分别为 40 .4± 1 0 .6、2 .8± 2 .5、0 .8± 0 .6、6 .6± 5 .8、1 .4±0 .1、36 .5± 1 6 .5、53 .0± 33 .2、2 .6± 2 .2 )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 )。 (2 )第一次抗原免疫后第 1 2、2 0、2 5、32天 ,第二次抗原免疫后第 5、1 2、1 5、2 7天 ,矽肺气道免疫组大鼠血清特异性IgG(A4 90 nm值 )分别为 1 .67± 0 .1 9、1 .98± 0 .36、1 .1 2± 0 .50、1 .38± 0 .30、2 .75± 0 .1 5、2 .60± 0 .2 8、2 .86± 0 .1 0、2 .50±0 .2 0 ,高于正常对照组 (分别为 0 .59± 0 .30、0 .56± 0 .2 1、0 .2 1± 0 .1 6、0 .2 2± 0 .1 0、0 .81± 0 .2 5、0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杀虫单原药对大鼠的亚慢性经口毒性.方法 将杀虫单原药按15.12、7.56、2.52mg/kg剂量分别拌入饲料内经口喂饲染毒90天,观察动物一般表现、体重、进食量,试验中期及结束时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脏体系数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各染毒组大鼠体重、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各项指标及脏器系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剂量组部分动物出现心肌间质灶性炎症.结论 高剂馈组动物心脏组织出现病理组织学改变,中、低剂量对大鼠未产生明显的毒性作用.初步确定大鼠90大亚慢性经口最大无作用剂量为7.56mg/kg.  相似文献   
6.
铅对作业工人甲状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铅对作业工人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暴露于铅作业环境下的人群 ,了解工人作业工龄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其作业环境中铅浓度 ,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作业工人血铅 (PbB)浓度 ,用血液锌原卟啉测定仪测定血锌原卟啉 (ZPP)浓度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中促甲状腺素 (TSH)、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3)、甲状腺素 (T4 )、游离T3(FT3)、游离T4 (FT4 ) 5项甲状腺功能指标。结果 血铅 >2 .88μmol/L时 ,T3[(1 .54± 0 .39)nmol/L]、FT3[(5 .50± 1 .2 6)pmol/L]含量明显低于血铅 (1 .92~ 2 .88) μmol/L组 [T3(1 .71± 0 .45)nmol/L、FT3(6 .1 2± 1 .64)pmol/L] ,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铅作业工龄长短对甲状腺激素 (TH)含量未见明显影响。结论 高浓度血铅可能抑制了T4 的脱碘 ;铅作业工龄对甲状腺功能未见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氯气接触者鼻灌洗液某些氧化及抗氧化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鼻灌(NAL)认中氧化及抗氧化指标的变化,探讨氯气对上呼吸道损害的机制,以及NAL在职业医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7名工人接触氯气前,接触氯气4周后鼻灌洗液中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0,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SH),维生素C的含量及活性进行检测。结果 接触氯气后,鼻灌洗液中NO及GSH含量显著升高,未发现MDA,SOD,维生素C浓度有显著性改变。结论 氧化及抗氧化平衡状态的改变在氯气损害呼吸道的机制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鼻灌洗方法简便,无创伤,可重复检查,适宜于职业医学现场研究。  相似文献   
8.
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0.41%高效氟氯氰菊酯.氯氟醚菊酯.右旋胺菊酯杀虫气雾剂用蒸馏水分别配制成浓度为14%、10%、5%溶液,雾化气体输入染毒柜进行动式吸入染毒,进行21 d的亚急性吸入毒性实验。观察染毒后动物的一般表现、体重,测定血细胞指标(WBC、RBC、HGB)、血液生化指标(ALT、AST、Cr、BUN、ChE)、脏器系数并进行大体解剖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高浓度组动物染毒后出现明显中毒症状,肝组织有轻微的病理改变,而中浓度组和低浓度组动物染毒后无明显变化。SD大鼠的21 d亚急性吸入最小作用浓度(LOEC)为2 245 mg/m3(4 h/d),最大无作用浓度(NOEC)为1 297 mg/m3(4h/d)。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5种化妆品的皮肤刺激性.方法 大白家兔40只分为5组,每组8只,各组分别进行5%直链烷基苯磺酸钠、5%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5%十二烷基硫酸钠、5%脂肪酸甲酯磺酸钠及脂肪酸甲酯磺酸钠原液皮肤刺激试验.脊柱左侧去毛3 cm×3 cm,其中4只在去毛区只涂抹1次化妆品,观察72 h进行急性皮肤刺激试验,另4只则每天涂抹1次,连续涂抹14 d进行多次皮肤刺激试验.观察涂抹区皮肤反应,依据卫生部2007年版<化妆品卫生规范>进行评价.结果 5种化妆品在72 h观察期内均无急性皮肤刺激症状出现;多次皮肤刺激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红斑、水肿.结论 该5种化妆品对大白兔无急性皮肤刺激性,多次皮肤刺激表现为轻刺激性或中刺激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低剂量条件下,亚急性染砷大鼠机体的变化。方法选用SD大鼠20只,随机分成染砷组和对照组,染砷组腹腔注射亚砷酸钠溶液(2mg/kg.BW),对照组腹腔注射灭菌蒸馏水。观察大鼠的中毒症状,每周末称体重,在结束染砷时检测大鼠血砷含量,测定血红蛋白(Hb)、肌酐(Cr)、尿素氮(BUN)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并对主要脏器进行组织学检查,计算脏器系数。结果染砷组血砷明显升高,ALT下降,Hb、Cr、BUN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主要脏器组织学无异常改变。结论该剂量条件下的亚急性染砷,大鼠机体的损害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