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6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特发性黄斑裂孔玻璃体切除术后并发性白内障的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对32例(32眼)特发性黄斑裂孔玻璃体切除术后并发性白内障患者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21例(21眼)行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术,11例(11眼)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患眼视力、黄斑变化情况。结果:术后三月,所有患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最佳矫正视力0.01~0.1共4眼,0.1~0.3共11眼,0.3~1.0共17眼,术后早期并发症为角膜水肿2眼,术后远期并发症为后发性白内障6眼,需Nd:YAG激光治疗,黄斑裂孔重新裂开1眼。结论:对于特发性黄斑裂孔玻璃体切除术后并发性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操作安全、临床效果好、术后并发症轻微,是目前最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特发性黄斑裂孔玻璃体切割术后并发性白内障的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 4 5例 4 5眼特发性黄斑裂孔玻璃体切割术后并发性白内障患者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2 5例 2 5眼行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术 ,2 0例 2 0眼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 ,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患眼视力、黄斑变化情况。结果 术后 3月 ,所有患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最佳矫正视力 0 .0 1~ 0 .1者 6眼 ,0 .2~ 0 .3者 18眼 ,0 .4~ 1.0者 2 1眼 ,术后早期并发症为角膜水肿 3眼 ,黄斑区视网膜水肿 3眼 ,术后远期并发症为后发性白内障 11眼 ,需Nd :YAG激光治疗 ,黄斑裂孔重新裂开 2眼。结论 对于特发性黄斑裂孔玻璃体切割术后并发性白内障 ,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操作安全、临床效果好、术后并发症轻微 ,是目前最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急性视网膜坏死所致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01/2008-01期间在我院行玻璃体切除术的急性视网膜坏死所致视网膜脱离患者15例(15眼),分析其视网膜脱离的特点,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行玻璃体切除术,联合行巩膜外环扎术10例,术中均行硅油填充术,术中视网膜出血2眼,术后并发性白内障4眼,高眼压1眼,低眼压1眼,取硅油后视网膜脱离复发1眼。术后6mo患眼最佳矫正视力除1眼放弃治疗外其余14眼均有不同程度地提高。结论:玻璃体切除术是治疗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所致视网膜脱离的最佳治疗方法,对于部分病例,需联合行巩膜外环扎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局部使用作用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反义寡核苷酸对实验性单疱病毒性脉络膜视网膜炎病理过程的影响。 方法 将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只。将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Ⅰ)注入所有小鼠右眼(注射眼)前房内,建立单疱病毒性脉络膜视网膜炎的小鼠模型。实验组中分别于HSV-Ⅰ型感染前1 d,感染后1、4 d,将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作用于TNF-α的反义寡核苷酸2 μl注射于感染小鼠的左眼(非注射眼)球结膜下;对照组则于相同的时间段内注射等量的磷酸盐缓冲液于感染小鼠的左眼(非注射眼)球结膜下,观察两组小鼠眼部的炎症改变并根据有无前房炎症反应、瞳孔和虹膜血管扩张、白内障形成、玻璃体混浊等行临床评分。于病毒感染后10 d处死所有小鼠,观察其组织学变化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小鼠脉络膜视网膜的TNF α含量。 结果 感染后,两组小鼠右眼均表现为急性炎症改变;实验组小鼠左眼炎症反应临床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组织学观察结果:对照组有12只小鼠左眼表现程度不等的坏死性脉络膜视网膜炎,实验组有2只小鼠左眼表现为轻度的脉络膜视网膜炎,两组间视网膜、脉络膜及睫状体部位炎性细胞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前房、玻璃体腔及虹膜部位无明显差别(P>0.05)。ELISA测定结果:实验组脉络膜视网膜TNF-α含量为(60±1.25) pg,对照组脉络膜视网膜TNF-α含量为(305±1.03)pg,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作用于TNF-α的反义寡核苷酸局部治疗小鼠单疱病毒性脉络膜视网膜炎,能明显降低感染小鼠眼内细胞因子TNF-α的含量,减轻眼内脉络膜视网膜炎症反应。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6, 22: 245-248)  相似文献   
5.
