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分析老年病房分离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的耐药特征, 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 收集我院老年病房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的住院患者分离菌株,药敏试验采用K-β扩散法. 结果 共分离出230株铜绿假单胞菌,其中224株来自痰标本.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率最高,为64.8%,其他依次为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的耐药率最高,为50.9%,其他依次为哌拉西林、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等.其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的耐药率皆显著高于同期非老年病房分离株(P<0.01);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105株,占分离菌株的45.6%;71.5%的患者在标本分离的前2月里,接受过多种抗菌药物治疗. 结论 密切结合药敏试验,合理有序的应用抗生素、减轻抗生素的选择性压力,对于防治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及传播,控制老年病房的院内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老年病房2006-2008年下呼吸道分离鲍氏不动杆菌株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特征,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老年病房2006年1月-2008年12月住院患者下呼吸道分离的非重复鲍氏不动杆菌株,药敏试验采用K-B扩散法.结果 3年中共分离出178株鲍氏不动杆菌,除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低(5.6%~14.0%)外,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相对较高(30.9%~65.2%);亚胺培南耐药组及敏感组鲍氏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均最低,分别为24.0%和2.0%;≥四类药物的多药耐药株占33.1%.结论 加强细菌及耐药性检测,掌握其耐药特征及流行规律,对于防治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及传播、控制老年病房的医院感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老年病房分离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的耐药特征,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老年病房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的住院患者分离菌株,药敏试验采用K-β扩散法。结果共分离出230株铜绿假单胞菌,其中224株来自痰标本。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率最高,为64.8%,其他依次为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的耐药率最高,为50.9%,其他依次为哌拉西林、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等。其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的耐药率皆显著高于同期非老年病房分离株(P〈0.01);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105株,占分离菌株的45.6%;71.5%的患者在标本分离的前2月里,接受过多种抗菌药物治疗。结论密切结合药敏试验,合理有序的应用抗生素、减轻抗生素的选择性压力,对于防治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及传播,控制老年病房的院内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二甲基亚硝胺(DMN)诱导实验性肝损伤模型过程中,小鼠血清IL-18及脏脏TNF-αmRNA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 0.1%DMN腹腔注射,制备小鼠实验性肝损伤模型。用ELASA法测定血清IL-18水平,半定量逆转录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肝组织TNF-αmRNA的表达。结果 随着肝脏炎症坏死程度的加重,血清IL-18水平及肝脏TNF-αmRNA的表达逐渐增加,均于第5次注射DMN后达到最高峰(P<0.01),损伤后自行恢复期内明显回落。两者呈正相关趋势。结论 IL-18,TNF-α均参与了DMN诱导的肝脏毒性反应,具有协同的促炎性,两者在肝损伤的自行恢复中发挥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杨帆  杨立  许旌  柏淑禹  王惠  王颖捷  张洪 《江苏医药》2012,38(16):1967-1968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一种黑质致密层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慢性进行性老年变性疾病,严重影响到患者的健康和生存能力。临床以震颤、强直、运动迟缓为主要表现,目前尚无有效药物能阻止神经元的变性,使病情逆转。多巴胺替代疗法有一定疗效,但有严重剂量限制性不良反应,大多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心脏结构改变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微量白蛋白尿组及非微量白蛋白尿组在临床特征及心脏结构诸指标方面的差异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以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停服抗高血压药物2周后,检测其晨尿白蛋白浓度(Alb)及肌酐(Cr)水平,并以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其室间隔厚度(IVS)、左室后壁厚度(PW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计算左室重量(LVM)及左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 42%的患者存在微量白蛋白尿(MAU)(2.5<Alb/Cr<25),微量白蛋白尿组(MA)患者及非微量白蛋白尿组(NA)患者在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年龄、高血压病程、及血糖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MA组的IVS、PWT、LVDd、LVW及LVMI皆显著高于NA组(P<0.05~0.01).结论微量白蛋白尿可能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脏结构的早期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二甲基亚硝胺(DMN)所致小鼠慢性中毒性肝炎时肝组织损伤与IL-18、TNF-αmRNA、Fas mRNA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 取30只小鼠作为模型组,腹腔注射0.1%的DMN14mg/kg,每隔4d注射1次,共注射5次。分别在第1、3、5次注射后2d(即实验第3d、11d、19d)及停止注射14d(即实验第31d)眼球取血后分批处死动物(每次处死6只),检测血清IL-18、肝组织TNF-α mRNA及Fas mRNA的表达。对照组6只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每隔4d1次,共5次,于第31d处死,检测指标同模型组。结果小鼠第一次注射DMN后肝细胞气球样改变为主,炎症、坏死不明显。随着注射次数的增加,炎症、坏死逐渐加重。停止注射后,肝组织逐渐修复。血清IL-18、肝组织TNF-α mRNA及Fas mRNA水平随着炎症、坏死的加重而升高,且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DMN所致小鼠中毒性慢性肝炎的IL-18、TNF-α mRNA、Fas mRNA的改变与肝组织病理改变同步,呈正相关关系,与人类肝炎时有一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8.