双手微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双手微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42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采用双手微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进行治疗,观察术中超声乳化时间,手术并发症、术后视力及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超声乳化时间为0.47~3.68分钟,其中Ⅳ级核超声乳化时间平均为(1.80±1.05)分钟。术后1周最佳矫正视力0.3~0.8共16眼,0.8以上26眼。术中未见明显并发症,术后2眼角膜轻度水肿,2眼术后3月发生后发性白内障。结论双手微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疗效好的白内障手术方式,特别是对硬核白内障,具有其他术式无法比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新型光学装置下无光导-双手法玻璃体切割术在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中的临床使用效果。方法:对38例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借助新型光学装置行无光导-双手法玻璃体切割术,术中解放术者双手行视网膜前膜和/或视网膜下膜剥除并有效地止血。观察手术效果、手术并发症,评价此手术方法的实用性。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不需刮除角膜上皮。术后随访1月时35眼视力提高两行以上,其中视力大于0.3者5眼,3眼视力无改变。术中有效地剥膜及止血,未见明显并发症,术后1眼视网膜脱离复发。结论:和常规玻璃体切割术相比,新型光学装置下无光导一双手法玻璃体切割术对于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61岁.自幼自觉右眼视力下降,尤以夜晚明显,视物范围缩小.后上述症状逐渐加重,于2000年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右眼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RP)",并定期检查.近年自觉右眼视力下降速度加快,于2006年4月来我院眼科就诊.否认家族遗传病及类似病史,否认眼外伤、葡萄膜炎、高血压及梅毒病史.  相似文献   
8.
双目间接眼底显微镜应用于玻璃体切割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玻璃体切割术现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复杂的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其常见观察系统有缝合式金属环固定角膜接触镜,下持式角膜接触镜(hand-held in fusion 1enses,HHI),以及双目间接眼底显微镜(binccular indirect ophthalmomicroscope,BIOM)等。近几年,我们借助BIOMⅡ镜作为眼底观察镜为患者实施玻璃体切割手术,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曹婷  邢怡桥  杨燕宁  梅海峰 《眼科研究》2013,(11):1050-1054
背景研究表明,I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感染可导致角膜上皮细胞(CECs)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表达、分泌和活性改变。黏着斑激酶(FAK)对MMPs的表达、释放和激活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人角膜上皮感染HSV-1后FAK的表达变化鲜有报道。目的探讨HSV-1感染对体外培养的人CECsMMP-2和FAK表达的影响。方法以HSV-1(F株)感染体外培养的人CECs,应用逆转录PCR(RT—PCR)、免疫印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于感染后2、20、40h检测人CECsMMP-2、FAK及磷酸化黏着斑激酶(p-FAK)的表达情况。结果RT.PCR法检测结果显示,感染细胞的MMP-2mRNA、FAKmRNA较非感染细胞(即加入无病毒无血清培养液的阴性对照组)的表达明显增强,不同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别与时间点间不存在交互作用(MMP-2mRNA:F目目=0.968,P=0.436;F蚴I=47.649,P=0.000;F女Ⅱ#目=0.757,P=0.536.FAKmRNA:F时间=0.658,P=0.631;F组别=35.182,P=0.000;F交互作用=1.386,P=0.137)。Western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感染后2h时p-FAK、FAK、MMP-2在感染细胞与非感染细胞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后20h、40h感染细胞的蛋白表达较非感染细胞均明显增强(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结果显示,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MMP-2、FAK、p-FAK蛋白染色阳性细胞数目增多。结论在HSV-1感染早期,FAK的激活可刺激MMPs活性增强,从而加速角膜溃疡及坏死性病变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行外伤性泪小管吻合术时在显微镜下寻找泪小管断端并应用泪道环形置管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03/2014-12收治的外伤性泪小管断裂患者52例52眼,采用显微镜下寻找泪小管断端并应用环形置管行泪小管吻合手术,术后2~3 mo拔出留置的环形管,随访3~12 mo的效果观察。结果:所有患者中47例治愈,3例好转,2例未愈,未愈患者再经泪道激光治疗治愈。结论:在显微镜下应用环形泪道置管治疗泪小管断裂的方法简便,疗效可靠,且环形管留置期间不影响患者眼部外形和正常工作,减少了眼睑畸形的发生率,是一种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