微量白蛋白尿与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微量白蛋白尿 (MAU)与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关系。 方法 以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将 2 4 0例入选者 (其中高血压者 130例 ,非高血压者 110例 )分为糖耐量正常 (NGT)组、糖耐量异常 (IGT)组及 2型糖尿病组 ,测定晨尿白蛋白浓度、血脂、血糖及血浆空腹真胰岛素(TI) ,计算体质指数 (BMI)、腰臀比 (WHR)。 结果 各组MAU(晨尿白蛋白浓度 :2 0~ 4 0mg L)的发生率分别为 8 8%、13 7%和 2 8 6 % (χ2 =9 313,P <0 0 1) ;MAU组有较高的BMI、WHR、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空腹血糖 (FPG)、餐后 2h血糖 (2hPG)、TI及较低高密度脂蛋白 (HDL C)水平 (P <0 0 5~ 0 0 0 1)。多元线性回归显示 :FPG、DBP、BMI及TI是与MAU相关的独立因素 (P<0 0 5~ 0 0 0 1) ;Logistic回归亦显示 ,除了糖尿病与高血压外 ,高水平TI及WHR水平是发生MAU的独立危险因素 (P <0 0 5~ 0 0 1)。 结论 MAU与高胰岛素血症及向心性肥胖密切相关 ,MAU可能是独立于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龄男性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将70例研究对象分为合并2型糖尿病组及不合并2型糖尿病组(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心血管危险因素等的差异,观察两组患者发病情况及住院期间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肺部感染、心源性休克、死亡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比例更高(P〈0.05)、肾功能损伤更为严重(P〈0.01)、既往发生急性心肌梗塞(AMI)和脑卒中的比例更高(P均〈0.05);糖尿病组心力衰竭(P〈0.01)、肺部感染(P〈0.05)、心源性休克(P〈0.05)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在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方面无明显差别。结论:高龄男性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肾功能损伤加重,心力衰竭、血脂异常发生率更高,预后更差,更需加强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血流感染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和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动态变化与预后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17-01—2019-03确诊的22例老年院内血流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血流感染确诊时病情的轻重,分为休克组(9例)和非休克组(13例),选取同期21例非感染疾病的患者为对照组。根据患者治疗7 d、28 d预后,分别分为好转组和恶化组。观察各组患者入选24 h内、确诊后第1天、第7天、第14天的HMGB1和PCT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老年血流感染患者血清HMGB1水平在血流感染确诊后第1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各时点的血清PC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两因子水平随着疗程推进大致呈降低趋势。HMGB1、PCT水平在休克组和非休克组之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7 d时的HMGB1、PCT水平在7 d恶化组和好转组之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14 d时的HMGB1、PCT水平在28 d恶化组和好转组之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MGB1及PCT的水平测定,均有利于评估老年血流感染的病情程度及预后。但HMGB1水平变化与老年血流感染病情的远期预后关联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